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歲的王叔患糖尿病 5 年,總怕血糖升高,頓頓只吃水煮青菜,連雜糧都不敢多吃。最近他總頭暈乏力,查完血發(fā)現(xiàn)不僅營養(yǎng)不良,血糖還忽高忽低,這其實是很多糖友的誤區(qū):覺得得了糖尿病就得 “極端忌口”,越焦慮越控不好血糖。
得了糖尿病沒必要非常焦慮,也沒必要極端忌口
很多糖友剛確診時,會陷入兩種誤區(qū)。要么天天焦慮 “會不會瞎、會不會截肢”,要么極端忌口 “油鹽糖不碰,主食只吃草”,可這兩種做法反而會讓血糖更難控制。
情緒和血糖其實是 “惡性循環(huán)”。當人焦慮時,身體會分泌腎上腺素、皮質(zhì)醇這些激素,這些激素會讓肝臟釋放更多葡萄糖,還會讓胰島素的 “工作效率” 下降,哪怕你吃得再少,血糖也可能往上竄。
再說說極端忌口,很多糖友覺得 “只要不吃甜、不吃主食,血糖就會好”,可長期這樣會導(dǎo)致兩個問題:
一是營養(yǎng)不良,比如蛋白質(zhì)攝入不夠,會讓免疫力下降,還可能導(dǎo)致肌肉流失,而肌肉是 “消耗葡萄糖的主力”,肌肉少了,血糖更難降;二是 “報復(fù)性進食”,長期壓抑食欲,某天忍不住吃了一塊蛋糕,反而會因血糖驟升陷入更深的焦慮。
醫(yī)生提醒:如果出現(xiàn)這 6 個癥狀,千萬要警惕
雖然不用過度焦慮,但糖尿病畢竟是慢性疾病,若出現(xiàn)以下 6 個癥狀,說明血糖可能沒控制好,甚至已經(jīng)出現(xiàn)并發(fā)癥,必須及時就醫(yī),不能大意:
1、口渴、多尿突然加重
平時可能只是偶爾口渴,若突然變得 “喝再多水也不解渴”,尿量也比以前多,比如晚上起夜 3 次以上,要警惕這可能是血糖大幅升高,身體靠 “多排尿” 來排出多余葡萄糖,長期這樣會導(dǎo)致身體缺水,還可能損傷腎臟。
2、手腳麻木、刺痛,像有螞蟻爬
比如拿東西時總覺得 “沒力氣”,或者手腳碰到熱水、冷水時 “沒感覺”,甚至偶爾有刺痛感,這可能是糖尿病神經(jīng)病變的信號。長期高血糖會損傷神經(jīng),若不及時干預(yù),可能會發(fā)展成 “手腳麻木越來越嚴重”,甚至影響走路。
3、視力突然模糊,看東西有重影
有的糖友會說 “最近看報紙、看手機,字突然變模糊了”,這可能是高血糖導(dǎo)致眼底血管病變,或者晶狀體滲透壓改變。若不及時調(diào)整血糖,長期可能導(dǎo)致視網(wǎng)膜病變,嚴重時會影響視力。
4、傷口難愈合,甚至流膿
比如手上劃了個小口子,正常一周就能好,糖友卻拖了半個月還沒結(jié)痂,甚至出現(xiàn)紅腫、流膿,這是因為高血糖會影響傷口的愈合能力,還可能增加感染風險,嚴重時可能引發(fā)局部壞死,不能忽視。
5、經(jīng)常心慌、出汗,尤其空腹時
比如兩餐之間突然覺得 “心慌、手抖、出冷汗”,吃點東西后能緩解,這可能是低血糖的癥狀。雖然低血糖看似 “血糖低”,但頻繁低血糖會讓身體應(yīng)激,反而可能導(dǎo)致后續(xù)血糖反跳升高,還會損傷大腦功能,尤其是老年糖友,要特別注意。
6、體重突然驟降,沒刻意減肥
比如一個月內(nèi)體重掉了 5 公斤以上,而且沒刻意減少食量、增加運動,要警惕,這可能是血糖長期沒控制好,身體無法利用葡萄糖,只能 “燃燒脂肪和蛋白質(zhì)” 來供能,長期這樣會導(dǎo)致營養(yǎng)不良,還可能提示胰島功能下降。
只要沒出現(xiàn)這 6 個癥狀,說明血糖控制得比較平穩(wěn),并發(fā)癥風險低,完全不用過度焦慮,正常飲食、規(guī)律管理就行。
沒有危險癥狀時,日常做好 3 件事,比 “焦慮忌口” 更有用
很多糖友覺得 “控血糖全靠吃”,其實比 “忌口” 更重要的是這 3 件事,做好了不僅能穩(wěn)住血糖,還能減少焦慮:
1、“科學吃”:不是 “少吃”,而是 “會搭”
不用把 “吃” 當成負擔,記住一個簡單的搭配原則:每餐 “1 拳頭主食 + 1 掌心蛋白質(zhì) + 2 拳頭蔬菜”。這樣搭配既能保證營養(yǎng),又能避免血糖驟升,比 “只吃青菜” 靠譜多了。
還要注意:別等餓到肚子叫才吃,也別一次性吃太多,三餐定時定量,如果兩餐間隔時間長,可以加個小加餐,比如 1 小把堅果或半個小蘋果,避免低血糖。
2、“適度動”:不是 “累到喘”,而是 “輕松練”
很多糖友覺得 “運動要高強度才有用”,其實對糖友來說,“溫和的運動” 更合適。
比如餐后 1 小時散步 20-30 分鐘,或者每天打 15 分鐘太極拳、做 10 分鐘拉伸運動。這樣的運動能讓肌肉 “消耗葡萄糖”,還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幫助血糖下降,而且不會給身體帶來太大負擔。
要注意:別在空腹時劇烈運動,避免低血糖;運動時穿寬松的衣服和舒服的鞋子,若運動中出現(xiàn)心慌、頭暈,趕緊停下來休息,喝點糖水。
3、“規(guī)律測”:不是 “天天測十次”,而是 “固定時間測”
很多糖友要么 “天天測好幾次血糖,越測越焦慮”,要么 “好久不測,不知道血糖情況”。其實不用這么極端,建議每天固定兩個時間測:比如晨起空腹和晚餐后 2 小時,每次測完把數(shù)值記下來。
這樣記錄不僅能了解血糖波動,還能發(fā)現(xiàn) “哪些習慣影響血糖”,比如某天吃了半碗面條,餐后血糖10mmol/L,下次換成半碗雜糧面,餐后血糖降到 7.5mmol/L.
就知道雜糧面更適合自己。定期把記錄拿給醫(yī)生看,醫(yī)生也能根據(jù)你的情況調(diào)整方案,比 “瞎焦慮” 有用多了。
如果你也是糖友,別再為 “吃不吃”“血糖高不高” 焦慮了,從今天開始,試著做好 “科學吃、適度動、規(guī)律測” 這 3 件事,你會發(fā)現(xiàn),控血糖其實沒那么難。有任何問題,及時跟醫(yī)生溝通,我們一起努力,把糖尿病 “管” 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