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的廢舊自行車堆得像小山,占了樓道空間,還容易積灰!”
寶山區(qū)友誼路街道寶鋼六村的“廢舊自行車”問題,成了社區(qū)里的“老大難”。
但這次,社區(qū)沒有“強制清理”,而是用了一個“有溫度的辦法”:廢舊自行車兌換禮品,不僅解決了問題,還“換”來了居民對自治的參與。
第一換
舊車變“禮物”,換出“社區(qū)溫度”
“家里有舊自行車的居民,都可以來兌換!”——社區(qū)公告剛貼出來,就有居民拿著舊車來了。兌換的禮品很“接地氣”:兌換綠植。
張阿姨用家里的舊自行車換了一盆花,笑著說:“本來想把車當(dāng)賣廢品賣,才值20塊,現(xiàn)在換了盆花,剛好裝飾家里,太實用了!”
第二換
“問題”變“議題”,換出“自治思路”
兌換活動不是“一換了之”,而是“借題發(fā)揮”——工作人員在兌換的時候,會跟居民聊兩句:“阿姨,您覺得咱們小區(qū)還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嗎?”“小伙子,你有沒有什么技能,可以幫到社區(qū)?”
收集到的“自治議題”
“樓下的花壇里能不能種點花?”
“希望有個‘社區(qū)二手市場’,讓舊東西變廢為寶。”
找到的“自治成員”
有位喜歡養(yǎng)花的阿姨說:“我能教大家種多肉,咱們小區(qū)的花壇可以一起打理!”
第三換
“閑置”變“生機”,換出“綠色社區(qū)”
兌換來的廢舊自行車,也沒有浪費:居民區(qū)黨總支書記說:“拆下來的零件(比如車輪、車架),可以用來做‘社區(qū)藝術(shù)裝置’——比如用車輪做的‘花架’,放在小區(qū)花園里,之后和居民們一起種上爬藤植物,就能變成一道環(huán)保風(fēng)景。”
??
緊接著,社區(qū)又組織了“花園種植活動”:請“養(yǎng)花達人”教居民種植新的綠化植物,大家一起把小區(qū)花壇里的雜草拔掉,種上了一串紅、杜鵑、滿天星等。路過的居民都會停下來拍照,說:“這是我們自己種的花,看著就開心!”
舊車換“新”意
寶鋼六村的“舊車兌換”,不止是“清理垃圾”,更是“連接人心”?!熬壅x家”的“臻品”,從來不是“高大上”的項目,而是“居民需要的”“居民參與的”——一輛舊自行車,換來了實用的禮品,換來了居民的意見,換來了社區(qū)的綠色,更換來了“大家一起管社區(qū)”的共識。
寶山站有新進展!開通時間定了↗
想拍秋日童話照?這里有大片的“粉紅海洋”→
從全民夏夜到國際跳繩大師賽,高境用速度、熱度與深度定義體育小鎮(zhèn)
通訊員:陳曦
編輯:陸天宇
資料:友誼發(fā)布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寶山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