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問個問題。
韓式料理“泰熙家”、日式咖喱蛋包飯“池奈”、湘菜小炒“蘭湘子”、中國風茶飲“茶話弄”,它們有什么相同點?
恐怕大部分人都想不到:
它們的老家都在西安。
什么?!
這和我們印象里的西安飲食,很不一樣。
說到西安飲食,能想到的是肉夾饃、油潑面,還有羊肉泡饃、涼皮,還有冰峰……
但,石鍋拌飯、咖喱蛋包飯、湘菜、茶飲,這些完全看不出一絲半點的面食習俗。
這的確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就拿蘭湘子來說,2019年在西安成立,專門做湘菜小炒,現(xiàn)在全國已經(jīng)開店400多家。
在不少關于湘菜品牌排行榜上,蘭湘子竟然都能排到湖南本土品牌前。
西安為什么能培育出這么多豐富的美食品牌?
故事,還得從三秦大地的前世今生談起。
數(shù)千年的“吃”文化,使西安這座千年古都成為孕育餐飲品牌的“厚土”。
西安的歷史,在一定程度上說,是美食佳肴寫就的編年史。
最有名的,恐怕要數(shù)“肉夾饃”,肥而不膩,瘦而不柴。
西安肉夾饃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
類似的口味還有羊肉泡饃,需親手掰饃的特色湯菜;酸辣爽口的米皮或面皮;以豬大腸為湯底的特色葫蘆頭泡饃等等。
這些傳統(tǒng)民間美食源遠流長,不斷傳承,日漸就成了西安美食的符號。
但光有這些還不夠,西安美食一直有著“官家”身影。
西安從西周、秦漢到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
據(jù)《周禮》等記載,早在3000多年前出現(xiàn)的“西周八珍”,具有鮮、香、酸、辣、咸、甜等多種風味特色。
不難想象歷史上有多少帝王將相的宮廷樂宴在這里舉行,官家人追求品質(zh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富有西安特色的飲食方式。
比如,原名“見風消”的泡泡油糕就出自唐代宮廷,甑糕以及西安牛肉餅等等,都曾經(jīng)是宮廷御用美食。
宮廷飲食,也有流傳至今的。
典型代表是位于長安北路75號路東的唐樂宮,它在歷史發(fā)展脈絡中幾乎都算天花板級別的存在,走進這家館子,舞臺上,演員們身著華麗唐服,演繹著《大唐女皇》。
而在臺下,食客們品嘗著發(fā)源于唐代“燒尾宴”中的“二十四氣餛飩”(有108種餃子組成)。
從1988年開業(yè)到現(xiàn)在,已接待上百位外國元首,每年吸引30萬游客。
唐樂宮的外國游客
這種味道與文化交融的現(xiàn)象,成了西安地地道道的一大特色,而這在中國并不多見。
這也成為了西安在餐飲文化上的獨特底蘊。
西安的開放是融在骨子里的。
早在千年以前,這里就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萬國來朝,異域他鄉(xiāng)之人頻繁交流。因此,西安形成了獨特的包容特性。
現(xiàn)在,西安餐飲界又延續(xù)了這一趨勢。
公開資料顯示,在2024年,這座城市接待超3億人次的游客,美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之一。
3億人次游客來自四面八方,口味不盡相同,也推動西安餐飲品牌業(yè)態(tài)、類型更加豐富多元。
要賺錢,就要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域游客的口味。
比如,湘菜小炒蘭湘子、融合韓餐的美食精髓的泰熙家........
