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通芯片業(yè)務起源
上世紀90年代的高通,在通信領域還只是一個“非主流玩家”。但在其不懈努力之下,CDMA技術(shù)終于在1993年成為了全球標準。
不過,這時候高通還面臨著事關(guān)“靈魂三問”的以下推廣問題:
首問,如何說服手機廠商來生產(chǎn)CDMA手機?二問,手機所需的CDMA芯片哪里有?三問,沒有CDMA無線基礎設施那手機如何開通服務?
沒辦法,豁出去的高通只能選擇——啥都自己干!
1995年,高通的CDMA芯片業(yè)務和CDMA無線業(yè)務正式啟航,與此同時還于總部所在地的圣迭戈生產(chǎn)自有品牌之CDMA手機。
緊接著,第一個CDMA系統(tǒng)就于1995年十一月份在香港完成了商業(yè)部署,后面的1996年又先后在韓國和美國進行了部署。
這樣高通生產(chǎn)的芯片、無線設備、手機,就成了CDMA系統(tǒng)部署的配套設施,于是到了1996年底全球CDMA用戶規(guī)模迅速超過了100萬。
啥都自己做的好處,在起步階段確實顯著,但是若想進一步推廣CDMA系統(tǒng),卻會遇到各種困難。
例如采用高通芯片的手機廠商和無線設備廠商,會擔憂高通做大之后自身地位受到威脅——這種“既當裁判又當球員”的供應商誰會不怕?
最終在1999年,高通毅然轉(zhuǎn)型,將手機業(yè)務和無線業(yè)務分別出售給了京瓷和愛立信,自身則專注于 QTL(技術(shù)許可)和 QCT(半導體芯片)這兩大業(yè)務。
- 2,Snapdragon 誕生
高通的芯片業(yè)務起步雖早,但相較于有一代手機霸主諾基亞撐腰的德州儀器來說,可謂是處于長期被打壓的狀態(tài)。但令對手沒想到的是,3G技術(shù)之不斷發(fā)展卻給了高通彎道超車的大機會!
畢竟,3G時代的三大技術(shù)標準皆以CDMA技術(shù)為基底,也就是說3G技術(shù)的核心專利基本都掌握在高通手里。于是在2005年,高通憋出了旗下第一代自研CPU微架構(gòu)——即 Scorpion 架構(gòu)這個大招。
2006年,高通的自研 Hexagon DSP 緊隨著也問世了,在這些基礎上又誕生了高通首個SoC片上系統(tǒng)。也就是說,德州儀器首創(chuàng)的“CPU+DSP”異構(gòu)計算平臺,已經(jīng)被高通學透了!
而就在高通“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關(guān)鍵時刻,德州儀器還非?!芭浜稀钡氐翩溩恿?。
原來,2007年德州儀器的最大客戶諾基亞開始了新的多供應商戰(zhàn)略,當時意法半導體和英飛凌為了爭搶這來之不易的機會都擠破頭了——這兩家皆獻上利潤極低的報價!
同時,受益于 EV-DO 和 WCDMA/HSPA 等3G芯片的強勁需求,高通可謂受益非凡。
最終當2007年過去后,高通欣喜地發(fā)現(xiàn),自己首次打敗了以往的手機芯片霸主德州儀器——順利完成了在全球無線半導體領域的逆襲(銷售額)!
正是在這歷史性的2007年十一月份,高通 Snapdragon 處理器第一次登上歷史舞臺,至于其開山之作則是S1系列的MSM7225。
這款產(chǎn)品的型號命名很重要,因為MSM是 Mobile Station Modem 的簡稱,意譯為“移動基帶工作站”,而且其所集成的是當時最火熱之3G基帶!
所以縱使其與同時代的其它移動SoC一樣,也沒有集成GPU,但依然不改其所具之里程碑歷史意義!
2008年,本就因基帶芯片更新?lián)Q代速度太快,投入回報比起自身所長(即工業(yè)芯片)差太多而心生倦怠的德州儀器,又遭遇了金融危機的沖擊,于是德儀的基帶業(yè)務就因此被賣掉了!
高通一看,手機芯片領域最大的對手竟然“自宮”了!這必須慶祝一番。于是就發(fā)布了S1系列的旗艦級產(chǎn)品QSD8250/8650,完整集成了高通自研的基帶、CPU、GPU、DSP,可謂是高通當時自研技術(shù)的集大成之作!
