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家孩子和我家娃一樣,這個暑假將二升三年級。但他們家娃,寫作業(yè)那叫一個磨蹭!
每次媽媽在旁邊急得直跺腳,一會兒催“快點寫”,一會兒喊“專心點”……
可孩子呢,越催越慢,母子倆常常鬧得不愉快。
后來我告訴這位媽媽,試著改變策略:每天給孩子留出1小時自由時間,不要干涉他做任何事。
沒想到,堅持一段時間后,孩子寫作業(yè)居然主動多了,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質(zhì)疑:這怎么可能?
但事實就是如此!今天要給大家講一個顛覆認知的觀點:允許孩子浪費時間=培養(yǎng)自律。
被嚴格控制時間的孩子,更容易失去自律能力
在很多家庭里,家長都充當著“人形鬧鐘”的角色,每天不停地催促孩子:
“趕緊寫作業(yè),別玩了!”
“還磨蹭!這點作業(yè)你要搞到什么時候?”
“都幾點了,還不去睡覺!”
結果呢,孩子不僅沒變快,反而越催越慢,親子關系也變得越發(fā)緊張!
一位家長做了個“大膽”的實驗:允許兒子每天有1小時完全自由的時間,干啥行,哪怕發(fā)呆也不管。
一個月后,奇跡出現(xiàn)了:孩子開始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寫作業(yè)不用催,還主動要求學新知識。
不相信?其實啊,這背后是有科學原理的。
從“自我決定理論”來說,孩子養(yǎng)成自律,需要3種心理營養(yǎng)。
??自主感:比如孩子用這1小時的自由時間,選擇自己平時最喜歡的樂高積木。
??勝利感:當孩子完成樂高搭建,可具體表揚他:“你玩樂高時特別專注,這耐心很棒!”
??歸屬感:自由時間結束后,輕拍孩子肩膀說:“看你玩得這么開心,媽媽也跟著高興?!?/p>
當孩子有了這3種心理營養(yǎng),他的內(nèi)驅(qū)力就像被點燃的小火苗,自律也就慢慢培養(yǎng)起來了!
所以,孩子成長過程中,真的需要一些“無所事事”的時間。
這段時間里,他們的大腦會自動整理信息,比如把白天所學知識進行梳理。
而且,孩子會在這段時間里:自我意識覺醒、自我認知提升,創(chuàng)造力也會得到升華!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空白效應”——
當人對感知對象不完整時,人會自主聯(lián)想補充,由此產(chǎn)生更強心理效應,讓印象更深刻。
如何做到,科學地允許孩子“浪費時間”
1、跟孩子約定“自由時間”
比如放學后5-6點,假期可以適當延長一些,或分時段(如上午40分鐘,下午40分鐘)。
在自由時間里,孩子完全自主,家長不干涉、不安排、不評價。
可以用鬧鐘計時,到點提醒孩子:“自由時間結束啦,接下來切換哪個任務呀?”
如遇特殊情況,可跟孩子商量:“明天要考試了,今天自由時間縮短為30分鐘,你想怎么用呢?”
2、多提問 別催促
把你以往的那一道道“催命符”改成提問的句式。比如:
“你打算怎么安排接下來的時間?”
“你準備先做課前預習,還是先完成口算?”
“你需要用3分鐘還是5分鐘完成睡前流程?”
提問式對話,比命令更能激活孩子的前額葉(大腦中負責計劃、決策、問題解決等功能關鍵區(qū)域)。
因為提問,會促使孩子主動思考問題的答案,前額葉也會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
3、利用睡前輕松小復盤
注意,可別搞成審問了!
要像朋友聊天一樣問孩子:“今天自由時間,你最開心的是什么?”
然后三步讓孩子收獲更多成長與自信:
一肯定行為,“你今天搭的積木造型特別有創(chuàng)意呀!”
二好奇提問,“你還搭了一座橋,當時是怎么想到的?”
三賦能結尾,“明天的自由時間,你又會有什么新嘗試呀?”
4、給孩子提供支持
要如何給孩子提供支持?咱們可以先觀察 - 做記錄 - 確實支持模型。比如:
第一周,觀察孩子自由時間內(nèi)出現(xiàn)的高頻行為,并錄記下來。
第二周,標注孩子專注超過20分鐘的活動。
第三周,根據(jù)孩子的興趣提供合適的支持。
如果孩子愛拼搭,可準備他心儀的積木套裝,或帶他去參觀科技館模型展;
如果孩子愛畫畫,那就買一套齊全的繪畫裝備,或給他報名繪畫興趣班;
倘若孩子只喜歡發(fā)呆,咱也別打擾,可以在陽臺架臺望遠鏡,讓他自由觀察。
陪讀家長最常見的3個錯誤
??忍不住說教
看到孩子在桌前無所事事:發(fā)呆、扣橡皮、撕草稿紙邊角……老天奶,這可太浪費時間了!
咱可忍住了,千萬別說教,會破壞孩子的自主感。
如果實在看不下去,可以暫時離開,或設置一個“不干預倒計時”,總之,忍忍就好。
但若是孩子主動求助,說:“媽媽,我有點無聊?!?/p>
那么可以試著引導他,“你覺得做點啥不無聊呢?”
??變相的控制
有些家長嘴上說給孩子自由時間,實際上卻是有條件的。
“你可以玩,但只能玩益智類玩具”、“自由時間后,必須多看兩頁書”……
如此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建議可以跟孩子一起簽個“自由時間承諾書”,確保自己對孩子的自由時間,不做任何干涉。
??急于求成
改變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剛開始一段時間,孩子可能會“報復性玩耍”,這是長期被控制后的反彈!
而后,孩子會慢慢開始探索新活動,從“瞎玩”過渡到“有目的地玩”。
一個月左右(至少21天以上),孩子自律跡象就會初步顯現(xiàn)。
比如自由時間后,孩子不再需要提醒,會自己收拾玩具,并主動投入寫作業(yè)。
家長們,不如現(xiàn)在就可以試試,告訴孩子:“接下來1小時完全屬于你?!?/p>
然后千萬要忍住,不干涉、不安排、不評價!
真正的教育,不是將時間計劃表填滿孩子的人生,而是幫他找到屬于自己的時間節(jié)奏。
僅以此文,送給有同樣焦慮的家長,一起做松弛淡定的父母,陪伴孩子快樂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