在西安,能找到全中國主要菜系、美食,其實西安餐飲江湖中已經(jīng)不乏外國品牌。
2019年,俄羅斯網(wǎng)紅餐廳Ketch Up落子西咸新區(qū)中俄絲路創(chuàng)新園。
這種菜系的交融,也讓西安能孕育出更多餐飲品牌。
西安部分餐飲品牌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美食在西安瘋狂輸出,捕獲了越來越多異鄉(xiāng)人的胃。
回到餐飲生意本身,西安餐飲能出現(xiàn)這么多的新銳品牌,和產(chǎn)業(yè)化、品牌化、資本化密不可分。
先看品牌化,在西安,不乏有開先例連鎖企業(yè),也不乏有后來者居上的美食“新勢力”。
“西安飲食”早在1997年就在深交所上市。
旗下有11個“中華老字號”,9個“陜西老字號”、14個“西安老字號”以及2個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和5個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西安飲食的創(chuàng)業(yè)史,既簡單又迅猛。
依靠早期20元一碗的羊肉泡饃、100元一只的葫蘆雞等西北特色飲食,以及歷史旅游目的地效應和老字號招牌,西安飲食很早時候年營收就達到了四、五億元。
1997年,成為餐飲行業(yè)最早上市的企業(yè)之一,打出了西安餐飲界資本化的第一槍。
西安飲食上市
有前人探路,就有后人扎根,產(chǎn)業(yè)聚焦效應越來越強。
隨后幾年,西安的連鎖、新銳美食品牌不斷崛起,并誕生了包括泰熙家、小楊烤肉、竹園村火鍋、蓮花餐飲、小六湯包、魏家涼皮、楊翔豆皮涮牛肚等餐飲企業(yè)。
西安的部分連鎖餐飲品牌
當然,除了西安本身是自帶流量的城市名片外,西安孕育眾多美食企業(yè)的答案,其實可以在政策與產(chǎn)業(yè)鏈中找到。
目前,西安正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主推“首店經(jīng)濟”。
“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皆具,西安誕生出讓人意外的餐飲品牌就不讓人意外了。
看起來只是一碗飯菜,其實里面藏著的是城市經(jīng)營之道。
把旅游和美食文化融合。
這一點很好理解,因為在西安隨處可見老字號、潮玩。
西安餐飲跨界也不例外。舉個例子,西安羊肉泡饃、涼皮、肉夾饃名揚海內(nèi)外,鼓樓回民飲食一條街、永興坊等成為旅游網(wǎng)紅打卡地。
幾年前,就爆火的西安永慶坊“摔碗酒”。最火時游客排隊2小時,只為摔個碗。
而實際上,近十來年,西安的城市經(jīng)營水平完全上了不止一個檔次。
首先,就是“搶人”。
西安幾乎是在全國最早(2017年)開始“搶人”的城市(之一)。
以至于當時流傳段子:
一小伙去西安走親戚,剛下火車,被警察攔住,警察問:“你是西安人嗎?”
小伙:“不是,我來走親戚的?!?br/>警察:“帶回派出所,符合親友投靠落戶條件?!?br/>另外一小伙旅游,去西安火車站轉車,又被警察攔住,警察問:“你什么學歷?”
小伙:“本科?!本焓忠粨]:“帶回派出所,辦學歷落戶,火車票錢報銷?!?br/>這還沒完,一小伙在西安街上閑逛,又碰到了警察,警察問:“你是西安人嗎?”
“好了別鬧了,我是本地的?!?br/>警察:“帶回派出所,讓外地的大學同學來派出所接你,然后同學落戶。”
7年時間西安常住人口增長了180多萬!
還有就是對城市形象的塑造。
都說西安是網(wǎng)紅城市,但西安的“紅”在于經(jīng)久不息。
背后的原因,除了西安擁有所有中國人都引以為傲的漢唐文化,還在于西安的主動作為。
有消息說,西安大唐不夜城半年只賺23萬,但免費模式帶來的是超級“流量”。
像“不倒翁小姐姐”“古詩詞路”在網(wǎng)絡上絕對是現(xiàn)象級的IP。
一波一波游客被吸引到西安,然后,發(fā)布自己的唐裝漢服美圖,又成為免費的廣告,吸引更多人來西安游玩、消費……
有數(shù)據(jù)顯示,去年國慶假期,西安旅游人均花費是982元,高于成都(952元)、天津(908元)、廣州(781元)、長沙(776元)等城市。
西安餐飲品牌奇跡背后,能給所有城市管理者帶來很多思考。
當城市發(fā)展進入良性軌道,所有城市之中的主體或人,都將是獲益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