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了東西不還,等到?jīng)]人要了,就成自己的了?
上海的李先生為了父母旅途更舒適,不惜花費4萬余元為他們升級頭等艙服務。
未曾料到的是,父親遺留在座位上的手機,竟被本應履行保障職責的航班安全員私自帶走。
李先生堅持追責維權,這一決定最終讓涉事人員付出了沉重代價……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頭等艙丟手機
2025年9月14日,李先生駕車將年邁雙親送至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準備讓他們搭乘吉祥航空飛往比利時布魯塞爾的長途航班。
考慮到飛行時間長達十余小時,老人長時間坐著容易腰酸背痛、身體不適。
他毅然拿出積蓄,支付了超過四萬元人民幣為父母從經(jīng)濟艙升級至頭等艙。
這筆支出幾乎相當于部分家庭數(shù)月收入,但只要能讓二老旅途輕松些,李先生覺得再貴也值得。
飛機順利降落在布魯塞爾機場后,父母第一時間用母親的手機給兒子發(fā)來消息,興奮地描述頭等艙座椅可完全平躺、毛毯柔軟、餐食精致,稱這次升級“真沒白花”。
然而剛走到登機廊橋時,父親習慣性摸口袋想查看行程信息,卻發(fā)現(xiàn)隨身攜帶的智能手機不見了蹤影——手機丟了!
他立刻轉身想返回客艙尋找,卻被現(xiàn)場工作人員攔下,告知國際航班有嚴格規(guī)定:旅客一旦離機,不得擅自重返機艙區(qū)域。
母親急忙用自己的設備撥打丈夫號碼,第一次撥通無人接聽,第二次嘗試時電話已關機——顯然,這部手機已被他人控制。
兩位老人站在異國機場的通道中,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頓時陷入無助與焦慮之中。
遠在國內的李先生接到父母來電后,心頭一緊,立即遠程啟動“查找我的設備”功能,對父親的手機進行鎖定操作。
同時,他在鎖屏界面上留下了自己的聯(lián)系電話,并持續(xù)刷新定位系統(tǒng),希望能捕捉到任何蛛絲馬跡。
約兩小時后,手機信號最后一次出現(xiàn)在布魯塞爾市中心的一家酒店附近。
巧合的是,該酒店正是吉祥航空執(zhí)行歐洲航線期間,機組成員統(tǒng)一入住的指定住宿點。
可隨后不久,設備徹底失去連接,再無更新記錄。
直到9月16日上午,原本沉寂多時的定位突然跳動起來,顯示手機當前位于中國上海市青浦區(qū)某居民小區(qū)內。
李先生沒有片刻遲疑,迅速趕往青浦區(qū)盈浦派出所報案。
警方隨即展開調查,陪同他在小區(qū)周邊調取監(jiān)控、走訪物業(yè),雖未當場尋獲手機,但承諾會持續(xù)推進案件偵辦。
此后,李先生多次聯(lián)系吉祥航空官方客服尋求協(xié)助。首次致電時,客服僅表示會登記情況并轉交相關部門處理,讓他耐心等待反饋。
當他再次撥通電話催促進展時,對方卻要求重新提供父母航班號、證件信息及手機型號等全部資料。
反復提交、重復說明,最終仍未能獲得實質性回應或解決方案。
接下來的幾天里,李先生始終無法安心。他每隔幾小時便查詢一次定位狀態(tài),頻繁致電派出所了解調查進度。
盡管心存希望,但現(xiàn)實卻是毫無新線索浮現(xiàn),整個過程如同陷入僵局。
找回手機,細節(jié)曝光
9月18日凌晨,一陣突如其來的電話鈴聲打破了寂靜。
一名陌生男子在電話中自稱撿到了李先生父親的手機,愿意歸還,但不愿露面,只提出由朋友代為送到盈浦派出所。
李先生連夜驅車前往警局,在民警見證下取回了那部失而復得的手機。
可當他開機檢查時,發(fā)現(xiàn)SIM卡已被更換,原始數(shù)據(jù)面臨潛在風險。
此時,辦案民警透露一個重要信息:送還手機者聲稱是替吉祥航空某位工作人員歸還物品。
