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關(guān)于孩子分離焦慮引起的睡眠問題,這個案例讓我有點心痛。
這個媽媽是一個學(xué)校輔導(dǎo)員,孩子6個月以后就回去上班了,每天下班非常疲憊,還得哄孩子睡覺。
孩子特別粘她,一會要看書,得看好幾本書,看完以后還得聊天、講故事,拖拖拉拉一個多小時不睡,媽媽忍無可忍了,開始吼孩子,有時候還會動手揍孩子。
孩子哇哇大哭,哭了半個多小時最后抽泣著睡著了。
這種情況持續(xù)了半個多月了,媽媽深感無力,問我有什么辦法能讓孩子快點睡覺。
我想,任何一個媽媽都能分辨出這個睡眠問題的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媽媽身上。
這位媽媽大概不了解什么叫做分離焦慮,也讀不懂孩子對愛的需求。
01
影響孩子睡眠的情感因素
分離焦慮
之前我們討論了各種影響睡眠的生理因素、客觀環(huán)境因素、方法技巧,其實對于睡眠來說,情感因素也是非常關(guān)鍵的,因為它直接影響到孩子睡眠的情緒狀態(tài):
- 安全的、平靜的、溫和的、幸福的情緒更容易入睡,睡得更安穩(wěn)
- 焦慮的、恐懼的、傷心的、生氣的情緒會導(dǎo)致入睡困難、頻繁醒來
分離焦慮狹義上是指孩子和媽媽分開,廣義上一切有別于孩子之前熟悉環(huán)境的變化都會引起孩子焦慮的情緒,比如:
- ◆媽媽重返職場,這是最常見的情況
- ◆更換新的看護者,比如以前是媽媽帶養(yǎng),現(xiàn)在換成了老人
- ◆更換了育兒嫂
- ◆孩子要上幼兒園或者更換幼兒園
- ◆帶孩子回老家,外出長時間旅游
以上情況都會引起孩子的分離焦慮,這期間能明顯的發(fā)現(xiàn)孩子會出現(xiàn)睡眠倒退。
這些情況都會帶來“分離”和“改變”,對于孩子來說,無法用語言表達,只能用頻繁醒來這樣的睡眠問題表現(xiàn)出來。
那你可能會問,為什么我家孩子就沒有出現(xiàn)睡眠問題呢?我也上班了啊,每個孩子都會有分離焦慮,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之所以表現(xiàn)的強度不同,是因為每個孩子性格不同,面對改變和分離的表現(xiàn)就會不同,別人家孩子哭得少,不代表所有孩子都哭得少,因人而異。
帶養(yǎng)方式的差別,每個家庭對于孩子的安全感的培養(yǎng)都是有所差異的。
多人帶養(yǎng)、媽媽獨自帶養(yǎng)下的孩子的安全感、適應(yīng)能力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02
如何降低分離焦慮
對孩子睡眠的影響
大家看到我用的是“降低”這個詞,而不是“消除”和“避免”。
我個人覺得因為分離焦慮引起的睡眠問題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這是成長發(fā)育過程中必經(jīng)的過程。
這里需要重點強調(diào)一下:對睡眠有影響的分離焦慮并不是特指媽媽和孩子,而是主要帶養(yǎng)人和孩子之間。
有的孩子出生以后就是老人帶養(yǎng),晚上也是和老人睡,這種情況即便是媽媽上班了,晚上依然和老人睡,分離焦慮對睡眠的影響可能就沒那么大了。
相反,假如這個老人要離開一段時間,換成和媽媽睡,孩子和老人分離的焦慮就會導(dǎo)致夜醒。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用正確的方法引導(dǎo)孩子度過分離焦慮,那也會讓睡眠問題結(jié)束得更快一些。
