參加活動的部分嘉賓合影
水墨暈染千年韻,科技賦能新丹青。10月12日上午,由廣東白云學院主辦,廣東白云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廣東白云學院圖書館、陳國輝藝科融合工作室承辦,中國投資協(xié)會海外投資聯(lián)合會、陽江市文學藝術聯(lián)合會、廣州美術學院校友會、澳門城市大學創(chuàng)新設計學院、廣東白云學院數(shù)智融媒美育名師工作室協(xié)辦的陳國輝美術館揭幕儀式、藝科融合水墨探索展和詩證流年書法展開幕式在廣東白云學院圖書館(鐘落潭校區(qū))舉行。來自政府事業(yè)單位、高??蒲袡C構、企業(yè)界、文藝界的領導嘉賓,以及廣東白云學院師生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場傳統(tǒng)水墨與前沿科技碰撞融合的文化盛事。
廣東白云學院黨委書記孫國忠致辭
廣東白云學院黨委書記孫國忠率先致辭。他指出,當前時代正處于文明演進的關鍵階段,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擁抱人工智能科技革命成為雙重使命。陳國輝教授以深厚的藝術與科技雙重學養(yǎng),在感性藝術與理性科技間架起橋梁,其“先生成草圖再創(chuàng)作”的人機協(xié)同模式,標志著藝術探索從“筆墨當隨時代”邁向“筆墨創(chuàng)造時代”。孫國忠強調,陳國輝美術館不僅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收藏展示空間,更是灣區(qū)面向未來的新文化基礎設施,將成為文化自信策源地、創(chuàng)新活力擴展平臺與未來文化窗口。他表示,學校將以美術館為依托,推動學科交叉發(fā)展,培養(yǎng)兼具人文素養(yǎng)與科技視野的復合型藝術人才,助力區(qū)域文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
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廣東省寫意油畫學會主席楊堯
隨后,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廣東省寫意油畫學會主席楊堯上臺分享。他回憶起與白云學院的淵源,高度贊揚學校辦學支撐者的“善意與慈悲心懷”,認為這種對文化事業(yè)的投入難能可貴。他強調,陳國輝“東碰西試”的探索模式正契合當代藝術“融合創(chuàng)新”的潮流,“只有融合才能產生新火花”。楊堯引用“事情只要開了頭就做了一半”,寄語美術館在揭幕后持續(xù)發(fā)揮作用,創(chuàng)造更多精彩。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原司長馬最良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原司長馬最良則從藝術傳承角度展開致辭。他介紹,陳國輝30余年藝術生涯深耕傳統(tǒng)、擁抱時代——從廣州美術學院起步,獲學士、碩士學位后于中國藝術研究院深造,以高校博士生導師身份搭建國際藝術交流橋梁,累計舉辦近80場國際學術專題展。馬最良強調,陳國輝構建的“自我風格遷移系統(tǒng)”,通過人工智能深度學習自身筆墨語言,既保留傳統(tǒng)水墨的精微寫意,又以藝科融合開創(chuàng)重彩山水新維度,是嶺南畫派“兼容并包、折衷中西”精神的當代延續(xù)。
陽江市文聯(lián)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林冠兒致辭
陽江市文聯(lián)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林冠兒的致辭則充滿家鄉(xiāng)情懷。她表示,陳國輝是從陽江這片文化厚土走出去的杰出藝術家,其水墨作品中蘊含陽江山海靈秀氣韻。林冠兒介紹,陽江市文聯(lián)始終關注在外陽江籍藝術家成長,未來將以此次活動為橋梁,推動陽江山海題材、傳統(tǒng)筆墨與廣州前沿藝術理念、科技資源雙向賦能,續(xù)寫兩地文化交流新篇章。
