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國際環(huán)保組織吹成“氣候救星”的碳信用機制,原來是塊一戳就破的泡沫!
近日《Nature》一篇評論直接將環(huán)保問題掀了桌子:所謂碳信用壓根解決不了氣候問題,反而成了企業(yè)“花錢買排放”的遮羞布,更導致《巴黎協(xié)定》的溫控目標被拖進了死胡同。
更扎心的是,2024年一項覆蓋全球五分之一碳信用的元分析顯示,僅有不到16%的項目真能實現(xiàn)減排——剩下的全是紙面文章。
碳信用這東西,本質(zhì)是讓排碳量巨大的企業(yè)“兩條腿走路”:自己減排一部分,不夠的就花錢買別人的“減排成果”,比如花錢保護一片森林、推廣清潔爐灶等??伞禢ature》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模式從根本上就有仨大窟窿,湊不齊“環(huán)境完整性”的及格線。
第一個窟窿是“普遍造假”,減排全靠編。對外宣稱減排項目,很多淪為從未落地的“幽靈項目”,虛假信用卻被大企業(yè)拿去充數(shù)交差。
例如韓國曾推動21個清潔爐灶項目,號稱可以減排970萬噸,實際能兌現(xiàn)的只有50萬噸,超額簽發(fā)了18倍,相當于把1塊錢的東西吹成18塊賣。
更荒誕的是緬甸的一個爐灶改造項目,計劃發(fā)的信用是實際減排的27.4倍,居然還能塞進《巴黎協(xié)定》第6.4條機制里將項目“洗白”。
第二個窟窿是“額外注水”,拿現(xiàn)成成果騙錢。
所謂“額外性”,指的是沒有碳信用收入就不會發(fā)生的減排??砂拇罄麃?200萬公頃的森林保護項目,95%的區(qū)域本來就沒被砍伐,說白了就是“給本就存在的森林發(fā)錢”,卻騙走了價值10億澳元的信用。
類似的還有些風電項目,就算沒有補貼也要建,目的就是領碳信用,然后兌換減排獎勵。
第三個窟窿是“封存騙局”,實際上碳封存撐不過幾十年。
所謂“碳封存”指的是將一部分二氧化碳固定在一種形態(tài)下封存起來。問題是多數(shù)碳信用只要求封存40年,而真實的二氧化碳能在大氣里能飄幾千年。
例如澳大利亞的森林項目剛拿完信用,就因干旱和野火把儲存的碳又燒回了大氣。這幾年屢屢發(fā)生的澳大利亞大火,你敢相信它居然還能領減排獎勵?
所謂的土壤碳封存更不靠譜,一場暴雨、一次耕作就能讓碳儲量大跳水,根本算不上“封存”。就算是號稱“永久封存”的工程技術(shù),目前全球也沒幾個能真正落地的項目,純屬畫餅。
更要命的是,這滿是窟窿的碳信用,還在被多國塞進碳定價體系里“搗亂”。很多國家都允許企業(yè)買信用代替減排或繳稅。韓國甚至計劃把國際碳信用的使用比例從5%提至10%,直接導致碳價暴跌——企業(yè)更愿意買廉價信用,而非真金白銀搞技改。
本來環(huán)保的目的是逼企業(yè)減碳,結(jié)果變成逼企業(yè)花錢買‘排放許可’,這政策不是幫倒忙嗎?
碳信用交易市場徹底失靈。買家只挑便宜的,不管真假;注冊機構(gòu)為了賺手續(xù)費,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放低標準;主管部門為了減少企業(yè)阻力,默許廉價信用泛濫。2023年全球碳定價收入都破千億了,可真正的減排量沒見漲多少,反而催生出一堆“碳信用生意經(jīng)”。
那些市值上千億的碳交易相關企業(yè),不少就是靠包裝低質(zhì)量項目賺得盆滿缽滿。
諷刺的是,環(huán)境相對原始的原住民卻成了這場騙局的最終受害者。
他們守了一輩子的森林,本想靠減排項目拿點保護資金謀求發(fā)展,結(jié)果壓根沒有話語權(quán)——錢怎么分、項目怎么搞,全由外人說了算。說好的“獎勵森林守護者”,成了“拿守護者的森林騙錢”。
《Nature》的評論說得很直白:全球脫碳的核心是淘汰化石燃料,可碳信用給了企業(yè)“緩兵之計”,反而延緩了這個進程?,F(xiàn)在《巴黎協(xié)定》第6條和國際航空碳抵消計劃(CORSIA)都在2024年落地,碳信用需求要暴漲了,要是不剎住這股歪風,1.5℃的溫控目標指定成泡影。
當石油巨頭買幾噸虛假森林信用就敢宣稱“凈零排放”,當韓國企業(yè)靠18倍注水的信用逃避減排義務,碳信用早已不是氣候工具,而是資本和權(quán)力合謀的“洗白套路”。
現(xiàn)在問題擺上臺面:是繼續(xù)抱著“贖罪券”自欺欺人,還是砸了這塊遮羞布,逼著企業(yè)真減排?
《Nature》給出了答案:把碳信用徹底踢出碳定價體系,別再給偷懶找借口。畢竟,能救氣候的從來不是一張紙面信用,而是煙囪里少冒的煙、汽車里少燒的油——環(huán)境是否實打?qū)嵉母淖?,騙不了所有人。
參考引用來源:《Nature》、德國墨卡托氣候研究所(MCC)、虎嗅網(wǎng)、碳道、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中國碳排放交易網(wǎng)等公開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