這兩個型號規(guī)格是一樣的,第二位數(shù)字中,“2”代表支持WCDMA,“6”則代表額外支持CDMA2000,也就是說這倆的區(qū)別僅為所支持之3G網(wǎng)絡制式不同。接下來,高通還將完成一件大事。
- 3,驍龍芯片帝國
本來高通的 Adreno GPU 一直都是和ATI合作推出的,但由于2006年AMD收購ATI后經(jīng)營每況愈下,再加上2008年金融危機一沖擊,連續(xù)虧損幾年的AMD情急之下連晶圓生產(chǎn)業(yè)務都剝離了。
但這還不夠,看著ATI那毫無作為的移動處理器(Imageon)業(yè)務,AMD便決定停止更新并尋找接盤方。高通見此直接就急了,畢竟合作了那么久,要是這個業(yè)務被競爭對手接去可就麻煩了。
但移動處理器業(yè)務高通根本不稀罕,ATI 的移動繪圖技術(shù)才是高通想要的,而且若是能接手過來的話以后就不用交授權(quán)費了。最終在2009年,高通花費了6500萬美元,讓 Adreno 變成了“親兒子”。
接下來,高通就真正開始發(fā)力了。首先,2010年推出了定位更高的S2系列處理器——制程升級為45nm工藝,旗艦型號為MSM8255/8655,基于65nm工藝的S1系列則開始往中低端靠。
不過,手機芯片市場的新晉玩家英偉達卻不按套路出牌,在同一年推出了業(yè)界首款雙核手機芯片Tegra2。后面高通也不甘示弱,直接在2010年六月份推出了采用雙核CPU架構(gòu)的MSM8260/8660,而這就是全新的S3系列之旗艦型號。
實際上,S2系列和S3系列還有小部分沒有集成基帶的產(chǎn)品,其型號前綴為 APQ,這是 Application Processor Qualcomm 的簡稱,意譯過來就是“高通應用處理器”的意思。
當時高通的稱霸策略是“挾基帶以令諸侯”,所以其主打產(chǎn)品就是集成3G基帶之SoC。但為了進一步鞏固市場,高通在2011年直接推出了搭配 APQ 產(chǎn)品的4G基帶品牌 Gobi。
英偉達一看高通這么猛,只能繼續(xù)一條道走到黑,于2011年十一月份發(fā)布了全球首款四核手機芯片Tegra3。但高通卻不慌不忙,專心搞自研的 Krait 微架構(gòu)(后面用在S4系列上面)。
2012年,全新的S4系列伴隨“驍龍”這個中文名一起誕生。
首先推出的是中高端定位之 Plus 子系列,之后推出的便是定位最高端之 Pro 子系列——高通首款四核處理器APQ8064便屬于該子系列,這兩個系列的制程都升級為了當時最新之28nm工藝。
S4系列后面還推出了入門級的 Play 子系列(基于45nm工藝),至此S4系列正式取代了之前的三個系列。而伴隨著高通舊產(chǎn)品線一同退出歷史舞臺的,還有德州儀器。
- 尾聲:
在連續(xù)虧損兩個季度之后,2012年九月份德州儀器終于扛不住了——正式宣布退出手機芯片市場,而在退出市場之前其全球排名已跌至第五名。
面對如此喜事,高通自然又要慶祝一番。于是在2013年初,正式推出了基于800、600、400、200這四個全新命名的處理器系列。
很快,在4G全面普及的前夜即2014年,英偉達也撐不住了——正式宣布放棄手機芯片市場。
回望高通稱霸的這些年,退出手機芯片市場的又何止德州儀器和英偉達,舊時代前十名的那些大玩家中,和高通一起脫穎而出的也就聯(lián)發(fā)科一個而已。
只不過,后面又相繼興起了諸如三星、蘋果和華為等主要玩家。
這些主要玩家中,聯(lián)發(fā)科雖在出貨量上超越了高通但在銷售額方面依然大幅落后,三星已徹底淪為小弟,華為則由于眾所周知的制裁原因排名也比較靠后。
唯一讓高通坐立不安的,就是成功在銷售額方面超越其的蘋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