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的第二天,北京賀電如約而至,她回電里一句“讓臺灣人自信說出我是中國人”,把島內(nèi)輿論炸成兩鍋:一鍋說“國民黨終于不裝了”,另一鍋說“鄭麗文要賣臺”。
兩句話中間,只隔著她當年在民進黨黨部里喝咖啡的那張舊桌子——她曾是陳水扁的“文宣小將”,如今卻站在中山堂前高唱《義勇軍進行曲》。
身份翻轉(zhuǎn)的速度,比臺北101的電梯還快。
這不是簡單的“變色龍”戲碼。
鄭麗文把“我是中國人”五個字,從統(tǒng)派老伯伯的懷舊口號,改裝成一場面向90后、00后的品牌發(fā)布會。
她成立的“兩岸青年交流委員會”,第一場活動就選在廈門海邊,主題不是“統(tǒng)一”,而是“創(chuàng)業(yè)”。
大陸提供場地、資金、流量,臺灣青年帶點子、技術(shù)、審美,雙方一起把“中國人”翻譯成“市場”“薪資”“股權(quán)”——用人民幣投票,比任何口號都誠實。
臺灣民調(diào)顯示,20-29歲群體里,愿意把“中國人”當創(chuàng)業(yè)標簽的比例,一年內(nèi)從18%跳到27%。
數(shù)字不大,卻已是2008年以來最高的一次。
但國民黨內(nèi)部不是只有年輕人。
江啟臣帶著14名中常委拋出的“兩岸路線檢討案”,像一封寫給美國的“保證書”:統(tǒng)一沒有時間表,軍購不會停,親美和陸兩條腿走路。
鄭麗文沒有當眾撕掉這封信,而是把“禁止參與‘兩岸互不隸屬’活動”寫進改革白皮書——字面強硬,實則給“親美派”留了一條暗縫:只要你不踩“臺獨”紅線,嘴上愛怎么說都行。
洪秀柱拍手叫好,說“終于有人把九二共識穿回正裝”;深藍老人卻擔心,這套正裝里套著一件美國T恤。
美國人來得更快。
AIT主席羅森伯格春節(jié)前夕空降臺北,與鄭麗文閉門90分鐘,遞上三張“便利貼”:一、別給北京統(tǒng)一時間表;二、繼續(xù)買美國貨;三、維持“現(xiàn)狀”當口頭禪。
鄭麗文照單全收,轉(zhuǎn)頭卻在臉書發(fā)了一張與臺商青年吃鹵肉飯的照片,配文“中國人辦中國事,吃中國飯”。
一張圖,把三張便利貼貼成了“中美臺”三角形的第四條邊——模糊,卻彈性十足。
大陸這邊也沒閑著。
國臺辦新年致辭罕見點名“歡迎臺灣各界人士參與民族復(fù)興”,被北京智囊解讀為“鄭麗文條款”。
但學(xué)者私下提醒:大陸對“前綠營”背景的政治人物,向來是“聽其言,觀其行,至少看三年”。
廈門青年論壇只是“小考”,真正的“大考”是2024年5月“漢光演習(xí)”前,國民黨是否還會跟著民進黨喊“抗中保臺”。
大陸手里攥著ECFA早收清單的開關(guān),隨時可以把關(guān)稅優(yōu)惠變成“政治體溫計”——只要鄭麗文體溫一高,優(yōu)惠就降溫。
民進黨更不會放過她。
競選廣告里,鄭麗文的臉被P成“紅底金龍”,旁白只有一句“你的下一代,要唱中國國歌嗎?
”點擊量三天破百萬,精準戳中臺灣家長最柔軟的神經(jīng)。
鄭麗文的反擊不是開記者會,而是跑去臺中夜市發(fā)春聯(lián),手寫“家和萬事興”。
她清楚,在臺灣,政治正確是“維持現(xiàn)狀”,生活正確是“賺錢過日子”。
只要夜市人潮還在,她就有空間把“中國人”翻譯成“生意人”。
接下來的半年,是鄭麗文的“危險窗口”:黨內(nèi)“親美派”要她交軍購清單,美國要她別越界,大陸要她再往前走,民進黨等她踩雷。
她唯一能確定的是,如果2024年3月廈門那場青年論壇,現(xiàn)場有臺灣青年敢把“我是中國人”印在名片上,并且真的拿到人民幣融資,那么“鄭麗文路線”就有了第一批活人見證;如果沒人敢印,她就只是另一個喊口號的黨主席。
臺灣政治最殘酷的地方在于:你可以變,但選民記得你每一次變臉。
鄭麗文把“我是中國人”從統(tǒng)派標語改裝成創(chuàng)業(yè)IP,是聰明;能不能讓這句IP變成選票,是命運。
她賭的是:當年輕人更怕“低薪”而不是“統(tǒng)一”,國民黨就能翻身。
賭桌對面,大陸、美國、民進黨各放了一枚籌碼,骰子已經(jīng)擲出——半年后,要么她帶著第一批“自信中國人”從廈門回臺開記者會,要么那張舊照片里“陳水扁文宣小將”的標簽,會再次貼回她的臉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