陳國輝教授藝科融合工作室團隊成員、廣東白云學院國際時尚設計學院教師劉凡佳發(fā)言
陳國輝教授藝科融合工作室團隊成員、廣東白云學院國際時尚設計學院教師劉凡佳,向現(xiàn)場觀眾系統(tǒng)介紹團隊成果。據其介紹,工作室以“人工智能+藝術”為核心探索方向,未來還將拓展AIGC與3D打印技術融合實踐。目前團隊已斬獲多項重要獎項:作品《飛天世界》《澳門》獲首屆高校AIGC數(shù)字藝術設計大獎三等獎、亞洲新銳藝術與設計大獎紅獎等;在教育領域,團隊已在廣東多所高校開展十余場AIGC技能培訓講座,短視頻“名畫里的中國故事”登陸馬來西亞韓江傳媒大學、泰國清邁大學等海外高校平臺;科研方面,團隊獲2項發(fā)明專利、12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外觀專利及5項軟件著作權,成員在教育部說課大賽、廣東省美育教師基本功大賽等賽事中屢獲佳績,學生作品也成功挺進全國高校數(shù)字藝術展總決賽。
廣州宇稱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宇辰發(fā)言
作為團隊代表性成果,AIGC風格遷移系統(tǒng)的介紹成為活動亮點。廣州宇稱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宇辰詳細解讀該系統(tǒng)的研發(fā)與功能:系統(tǒng)由宇琛科技與陳國輝團隊聯(lián)合開發(fā),耗時3個月、訓練超3000次,通過人工智能深度學習與Lora訓練,實現(xiàn)與陳國輝作品近95%的風格相似度。張宇辰演示,系統(tǒng)包含兩大核心功能——用戶可上傳自拍生成陳國輝風格藝術作品,也可將日常照片、創(chuàng)作草圖轉換為其標志性水墨風格。目前該系統(tǒng)已永久贈與廣東白云學院,部署于美術館二樓供師生體驗,助力藝科融合創(chuàng)意生產。
廣州市星鏈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勇濤發(fā)言
藝術成果的產業(yè)化延展同樣備受關注。廣州市星鏈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勇濤介紹,公司已獲陳國輝作品數(shù)字版權授權,負責其作品的采集、存證管理與產業(yè)應用交易。此次活動中,星鏈藝術帶來與和久酒業(yè)合作的衍生品,展現(xiàn)藝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的可能性。李永濤表示,將以“守護者與傳播者”的身份,推動陳國輝藝科融合成果的數(shù)字化轉換與產業(yè)化落地。
授權儀式
活動現(xiàn)場還舉行了兩項重要儀式:陳國輝與廣東白云學院圖書館館長陳文瀾共同簽署《陳國輝作品電子版權授權協(xié)議》,正式將作品電子版權授權學校使用;同時,陳國輝向圖書館捐贈88冊圖書,陳文瀾為其頒發(fā)捐贈證書,以感謝其對學校文化建設的支持。
捐贈儀式
在全場期待中,陳國輝教授壓軸致辭。他難掩激動之情,感謝從各地趕來的嘉賓。陳國輝介紹,美術館分為三大板塊:一樓為藝科融合繪畫展,呈現(xiàn)其“先生成草圖再創(chuàng)作”的跨媒介作品;二樓設書法展與科技展廳,書法展匯集全國20多位著名書法家為其50余首詩詞創(chuàng)作的作品,科技展廳則包含人機互動、VR體驗等前沿技術;未來書法展還計劃赴海外巡展,助力中國文化傳播。
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廣東白云學院客座教授陳國輝致辭
談及美術館定位,陳國輝明確其三大功能——“開放實驗室、動態(tài)課堂、創(chuàng)新孵化器”。他表示,美術館并非個人作品展示空間,而是教學轉化平臺:未來將開展工作坊、博士講壇、專題研究,以藝術作品為創(chuàng)意源泉賦能教學;已與國際時尚設計學院規(guī)劃合作,探索藝術與時尚融合,初步構想在巴黎時裝周發(fā)布相關成果。此外,作為廣東省機器人設計與文化傳播專委會會長,陳國輝計劃推動美術館與機器人領域深度合作,并創(chuàng)設“科技藝術創(chuàng)新基金”,打破學院、學校、地域壁壘,促進藝術與人工智能、工程設計、數(shù)字媒體技術的跨領域融合。他強調,美術館揭幕只是起點,未來將以“跨時空、跨地域”的探索,為藝術教育注入新活力。