1、提前一個月刻意練習(xí)分離,從短到長
孩子因為焦慮情緒的存在,會害怕媽媽晚上睡著以后走了,不見了,所以會不斷醒來看一下。
如果孩子知道了媽媽睡著以后是不會離開的,上班以后也會回來,就不擔(dān)心了。
因此我們需要至少提前一個月來幫助孩子適應(yīng)“媽媽走了---再回來”這樣一個過程。
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周分離5-10分鐘,告訴孩子我要出門了,一會兒就回來,然后以抱抱、親親作為再見儀式,出門關(guān)門。
然后按時回來,特別高興地和孩子說,我回來啦,我好想你。
- ◆第二周分離30分鐘,用同樣的告別儀式和回家儀式,與孩子打招呼
- ◆第三周將分離時間延長到一個小時
- ◆第四周媽媽就可以分離一早上或者一下午
當(dāng)孩子不斷體驗媽媽走了,又回來的感受,就能明白媽媽不會消失的道理了。
如果我們臨到上班的那一天才告訴孩子要去上班,晚上就回來,孩子肯定不明白啊,焦慮的情緒就會持續(xù)到晚上。
這里需要注意,千萬不要因為害怕孩子哭而偷偷摸摸地溜走,這種方式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2、提前讓孩子適應(yīng)新帶養(yǎng)人的哄睡方式
媽媽上班以后,一般情況下晚上的哄睡還是自己承擔(dān),但是白天的哄睡就是別的家人了。
如果之前孩子總是媽媽一個人哄睡,又依賴奶睡,突然換了帶養(yǎng)人用抱睡、搖睡的方式哄睡,孩子可能不接受,白天小睡就會出現(xiàn)動蕩,比如不睡、睡不長等。
所以要提前一個月讓新帶養(yǎng)人來和孩子建立情感,彼此熟悉,避免突如其來的交接。
3、給孩子找個安撫物
安撫物的作用是替代媽媽來承載孩子的情感,當(dāng)媽媽不在的時候,孩子看到安撫物內(nèi)心會感到安全,當(dāng)晚上睡眠覺醒的時候,摸到安撫物也就不那么焦慮了。
每個孩子的喜好不同,媽媽要根據(jù)孩子的喜好來選擇安撫物,比較好的方法是帶著孩子直接去店里挑選。
之前我覺得某個品牌的毛絨恐龍很可愛,摸起來軟軟的很舒服,花了兩百多買回來準備作為兒子的安撫物,結(jié)果他不喜歡。
后來自己在宜家挑了一個小貓咪,才花了二十多塊錢,睡覺的時候必須摟著小貓咪。
我朋友孩子的安撫物是從小蓋的小被子,說有媽媽的味道,現(xiàn)在四五歲睡覺必須抱著小被子,但是被子抱久了要洗,孩子不讓洗,于是朋友準備了一模一樣的3條用來換洗。
4、夜間醒來時候,媽媽先等待再處理
如果孩子在夜間醒來,媽媽先不要急著去安撫,孩子有可能摸到媽媽,安心以后又會繼續(xù)睡著,如果我們貿(mào)然行動,等于幫倒忙。
我們可以假裝繼續(xù)睡,或者把手搭在孩子身上,如果孩子開始哭鬧,媽媽再用抱睡、奶睡任何方式把孩子重新哄睡。
我不建議媽媽用太長的時間去解決夜醒,因為第二天要上班,如果晚上耗費太多時間來解決夜醒,次日媽媽精神不佳,難以應(yīng)付工作。
回到文章開頭那個案例,解決辦法是什么呢?
很簡單,沒有任何高深的技巧,就是媽媽每天回來和孩子真誠地互動,玩一玩親子游戲,擁抱、親吻、給孩子說媽媽愛你,想你。
停止對孩子的訓(xùn)斥,看到孩子抗拒睡眠的心理需求。
養(yǎng)育孩子對于父母來說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修行,分離是必修的課程,相信通過媽媽們的愛的關(guān)注,孩子會很快戰(zhàn)勝睡眠問題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