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時,周天子的膳夫已備好一日四餐的首膳。作為天下共主,你的餐桌不僅關(guān)乎味蕾享受,更是禮制與權(quán)力的展演場。據(jù)《周禮·天官·膳夫》記載,你每日享用的并非簡單菜肴,而是由六谷、六牲、百羞、百醬構(gòu)成的精密體系,每餐陳列二十六道佳肴,輔以十二鼎的規(guī)制,其背后隱藏著上古中國最嚴(yán)密的飲食密碼。
稻、黍、稷、粱、麥、菰,六樣,主食里頭最寶貴的就這些,嘴里嚼著的是黍,軟糯,貴族才能吃上,菰米是水里長的,采一筐費老大勁,能賣出金玉的價錢,也叫雕胡米,誰家要是能擺一碗出來,那身份就不一樣了,主食和肉怎么配,講究特別多,牛肉就得配稻米飯,羊肉端上來旁邊是黍飯,豬肉只能跟稷飯一塊吃,這么吃據(jù)說能調(diào)和陰陽,書上寫著,牛要搭稌,羊得跟黍,豬只能用稷,吃飯不是隨便扒拉兩口就算了,那是一整套儀式。
周八珍,頂級的,八種工藝,整個宮廷廚房都得動起來,炮豚,得弄三天三夜,小乳豬肚子里填滿棗糊,先烤,烤完剝皮再下鍋炸,最后還得用小火慢慢燉,臨出鍋才放醬和醋,那個味道才算成了,還有個搗珍,用牛羊鹿的里脊肉,反復(fù)地敲,幾百下上千下,筋膜全給弄掉,肉最后成了茸,舀一勺跟云彩似的,做法上就是死磕細節(jié),炮豚能酥到骨頭都能抽出來,搗珍吃到嘴里就沒了,這下的功夫,不光是吃,是一種追求。
吃飯的規(guī)矩大得很,吃一口就得放下筷子,說自己飽了,等著膳夫過來勸你再動筷子,這就叫以德為飽,旁邊音樂一直沒停,《雍》樂,吃完撤菜還得放音樂,意思是天下太平才能吃好飯,一出事,鬧災(zāi)荒打仗了,音樂就停,十二個鼎也變成九個,吃的東西都簡單了,這個變化誰都能看見,國家安穩(wěn)不安穩(wěn),往桌上一看就知道。
喝的東西門道也不少,有個叫漿人的專門管,分六種:水、漿、醴、涼、醫(yī)、酏,那個醴差不多就是現(xiàn)在的醪糟,一夜就能發(fā)酵好,涼是寒粥加上冰水,感覺跟古代的冰淇淋一個意思,醫(yī)是梅子水兌上酒,酸溜溜的,酏就是稀酒,用黍做的,怎么喝還得看季節(jié),春天喝酸漿,夏天喝涼醴,秋天喝醫(yī)酏,冬天就喝熱的酏酒,連著一套養(yǎng)生的鏈條,啥時候喝啥早就定好了。
安全特別嚴(yán),有五禁,牛晚上亂叫的不行,羊毛打結(jié)的不要,狗性子急躁的不能吃,禽鳥聲音沙啞的就淘汰,豬要是眼神太亮也進不了廚房,肉只要有一點點問題都不敢往桌上端,膳夫每次都得先試一遍,自己沒事才敢給你端上來,這一層層地過關(guān),不光是防著別人下毒,還講究一個圣王不吃不合規(guī)矩的東西,敬畏飯菜,和敬畏權(quán)力,其實是一個道理。
吃飯這個事,其實是國家的事,公爵能吃十六道菜,諸侯就十二道,誰的身份高誰吃得就多,春天是酸味,夏天是苦味,秋天是辛辣,冬天是咸味,順著天時調(diào)菜色,光醬料就備了一百二十甕,鼎上的花樣全都是規(guī)矩,掂量一下就是那個調(diào)和鼎鼐、治理天下的意思,人站在銅鼎前吃飯,不光是嘴里咬著東西,咀嚼的是一整套文化,王朝怎么運轉(zhuǎn),這桌子菜上都寫著。
這影響一直都在,宋朝人說御宴的規(guī)矩,明清的滿漢全席,菜式怎么搭配,都能看見周朝那一套的影子,現(xiàn)在人講食不厭精,三千年前青銅鼎旁邊天子吃飯的那個樣子,根子就在這兒,餐桌,生理需求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文明怎么被記住,怎么留下來,全在這一口里頭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