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7月那會,清朝正處在兩頭忙的窘境里。
陜甘回亂還沒平定,阿古柏又在天山南北鬧得兇,沙俄瞅準這個空當,直接派了哥薩克第十旅的4300人,跨過霍爾果斯河就把伊犁九城占了。
他們還找了個“代守代管”的借口,說穿了就是趁火打劫,這點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沙俄為啥盯著伊犁?
伊犁這地方,擱19世紀就是塊誰都想搶的好地兒。
它的地形特別有意思,北、西、南三面全是山,就東邊開了個口,像個敞著口的口袋。
誰把這口袋口捏住了,誰就攥住了整個北疆的“水龍頭”,想斷水都容易。
不光地形好,水還多。
伊犁河谷一年的徑流量有167億立方米,能澆1200萬畝良田,俄國人那會都叫它“中亞的尼羅河三角洲”,可見這地多能產糧。
交通上更不用說,從河谷往西走300公里,就是中亞的鐵路樞紐阿拉木圖;往東600公里,直接能到烏魯木齊。
對沙俄來說,占了伊犁,既能盯著塔里木盆地,又能護住阿拉木圖,簡直是戰(zhàn)略“雙保險”。
沙俄占了伊犁后,可沒閑著。
他們在綏定城(現在的霍城縣)修了“薩克森式棱堡”,還把原來的伊犁將軍府改成了“七河省伊犁臨時總督署”,硬說當地的哈薩克、維吾爾牧民是“自愿歸附俄國”。
接下來的十年里,他們遷了1.4萬戶移民過來,開了35萬畝荒地,每年還往西西伯利亞運3萬噸小麥。
說實話,這哪是“代守”,分明是把伊犁當成自己的地盤,在清朝的西北安了顆“糧食釘子”,想長期攥在手里。
本來想覺得清廷那會可能沒轍,畢竟內憂外患一堆,但后來發(fā)現,他們也沒真的放任不管,只是得先把其他亂子平了才能騰出手來。
左宗棠抬棺西征
等清廷把內地的亂局穩(wěn)住,伊犁的事終于提上了日程。
1876年4月,左宗棠帶著6萬湖湘子弟出了嘉峪關,這可是晚清少有的“主動出境反擊”,光這份魄力就夠讓人佩服的。
出發(fā)前,左宗棠給朝廷上了份《遵旨統籌全局折》,里面有句話后來成了“塞防宣言”:“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wèi)京師,伊犁若失,則南北疆隔為兩段,河西走廊單唇孤齒,關中亦不可保。”
短短32個字,把伊犁、蒙古、京畿的安全關系說透了。
老實講,那時候朝堂上還有人覺得新疆太遠,不如放棄專心搞海防,左宗棠能看清伊犁的重要性,這份遠見真不是一般人有。
西征這事,花錢花力到離譜。
清廷沒錢,只能拿海關做抵押,向匯豐銀行借了500萬兩白銀。
糧食運輸更頭疼,左宗棠在哈密建了“巴里坤糧臺”,可從這兒運1石軍糧到前線,要花19兩白銀,是內地成本的30倍。
武器方面,他還在蘭州設了“西安機器局”,仿造德國的克虜伯后膛炮,算是盡可能給士兵們配好裝備。
1877年5月,清軍收復了吐魯番,阿古柏被逼得服毒自盡;1878年1月,又拿下了喀什噶爾,新疆大部分地方都收回來了。
可到了伊犁城下,仗卻沒法繼續(xù)打了,沙俄早修好了半永久性工事,還增了1.2萬兵,硬攻的話代價太大。
左宗棠也沒傻等,他搞了個“以戰(zhàn)逼談”的法子。
讓金順帶1.3萬人駐在精河,跟俄軍隔霍爾果斯河對峙;讓張曜帶8000人屯在塔城,切斷俄軍北上的路;自己則帶5000親兵守在哈密,擺出三路合圍的架勢。
同時還密令蘭州制造局連夜趕造12門120毫米榴彈炮,每門配200發(fā)炮彈,炮口全對準綏定城。
巧的是,那會沙俄剛打完俄土戰(zhàn)爭,國內財政赤字高達4.2億盧布,又怕英國從旁插手,沒底氣再跟清朝耗,最后終于同意坐下來談判。
如此看來,左宗棠這招“以戰(zhàn)逼談”,真是把局勢拿捏得死死的。
從賠900萬盧布到中歐班列
1881年2月24日,《中俄改訂條約》簽了字。
清朝收回了伊犁九城和特克斯河流域的2.3萬平方公里土地,但也付出了代價:割讓塔城東北、齋桑泊東南的7萬多平方公里土地,說是“補償俄軍代守軍費”。
還得賠900萬盧布,折合成白銀509萬兩,差不多是清廷一年財政收入的十分之一;另外,俄商能在蒙古、新疆免稅做生意,還得在嘉峪關、吐魯番等5個地方設領事。
消息傳回北京,朝堂上炸了鍋。
張之洞上奏說“得不償失”,李鴻藻更是痛罵“賠款割地,辱國太甚”。
但左宗棠在《復陳伊犁收還事宜折》里寫了句話,現在看特別有道理:“土地可廣縮,形勝不可失,今得伊犁,猶得全疆之骨架;若棄伊犁,猶自斷其脊梁?!蔽业褂X得左宗棠這話戳中了要害。
900萬盧布看著多,可換回來的是時間和安全。
要是沒收回伊犁,北疆門戶就開著,俄軍10天能到烏魯木齊,30天就能打到嘉峪關;后來1884年清廷設新疆省,20世紀50年代發(fā)現克拉瑪依油田,這些都得有伊犁這個“骨架”撐著才行。
現在的伊犁,早不是當年左宗棠筆下“千里黃沙”的邊塞了。
就說霍爾果斯鐵路口岸,2024年過了6512列中歐班列,從連云港出發(fā),經霍爾果斯到阿拉木圖,再到德國杜伊斯堡,全程11200公里,12天就能到,比海運快25天。
中方還跟哈方一起建了“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是全球唯一的跨國封閉式自貿區(qū),2025年前三季度監(jiān)管貨值就有176億美元。
能源方面更不用說,西氣東輸二線的霍爾果斯計量站,一年能輸300億立方米天然氣,從土庫曼斯坦過來,經伊犁分到長三角,1.2億人都能用得上。
中哈原油管道二期一年能輸2000萬噸原油,跟俄油、哈油在獨山子石化搞了個“三國四方”的煉化基地,國家五分之一的戰(zhàn)略石油儲備都靠它保障。
數字領域也跟上了,2023年9月,華為和哈薩克斯坦電信在霍爾果斯建了中亞首個5G跨境智慧口岸,通關時間從6小時縮到30分鐘。
阿里云、騰訊云還在這兒設了“中亞數據節(jié)點”,延遲比從法蘭克福節(jié)點低120毫秒,中亞7500萬網民終于能用上“中國速度”的網絡了。
回頭看伊犁的故事,從1871年被占,到1876年左宗棠西征,再到1881年簽約收回,最后到現在成為“一帶一路”的“西橋頭堡”,這2.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從來不是冷冰冰的數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