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節(jié)前貴如金,節(jié)后賤如泥”,這話用在今年的螃蟹身上,簡直再貼切不過了。雙節(jié)的熱鬧勁兒剛過,武漢的螃蟹市場就上演了一出“高臺跳水”,身價大打折扣。眼瞅著這肥美的家伙們,是不是已經(jīng)讓你心里癢癢了?
別急,先別急著沖!這波降價只是個“開胃小菜”,真正的大餐還在后頭呢。
前兩天,武漢的氣溫還跟夏天似的,熱得人穿短袖。可漢口江大路那邊的生鮮市場里,卻透著一股秋日的“涼意”——螃蟹降價了!
家住俊才街的羅先生就是個行家。節(jié)前沒吃夠,節(jié)后立馬殺回市場,精挑細選了10只大小不一的螃蟹,老板一稱,150塊!算下來一只平均才15塊。他樂呵呵地說:“最便宜的公蟹,3兩5的個頭,8塊錢就能拿走,給娃吃都嫌大,這性價比,絕了!”
市場里的商販們也證實了這一點。最受歡迎的3兩公蟹和2兩母蟹,節(jié)后立馬就降了一兩塊錢,10塊到12塊一只,成了搶手貨。價格低了,個頭卻比節(jié)前還壯實,這買賣,怎么看都劃算。
幕后揭秘:現(xiàn)在吃的是“江蘇隊”,真正的“湖北軍團”還在路上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問,為啥突然就便宜了?而且為啥吃的都是江蘇的螃蟹,我們本地的“梁子湖”、“洪湖”大軍去哪了?
這事兒得怪天氣。今年10月武漢熱得像個“小陽春”,高溫讓本地的螃蟹們有點“懵圈”,它們生命中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蛻殼,被硬生生給拖慢了。這就好比一個運動員,大賽前還沒完成最后的沖刺訓練,狀態(tài)自然出不來。
所以,現(xiàn)在市場上唱主角的,是來自江蘇的“外援”。人家那邊氣溫降得早,螃蟹成熟度高,膏肥黃滿,是妥妥的“正規(guī)軍”。而咱們本地的螃蟹“軍團”,還在養(yǎng)精蓄銳,做最后的沖刺呢!
那么,真正的“螃蟹自由”什么時候到來?
攤主李老四和江大路市場的老板們給出了幾乎一致的答案:再等一個星期!
他們都說,雙節(jié)的消費熱潮還沒完全退去,所以現(xiàn)在的降價只是“毛毛雨”。等個三五天,甚至一周后,隨著氣溫真正降下來,本地螃蟹完成最后的“華麗變身”,就會大規(guī)模涌入市場。到那時,不僅價格會比現(xiàn)在更美麗,口感和品質(zhì)也會達到巔峰。那才叫“金秋第一蟹”,鮮得眉毛都要掉下來!
所以,各位武漢的吃貨們,咱們的“蟹”逅,不必急于一時。讓子彈再飛一會兒,把耐心和期待都留給重陽節(jié)前后吧!到時候,擺上一桌清蒸大閘蟹,蘸上姜醋,那滋味,才是對秋天最崇高的敬意。這場關(guān)于美味的等待,注定是值得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