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24日夜,唐滿洋壓低聲音說:‘兄弟們,再堅持一下,山頂很快就到?!焙谄崞岬纳铰飞弦痪湓拕偮洌B的呼吸聲又沉了下去,饑餓帶來的眩暈和寒意同時往身體里鉆。吃水需上山,他們恰恰要在沒水沒糧的夜里往更高處爬,這場從黃昏延續(xù)到深夜的攀登,本就是第五次戰(zhàn)役中最費體力的一段,可任務到了手里,不去就意味著后方部隊的口子要被撕開。
按照志愿軍的慣例,夜戰(zhàn)是遮蔽己方火力劣勢的最好手段。李奇微剛接任“聯(lián)合國軍”總司令就盯上了這條規(guī)律,他命令所屬部隊白天死守、夜間調(diào)防,讓志愿軍的偵察摸空。580.7高地正處于補給線咽喉,一旦拿不下,553團到566團糧彈都要斷頓,唐滿洋的三連被點名擔這個急。
環(huán)顧當時整個戰(zhàn)區(qū),天氣、地形、補給都在和志愿軍較勁。白天敵機輪番掃射,夜里雨霧把山路糊成泥漿。三連開始行動前已經(jīng)整整三天沒見到成形的糧食,直到黃昏時才煮到一鍋“樹葉湯”——在熱水里撒幾撮炒面,再丟兩把小樹葉,液體泛著油星,卻能讓咽喉不再發(fā)干。有人苦笑道:“喝下去像在咬棉花,可也比空肚子強?!边@點熱湯不能補充多少體力,卻把肚子里的酸水壓住了。
奇怪的事情出現(xiàn)在23時40分。暗哨匯報,主峰毫無動靜,望遠鏡里甚至看不到崗哨火光。按常理,敵軍要么列陣等夜攻,要么撤離,可李奇微絕不會輕易放棄制高點。唐滿洋皺了皺眉,沒有貿(mào)然沖頂,而是帶著尖刀排沿山脊摸過去。腳下是松軟的落葉,一插腳就沒過腳踝,稍不留神就會帶出沙沙聲;但三連從東北、華北一路打到朝鮮,誰都知道沉住氣比子彈更致命。
離主峰僅剩二百米時,唐滿洋忽然聞到火藥味和油煙味混在一處。原來,美軍把主峰陣地設成空殼,真正的兵力分散在三個次峰,用交叉火力堵截進攻——這是典型的“釣魚式防御”,誰要踩空,就會被仨山頭同時掃射。唐滿洋心里“咯噔”一下,慶幸剛才沒端著沖。隨即,他用極低的嗓音布置:“兩排繞左側(cè),三排往右溝,上山別打火石,近身再開槍?!?/p>
零點過后,山谷里溫度驟降,霧氣貼著地皮飄動。對面的美軍士兵顯然也熬不住困倦,刺刀插在地上,人靠在戰(zhàn)壕邊打瞌睡;機槍手的頭盔歪著,槍管卻仍對著主峰方向。短短幾分鐘內(nèi),三連全部摸進敵軍防區(qū),在十五米的距離上同時開火。槍口火舌亮起的一瞬間,把沉睡的美軍驚醒,可失去先手已難翻盤。不到半小時,三個山頭響起碎裂的手雷聲,緊接著回歸寧靜。
凌晨一點二十,高地完全落入志愿軍手中。戰(zhàn)報記錄:三連共殲敵一百七十余人,繳獲迫擊炮兩門、輕重機槍七挺、步槍百余支以及罐頭二十箱、巧克力五箱。朱團長趕到陣地時,看見幾個戰(zhàn)士正蹲在壕溝里剝巧克力紙,有人忍不住調(diào)侃:“這糖比樹葉香多了?!毙β暡淮?,卻透著倔強。
580.7高地守下來以后,志愿軍整個第十九兵團的補給線穩(wěn)定,李奇微原本準備的“第八日反擊”被生生截斷。野戰(zhàn)醫(yī)院統(tǒng)計,三連輕傷二十七人,重傷五人,無一人后撤,這是典型的“以夜制日”成功例子。難得的是,面對空蕩陣地時的那一秒猶豫,唐滿洋用經(jīng)驗和冷靜做出正確選擇,否則后果難料。
說到唐滿洋,部隊里幾乎沒人覺得他會栽??谷諔?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一路摸爬滾打的底子,加上一股子“打不死的狠勁”,讓他在朝鮮戰(zhàn)場顯得特別扎眼。有人回憶,他平時話不多,可一談戰(zhàn)術(shù)圖就能把紙上每條山溝的坡度描述得清清楚楚。1952年春,唐滿洋帶兩名戰(zhàn)士伏擊一輛落單的美軍裝甲車,結(jié)果不僅撬下車上兩挺勃朗寧機槍,還把車里新鮮面包分給全排,戰(zhàn)士們吃得滿嘴白面,笑得像過年。
1958年大比武,唐滿洋代表集團軍參加射擊課目,七發(fā)子彈全部命中五環(huán),一時間哨所內(nèi)外議論紛紛。檢錄時才發(fā)現(xiàn),他臉頰上嵌著的彈片竟是朝鮮撤退戰(zhàn)最后一夜留下的?!搬t(yī)務所那批麻藥早用完了,動不了刀,就留著吧。”他說這話時像在說一塊普通鋼渣。但同行的軍醫(yī)搖頭:那片彈頭如果再偏一毫米,人就沒了。戰(zhàn)友看他面不改色地裝彈上膛,心里又敬又服。
在整個抗美援朝期間,像唐滿洋一樣的基干連長數(shù)以千計。他們沒有運籌帷幄的指揮所,卻把每次夜行、每次潛伏、每顆子彈都當作生命線。有人說,志愿軍靠“大兵團夜戰(zhàn)”贏得主動,更靠“七天補給”里的最后一口干糧磨出勝利;也有人說,戰(zhàn)爭終究比拼后勤,而戰(zhàn)爭背后比拼的還是人。兩種觀點并不矛盾,因為正是餓了三天還能爬上580.7高地的那幾個人,才讓后方更多物資源源不斷地越過鴨綠江。
戰(zhàn)役結(jié)束多年后,軍史部門歸納那一仗的要點:敵方以空殼陣地誘我進攻,妄圖在補給臨界點制造“口袋”;我方依靠偵察、迂回與夜襲,在饑餓與疲憊夾擊中先毀敵火力點,再穩(wěn)固高地??此平炭茣话愕陌藗€字——“謹慎偵察,分群突擊”——背后卻是數(shù)百條年輕的生命來回試探得出的經(jīng)驗。試想一下,如果當時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差錯,歷史書上的結(jié)局恐怕就要改寫。
至今,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的展柜里,還陳列著一支彈匣缺口明顯的M1卡賓槍。下方標簽寫著:1951年5月24日,580.7高地繳獲。旁觀者難免好奇,這支槍為何傷痕累累卻被完整保留。講解員通常會補充一句:“它提醒人們,那一夜的勝利不是天上掉下的,而是一寸一寸、一步一步,從空無一人的陣地旁邊硬生生奪來的?!?/p>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