活動現(xiàn)場
陳國輝教授作為兼具藝術家與人工智能學者雙重身份的代表人物,多年來致力于水墨藝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的交叉研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科融合”創(chuàng)作路徑。他通過“先生成草圖再創(chuàng)作”及“自我風格遷移系統(tǒng)”,將個人筆墨語言與審美特質數(shù)字化、算法化,實現(xiàn)了人機協(xié)同的創(chuàng)造性對話,突破了傳統(tǒng)水墨的表現(xiàn)邊界。此次展覽系統(tǒng)呈現(xiàn)了陳國輝教授近年來的水墨探索成果,涵蓋蟲草系列、禽鳥系列、瓶花系列、重彩山水系列、雨荷系列等五大主題。作品不僅題材豐富,更在形式、質感與意境上展現(xiàn)了科技賦能帶來的全新可能:蟲草之精微、禽鳥之靈動、瓶花之絢爛、山水之構成、雨荷之朦朧,共同構建出一幅多元而立體的當代水墨圖景。
活動現(xiàn)場
“詩證流年——陳國輝詩詞與書家題寫展”以陳國輝教授的原創(chuàng)詩詞為內容內核,匯聚南北多位知名書法家共同題寫,實現(xiàn)了“詩”與“書”的深度融合,展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詩以言志、書為心畫”的藝術境界。陳國輝教授素來鐘情詩詞創(chuàng)作,于教學與研究之余偶得佳句,積年累月,詩作漸豐。其詩詞作品既是個人心跡的流露,亦是歲月流轉的印證。為拓展詩詞的呈現(xiàn)維度,此次展覽特邀范桂覺、謝小銓、吳慧平、朱百鋼、秦金根、陳凱(山東)、陳凱(廣東)、陳育、洪權、吳曉懿、麥錄、林書杰、李林慧、李鐵軍、羅炳生、朱廣賀、黃一漢、徐瑞華、李廟華、李廣志等南北方家,以墨筆書寫其詩心?!霸娮C流年”書法展不僅是對陳國輝教授文學創(chuàng)作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對中國傳統(tǒng)“詩書合一”文化的當代傳承與創(chuàng)新實踐。通過詩與書的交融,構建出一個兼具人文溫度與學術深度的藝術場域,為觀眾理解文人藝術的當代價值提供了新的視角。除靜態(tài)作品外,展覽還設置了跨媒體藝術互動體驗與AIGC視頻生成等項目,進一步增強觀眾與作品之間的對話,展現(xiàn)科技如何拓展藝術表達的維度。
參加陳國輝美術館揭幕儀式的嘉賓合影
廣東白云學院此次永久收藏陳國輝教授45件代表性作品,并專設美術館進行珍藏、研究與展示,是對其藝術成就與創(chuàng)新理念的高度認可,也是雙方長期合作的制度化成果。陳國輝美術館不僅作為作品展示與學術研究的平臺,更將成為廣東白云學院校園美育與科研融合的重要載體。陳國輝美術館的落成,其意義遠超于一座物理空間的設立,象征著藝術與科技融合的新型創(chuàng)作與教育模式正在形成,也為傳統(tǒng)藝術的當代轉化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實踐案例。作為高校內的藝術機構,陳國輝美術館將持續(xù)推動藝術創(chuàng)新、學術交流與人才培養(yǎng),成為連接高校、藝術界與社會公眾的文化樞紐。“藝科融合水墨探索展”和“詩證流年書法展”即日起面向公眾開放,歡迎廣大師生、藝術愛好者及社會各界人士前來參觀,共同見證水墨藝術在人工智能時代煥發(fā)的全新活力。
展覽現(xiàn)場
