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釗,《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2023年《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年度10強作者(運營領域),8年新媒體一線從業(yè)經驗,專注于新媒體和知識IP
過去一年多,新媒體這個行業(yè)其實發(fā)生了很多大的變化,如果你在這個行業(yè)內,你可能也會有類似的感受。
今天,我就總結了一下我整理的最近1年新媒體行業(yè)的4點變化,如果你在做自媒體或者你所在的企業(yè)正在做新媒體,那么不妨看完這篇文章,一定能給你帶來啟發(fā)。
1、同城化和線下化成為了新趨勢
這幾年,新媒體越來越向線下以及同城靠攏。
我所接觸到的,很多平臺新增量都源于之前的線下門店,這也導致平臺誕生了大量的主理人賬號,大家可以搜一下,大量的咖啡店、茶室、設計工作室都有開設自己的賬號。
考慮到平臺經濟短期內仍然難以改變,所以這種趨勢還將進一步擴大。
2、新媒體業(yè)務越來越復雜
具體概括為三句話:
第一是新媒體業(yè)務成為了基本盤,而不是所謂的風口,不是一做就能有效果。另一方面,不做新媒體的線下實體行業(yè),也會很困難。
第二是自媒體單純的做號已經很難變現了,以往大家都靠廣告但是如今廣告已經越來越少,現在想要做自媒體必須結合項目去做。從今往后,純自媒體人會越來越少。
第三是大部分業(yè)務如果不做復購,是很難覆蓋成本的,主要是獲客成本越來越高,各行各業(yè)競爭激烈導致利潤率一路走低。
3、內容即商品,商品即內容
這句話源于張小龍,但是張小龍并沒有展開解釋這個詞。
我簡單說一下我的理解,首先是內容即商品。
第一,用戶瀏覽內容我們目前已經視為一種消費了,因而我們將其稱之為內容消費,消費大家第一時間就會聯想到商品。
第二,當下整個內容行業(yè)呈現的趨勢就是獨特性消失,也就是你所生產的內容平臺總能找到高度相似的,這其實就意味著內容從最早的差異化時代進入了標品時代,標品化恰好也是商品的特征。
然后再說一下商品即內容。
電商的消費場景整體就只能概括為兩類,一類就是帶著需求去消費的搜索電商,貨架電商就是的典型的例子,第二類就是通過內容去創(chuàng)造需求的場景化電商,內容電商和興趣電商就是例子。
第一類的電商已經飽和,大部分適用于日常剛需行業(yè)。第二類的商品就是和內容嚴格捆綁在一起,所以第二類電商的模式下,商品就等同于內容。在需求相對飽和的當下,想要引導用戶消費,必須要做的就是用內容創(chuàng)造需求,常見的就是構建消費場景。
4、AI工具會成為行業(yè)標配
我自己在內的很多從業(yè)者基本都已經養(yǎng)成了一種習慣,那就是AI工具已經成為了我們工作中的一部分。
這是因為,AI確實可以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甚至工作質量。
我簡單舉幾個自己使用AI的實例。
第一個就是AI去提升獲取內容的效率,遇到需要觀看的長文章、長資訊、長視頻,我不會逐字看完,而是會讓AI提煉出大綱,然后再決定是否值得花費時間去看。
第二個就是AI起標題,很多時候或許不能直接用,但是絕對是能為你最終定稿提供幫助。
第三個就是幫我去搜尋資料,比如說我需要去寫一篇影評,我如果使用搜索引擎,可能需要重復搜索很多次,但是我使用AI工具只需要發(fā)布一次指令就可以獲取到很多有價值的信息。
當然,無論是哪一種使用場景,目前都還需要人為的去篩選或者甄別,但是絕對可以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l(fā),后續(xù)也會持續(xù)給大家分享更多關于運營、關于創(chuàng)業(yè)、關于職場的干貨。
任何小紅書問題
都可以添加微信聯系我
點擊藍字查看更多好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