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人生實在是苦,但殊不知我們感覺到的大多數(shù)的痛苦,都是自找的。
走過半生,逐漸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人最大的聰明,其實就一個字:少。
少說話,少煩惱,少欲望,如此,正如《易經(jīng)》中有言:“夫少者,多之所貴也?!?/p>
最后,篩選、選擇、復(fù)盤,擺正心態(tài),凡事看開看淡,最終方能自在圓滿,快樂伴隨。
少說話
生活當(dāng)中,最容易得罪人,導(dǎo)致自己沒朋友,甚至沒有發(fā)展的,就是那些嘴巴碎,愛說話的人。
其實這些人只是自我感覺良好,全然不顧對方到底有沒有聽自己的。
甚至,逮住一個人就說個沒完沒了,根不知道節(jié)制。
可整個過程里,對方其實是感到極大痛苦,甚至是非常厭惡的。
可說個不停的人呢,只顧一味地宣泄,導(dǎo)致關(guān)系從中陷入冰點(diǎn)里。
《口銘》中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p>
少說話,不妄言,盡量克制,保持沉默。
這樣,人家反倒會覺得你靠譜,你有水平。
《周易》有言:“吉人寡言語,躁人之辭多。”
張開嘴巴說話之前,要反思自己,要緩慢一點(diǎn)。
然后,盡可能深思熟慮了,便是在為自己修德積福。
少煩惱
煩惱這東西,但凡你老想著它,它就會無窮無盡,甚至沒完沒了地糾纏你。
相反,少去思考這個,顧慮那個,也不要老擔(dān)憂這個那個的。
這樣,心靜了,心和了,心靈才得以自在呼吸,自由成長。
事實上,那些很少有煩惱的人,就在于他們會聰明地知道,放下才能得到。
古人有云:“煩惱本無根,不撿自然無;困惑本無源,不究自輕松。”
學(xué)會放下得失、是非、恩怨、成敗的心態(tài),凡事別想那么多。
然后,我們只管多做一些實質(zhì)性的行動,多拿出一些執(zhí)行力去做好自己的事。
自己慢慢就會知道,做的事情多了,拿出行動的時間多了,煩惱就少了。
因為自己也覺得更有意義,對未來更有信心了。
作家林清玄說:
“今天掃完今天的落葉,明天的樹葉不會在今天掉下來,不要為明天煩惱,要努力地活在今天這一刻。”
所以,煩惱這東西,不管有沒有,我們都要懶得去搭理,甚至根本就無視它。
然后,這些玩意才不會消耗你能量,霸占你清醒,浪費(fèi)你心情。
少欲望
人這輩子,最大的聰明,就在于自己的欲望一定要少。
這種少的背后,需要一個人清醒的判斷、選擇、反思以及勇敢的放下。
清朝學(xué)者申居鄖曾說:“縱欲之樂,憂患隨焉?!?/p>
其實,當(dāng)一個人的欲望越多,他就越難以感到快樂。
甚至,每天都會被一些沒完沒了的欲望奴役、壓榨,直到自己完全搞不定。
然后,心態(tài)爆炸,內(nèi)心浮躁,甚至越來越認(rèn)為自己要完蛋。
《孟子》有言:“養(yǎng)心莫過于寡欲?!?/p>
少一些欲望,篩選欲望,減少欲望,甚至不被欲望干擾。
如此,我們才能在心境平和的狀態(tài)下,行穩(wěn)致遠(yuǎn),無所畏懼,樂在其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