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條消息,某景區(qū)把二十四孝搞了雕塑,最扎眼的無疑是“郭巨埋兒”,還專門加上注解:漢,郭巨家貧,生有兒子3歲,家中糧食不足,為照顧母親,便活埋了兒子,以節(jié)省口糧以孝敬母親。
孝本身是美德,一旦吞噬了人性,孝就變成了魔鬼。二十四孝里,其實有不少溫馨的場景,卻添加了很多變態(tài)的故事。郭巨埋兒便是最極端的代表,按照生物本能,咱得把基因傳遞下去,那么一家的資源肯定要向孩子傾斜;按照傳統(tǒng)倫理,家貧也要傳宗接代,否則怎么對得起老母和列祖列宗。郭巨這么個玩意兒,恰恰能做出這類泯滅人性又有悖倫常的事來,還能被刻成雕像千古傳送,埋兒者和傳頌者都病得不輕。
魯迅先生寫《二十四孝圖》,專門把郭巨埋兒拿出來批評,“我已經(jīng)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親去做孝子了?!边@個故事實在過于慘絕人寰且不可理喻,然而愈是如此,便愈容易傳揚(yáng)和銘記。二十四孝中那些溫馨的故事,比如懷橘遺親、百里負(fù)米之類都很暖人心脾,嚙指痛心雖然有點超自然,但母子連心的情愫又頗感人。到老萊娛親便有些肉麻,臥冰求鯉、恣蚊飽血之類就開始自虐而顯得少兒不宜,直到郭巨埋兒,終于變成一出恐怖片。
孝的內(nèi)卷,終于越卷越變態(tài)。實際上,這并非孝本身的問題,大抵出于兩個原因:一個是把孝和忠聯(lián)系起來,變成一種服從性規(guī)訓(xùn)。表面上看是有孝心者才會仁愛忠誠,本質(zhì)上是順,是服從,是奴性。如果一個人能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哪怕表面功夫)這套孝的邏輯,便可以忍耐并接受君主的無上權(quán)威,以至于遭受各種非人的壓迫也能內(nèi)化為忠順仁孝,甚至心中涌起神圣感。讓人為奴不可怕,讓人自甘為奴且甘之如飴才可怕。
另一個便是孝作為思想宣傳之外,還有著直接關(guān)乎晉升的制度,舉孝廉這種難以量化的考核方式,往往能催生在孝順領(lǐng)域的變態(tài)表演。這是一種功能性變態(tài),以制度的方式異化了孝。畢竟父母久病是個隨機(jī)事件,久病且床前盡孝的成本又太高,搏出位就成了最優(yōu)解。穿起令人作嘔的彩衣,脫光了躺在冰上,夏天主動喂蚊子,再加上吃屎埋孩子,越出格越吸引眼球,便越有效。
親情在這種異化的倫常之下,不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而變成了權(quán)力的綁架。不斷加碼的二十四孝“道德楷?!敝?,人們被迫獻(xiàn)祭人性,愚忠愚孝。
忠孝仁義,這些本是好的,但正如魯迅先生所說,這些東西背后總有著“吃人”兩個字,《三國演義》里羅貫中還專門杜撰了一段劉安殺妻招待劉備的故事,曹操聽說后還評價為“忠誠可嘉”,賞賜劉安黃金百兩。我高度懷疑,一些人通過這種恐怖故事神圣化來滿足自己的惡趣味,可以將不堪入耳的故事包裝成巧克力味道的屎,讓人們吃下,眾人紛紛豎起大拇指,倡導(dǎo)更多人一起吃。
吃屎這種癖好在當(dāng)代死灰復(fù)燃,魯迅先生百年前便批評的二十四孝圖,如今街頭巷尾的墻壁和廣告欄中常見,更有這種景區(qū)塑像以求傳之后世。
從另一個角度,二十四孝不過是古代的《知音》故事,灌毒雞湯而已,魯迅先生也寫到,“劉向《孝子傳》所說,卻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給了兩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沒有到三歲?!泵耖g關(guān)于郭巨故事的結(jié)尾是,埋兒的時候挖出黃金,孝感動天地,陡然而富,便無需埋兒。另一個促狹但合理的推測,是郭巨為了掩蓋巨額資產(chǎn)來源,編了這個故事,這便說得通了。遺憾的是,在當(dāng)代還有人把已經(jīng)朽壞的知音體故事當(dāng)成寶貝,把屎雕成郭巨的模樣來禍害人,實在太惡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