聽到這句話,李先生心中已然明了——當初拿走手機的人,正是執(zhí)飛該航班的安全員。
事情看似告一段落,但李先生內心愈發(fā)難以平靜。
由于手機丟失,父母被迫滯留海外數(shù)日,原定旅行計劃全面打亂,情緒也受到嚴重影響。
此前傾盡財力為父母改善出行體驗的用心,仿佛被現(xiàn)實狠狠嘲弄了一番。
于是,他向吉祥航空正式提出兩項訴求:一是出具加蓋公章的書面道歉函;二是給予合理的經(jīng)濟補償。
航司方面僅通過口頭方式表達了歉意,并通報稱涉事安全員已被解除勞動合同。
但對于賠償請求,公司回應稱“超出責任范圍”,拒絕進一步協(xié)商。
李先生本無意糾纏,但經(jīng)過長達半個多月的溝通無果,身心俱疲的同時也深感不公。
最終,他在2025年10月10日于社交平臺發(fā)布長文,詳細還原事件全過程,引發(fā)廣泛關注。
事件發(fā)酵后,有媒體成功采訪到那位已被解聘的安全員。
該員工辯解稱,并非有意侵占財物。他表示當時擔心上報會面臨公司處罰,因此選擇私下聯(lián)系失主。
但由于手機被遠程鎖定,無法查看鎖屏留言,直到更換新卡后才得以撥通李先生電話。
他還強調,若真想據(jù)為己有,大可直接刷機變賣,根本不會保留設備任其被定位追蹤。
對此說法,李先生堅決不予接受。他認為,真正的善意歸還應在事發(fā)第一時間上交機組或地面管理人員。
為何非要等到警方介入、定位追蹤至國內住所之后才主動聯(lián)系?這種拖延行為明顯不合常理。
乘客追責到底
此事經(jīng)網(wǎng)絡傳播后迅速引發(fā)熱議,公眾觀點呈現(xiàn)兩極分化。
支持李先生的一方認為,安全員作為航空公司代表,私自處置乘客遺留物品嚴重違背職業(yè)操守,企業(yè)更應在管理機制上承擔連帶責任。
另一部分網(wǎng)友則認為,手機已經(jīng)歸還,責任人也被開除,繼續(xù)追索高額賠償顯得有些得理不饒人。
針對爭議,法律專業(yè)人士作出解讀:旅客與航空公司之間存在客運合同關系,航司負有保障乘客人身與財產安全的基本義務。
安全員系在職員工,其行為屬于職務范疇,即便個人犯錯,企業(yè)仍需承擔相應民事責任。
若手機估值達到法定標準,涉事人員甚至可能構成刑法中的侵占罪。
目前因物品已返還,刑事立案難度較大,焦點轉向民事索賠領域。
盡管律師分析清晰明確,但截至發(fā)稿,李先生仍未收到吉祥航空任何形式的正式致歉文書,賠償事宜亦無實質推進。
他表示,自己并非單純追求金錢補償,而是希望航司能展現(xiàn)應有的擔當與誠意。
父母在國外孤立無援的慌亂、行程被打亂的遺憾、信任被辜負的感受,都不是一句輕飄飄的“對不起”可以彌補的。
如果后續(xù)仍無法達成共識,他將依法提起訴訟,通過司法程序維護自身權益。
其實這起事件不只是個體糾紛,更是對航空服務體系的一次深刻警示。
面對乘客財物遺失這類高頻問題,航司不能僅以“已記錄”“待反饋”搪塞應對。
必須建立標準化、透明化的應急響應流程,提升一線人員處置能力。
此外,這也為所有出行者敲響警鐘。
手機、護照、錢包等關鍵物品務必貼身存放,時刻保持警惕。
一旦發(fā)生遺失,應第一時間啟用定位追蹤、保存通話記錄、凍結賬戶信息,并同步聯(lián)系機場、航空公司和公安機關。
積極取證、主動溝通,避免陷入被動等待的局面。
只有多方協(xié)同、快速反應,才能最大限度減少損失,降低維權成本。
結語
對于服務行業(yè)而言,一次坦誠糾錯遠勝于百般推諉。唯有直面問題、承擔責任,方能重建用戶信任。每位旅客也應引以為戒,重要物件須臾不可離身,防微杜漸,才是出行平安的根本保障。
參考文獻:1.澎湃新聞:《花4萬元升級頭等艙,手機掉機艙卻被安全員占為己有,報警后才歸還!吉祥航空:已嚴肅處理涉事員工,未達……》2025-10-1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