出席活動的嘉賓有: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廣東省寫意油畫學會主席楊堯,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原司長馬最良,廣東白云學院副董事長謝少華、校長劉劍鋒、黨委書記孫國忠,廣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陳凱,廣州美術學院城市學院院長吳宗建,陽江市文聯(lián)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林冠兒,澳門城市大學創(chuàng)新設計學院院長王伯勛,廣州美術學院人事部部長王志強,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馮原,廣東書法與文藝研究院副院長范桂覺,廣東省文史館員謝天賜,廣州美術學院教授胡震,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劉菲菲,廣州美術學院《美術學報》副主編陳詩豪,香港紫荊文化研究院長冷旭波,廣東白云學院副校長紀秋穎、陳峰,陽江市委組織部原副部長傅應添,廣東白云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方建松、副院長黃靜,廣東白云學院傳媒學院副院長成駿、學生處處長朱玲、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李丹丹、圖書館館長陳文瀾,澳門城市大學創(chuàng)新設計學院辦公室主任顧杰,碧桂園莞深區(qū)域總裁梁欣欣以及陳許、費亦明、柯綺、杜聯(lián)華、秦朝暉、劉竟奇、李鐵軍、賴志強、李林慧、麥錄、李廟華、鄭詩曉、馮偉星、陳育、黃一漢、馮國豪、萬測宇、許則厚、林可、陳劍濤、馮定堅、龔武、鄭翔、陳建華、陳黨、羅勇江、陳恒杰、譚勁、趙桂珍、范家巧、盧翠玲、羅月環(huán)、張暉海、林苑、任玉桐、袁文斌、漠陽、劉冬梅、菱子、鄭久豪、李勇濤、張秀云、張宇辰、夏伯亞、馮鏡明、黃頌豪、黃健、李文學、林粵湘、熊斌、熊中華、馬起、王凡飛、黃懐江、陳乾、陳綺雯、范莎莎、黃碧輝、李鴻鵠、梁姜、梁廣銳、陳健妮、梁麗晶、楊振端、鄧月明、徐兆勝、鄧小明、黃錦蘭、敖景、陳小勤、陳樹權、蔡茂華、林前奔、王啟國、關則浩、黃榮飛、姚東榮、黃齊富、莫良鋼、高俊、陳鋼堅、李祖安、楊智雄、馮滿、吳煒熙、黃關卓、岑夫子、李孟賢、梁穆興、黃琳、劉欣,陳國輝教授的博士生研究團隊李宏、楊藝帆、林穎琪、劉冬梅、林井然、譚亞、楊清、陳艷莉、龔紫、陳則更、鄭文軒、黃浩原、黃潮影,廣東白云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傳媒學院、國際時尚設計學院師生代表和新聞媒體朋友們。
座談會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部分展覽作品欣賞
聽荷知雨
100cm×500cm
水墨宣紙
2025年
早鳴之蘋
100cm×400cm
水墨宣紙
2025年
鹿鳴之什
96cm×178cm
水墨宣紙
2025年
燁山系記
69cm×69cm
水墨重彩
2025年
合和
69cm×69cm
水墨宣紙
2025年
飛蓬系記
69cm×69cm
水墨重彩
2025年
子寧系記
69cm×69cm
水墨重彩
2025年
灼灼其華
138cm×69cm
水墨重彩
2025
顏如舜華
138cm×69cm
水墨重彩
2025
凱風自南
138cm×69cm
水墨重彩
2025
綠色疊嶂
138cm×69cm
水墨重彩
2025
青青泳思
138cm×69cm
水墨重彩
2025
春山依依
138cm×69cm
水墨重彩
2025
清揚系記
69cm×69cm
水墨重彩
2025
灼華系記
69cm×69cm
水墨重彩
2025
宜言系記
69cm×69cm
水墨重彩
2025
扶蘇系記
69cm×69cm
水墨重彩
2025
倉庚喈喈
100cm×200cm
水墨宣紙
2025
荷風朝照
290cm×400cm
水墨宣紙
2025
《荷風朝照》(局部)
夏氳紫裳
290cm×500cm
水墨宣紙
2025
《夏氳紫裳》(局部)
葛覃
69cm×69cm
水墨宣紙
2025
冰馨
69cm×69cm
水墨宣紙
2025
葛覃
69cm×69cm
水墨宣紙
2025
創(chuàng)于2014,相伴已成為習慣
平臺已進駐網易、搜狐、今日頭條同步更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