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甘肅只有牛肉面?在張掖的巷弄深處,藏著一位“碳水刺客”——炒撥拉。
凌晨?jī)牲c(diǎn)的張掖夜市,鐵板燒得發(fā)紅。戴白帽子的老馬師傅手持鐵鏟,將羊雜、肚絲、肝片與蔥段、餅塊在鐵板上瘋狂翻炒。辣椒面撒下瞬間,火焰“轟”地竄起半人高——這不是在表演,這是炒撥拉最原始的烹飪儀式。
何為“撥拉”?就是拿著小鐵鏟,在鐵板上不停撥拉。這道源自河西走廊的游牧美食,粗獷到不像甘肅親生的。
吃炒撥拉必須圍坐爐邊。鐵板當(dāng)桌,每人一把小鏟,在還在滋滋作響的食材堆里扒拉自己中意的那塊。羊肚脆彈,羊肝綿密,浸透油脂的餅塊外脆里嫩——最好吃的永遠(yuǎn)是別人筷子上那塊。
老馬說,炒撥拉是牧人發(fā)明的“懶人飯”。以前牧民放羊餓了,隨手宰只羊,用隨身帶的鐵鏟在石板上一炒就是一頓。如今,這份隨意成了張掖人深夜的慰藉。
“我們這的姑娘,”老馬邊翻炒邊說,“談戀愛不去咖啡館,就愛蹲在路邊吃炒撥拉。辣得鼻涕眼淚,還搶最后一塊羊肝?!?/p>
這份食物太野生了——沒有精致擺盤,沒有固定配方,甚至沒有一張像樣的餐桌。但正是這種野蠻生長(zhǎng)的煙火氣,讓它在甘肅美食版圖上獨(dú)樹一幟。
所以,如果你在甘肅吃膩了規(guī)規(guī)矩矩的牛肉面,不妨來張掖,加入這場(chǎng)鐵板上的狂歡。記?。?strong>真正的炒撥拉,永遠(yuǎn)在夜市最臟亂差的那個(gè)攤位,由脾氣最倔的那個(gè)師傅掌勺。
友情提示:別穿新衣服去——那一身煙火味,三天都散不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tái)“網(wǎng)易號(hào)”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tái)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