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列國之表”到文明沖突軸線——人類國際秩序的屬靈分化
我們常以為,“國家”是是近代民族國家興起之后才有的概念。但回到圣經(jīng)最早的敘事,你會發(fā)現(xiàn)圣經(jīng)并沒有把“國家”看作人類制度的偶然產(chǎn)物,而是從一開始,就把人類社會的秩序分為“族群—后代—地理—命運”的組合。
在大洪水之后,世界重新開始。挪亞的三個兒子——閃、含、雅弗,成了開枝散葉的人類源頭。圣經(jīng)從這些人的名字講起,一筆一畫地寫下他們的后代去了哪里,變成了什么人,又在什么地帶定居,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國家與民族。
如果你想知道,今天的世界為什么長成現(xiàn)在這個樣子,為什么文明有分野,為什么民族有沖突,也許可以從那張族譜開始看起。
一、從族譜到世界列國藍圖:閃、含、雅弗的地理分布
挪亞三子的后裔及其地理分布,為人類社會奠定了地緣基礎(chǔ)。如果把這三兄弟的后代和分布畫在地圖上,大致對應(yīng)如下:
挪亞三子后裔的分布圖
- 閃系:
- 閃是閃族(Semitic)的祖先,約26支后代以兩河流域與地中海東岸為中心,即主要分布于中東與部分西亞,包括今日的以色列人、亞述人、亞蘭人(敘利亞)、以實瑪利后裔、阿拉伯人、波斯人等。閃后代中的一系:亞法撒——沙拉——希伯——法勒——拉吳——西鹿——拿鶴——他拉——亞伯蘭(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也就是今日以色列民族的核心家譜,經(jīng)文暗示閃的這一系承載了神的特別揀選。
- 含系:
- 約30支后代,主要向南而去,含的后人擴散至非洲迦南地,包括古實(蘇丹、埃塞俄比亞)、麥西(埃及)、弗(利比亞)、迦南(今巴勒斯坦地)。這些名字后來都變成了有名的文明單位,也參與了不少故事:從摩西對抗法老,到以色列進入迦南,每一場沖突,都像是兄弟之間的恩怨舊賬翻出新篇。
- 雅弗系:
- 雅弗的14支后代往北與往西走,形成日后歐洲北亞各民族,如希臘、羅馬、哥篾(歐洲凱爾特民族的先祖,分布于中歐、西歐、南歐等地)、瑪各(活動范圍大致在今天的烏克蘭、俄羅斯南部以及中亞部分地區(qū))、雅完(愛琴海、地中海沿岸等區(qū)域)、土加瑪(主要分布在小亞細亞一帶)等。這些名稱在考古與語言學定位中,幾乎對應(yīng)整個歐洲文明帶。
經(jīng)文中反復強調(diào) “這些人的后裔將各國的地土、海島分開居住,各隨各的方言、宗族立國”,這不僅是對人類地理分布的描述,更暗示著語言、文化、地域等多元差異及其固有的界限,預(yù)示著各民族迥異的命運軌跡。圣經(jīng)在此提及的未來民族(或宗族)與國家逾七十有余,展現(xiàn)出當今全球格局的初步輪廓。歷史從這里開啟,文明從這里發(fā)端,其中包含了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古羅馬和古波斯文明,同時也蘊含了這些民族、種族與國家間的沖突。
二、挪亞的咒詛與祝?!祟悋H秩序的屬靈分化
如果說創(chuàng)世記第10章是一張未來世界的物理“地圖”,那么此前(第9章)挪亞酒醒后對三個兒子的咒詛與祝福,則是一幅屬靈和預(yù)言性的“路線圖”,預(yù)示了各族后裔的命運,揭示了人類國際秩序的分化走向,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預(yù)示了后世“文明沖突軸線”和一種世界秩序。
在一個尋常的一天,發(fā)生了一件家庭悲劇。挪亞醉酒后赤身躺在帳棚里,含看見父親赤身,非但沒有像兩個兄弟閃和雅弗那樣轉(zhuǎn)身回避、拿衣服為父親遮蓋,反而將此事宣揚,引導他人來窺探父親的裸體。
當挪亞酒醒后,知道兒子含向他所做的事,就咒詛了這個兒子,不過,這個咒詛并沒有直接落在含身上,而是落在了他的兒子迦南身上。挪亞說:
“迦南當受咒詛,必給他弟兄作奴仆的奴仆?!?br/>
緊接著,挪亞對閃和雅弗發(fā)出了祝福。
對閃的祝福:
“耶和華閃的神是應(yīng)當稱頌的!愿迦南作閃的奴仆。”
對雅弗的祝福:
“愿神使雅弗擴張,使他住在閃的帳棚里;又愿迦南作他的奴仆?!?br/>
不要小看挪亞的這三句話,它實際預(yù)示了三個族群、三種文明的命運脈絡(luò)。含的后裔迦南人,在后續(xù)的歷史敘事中,常常與以色列人(閃的后裔)產(chǎn)生沖突,成為被征服的對象;而閃的后裔以色列人,則被神揀選,承載著傳遞救贖計劃的使命;雅弗的后裔逐漸向歐洲遷徙,后來則將勢力與文明擴張至整個世界。
也許人們會有不解,挪亞也是人,為什么他的話語具有如此的力量?實際上,挪亞是以先知的身份,代說上帝的預(yù)言,或者說,挪亞只是一個工具,上帝借助他向挪亞的三個兒子、也向人類啟示并警示了不同人格的不同命運。
含的罪及其警示
含的子孫的命運讓人不寒而栗,那么,含,罪在哪里?其罪就在于,沒有同理之心,沒有同情之心,只看別人的羞恥之處,??磩e人的短處;整天說長道短,議論他人的是非;整天批判整個世界,卻從不考慮和反思自己的問題。
所以,在新約時代,耶穌警告世人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上帝)論斷。 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上帝)論斷;你們用什么量器量給人,(上帝)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給你們。 為什么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一個人一旦被上帝論斷和審判,那將意味著非常嚴重的后果。
后來,保羅作了進一步闡釋:”你在什么事上論斷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這論斷人的,自己所行卻和別人一樣。 我們知道這樣行的人,神必照真理審判他。 你這人哪,你論斷行這樣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卻和別人一樣,你以為能逃脫神的審判嗎?”
其實,這種專門罪人從不罪己的行為,是我們社會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人性中根深蒂固的惡與罪。比如,某明星出軌或嫖娼了,引來網(wǎng)民山呼海嘯的憤怒與聲討,不依不饒,道歉認錯都沒有用。再比如,某人貪腐被曝光了,又引來社會的義憤填膺,一個個都像是潔白的白蓮花。自己是不是那種人,自己有了機會是否也會犯那種問題,從沒人考慮。這種現(xiàn)象的結(jié)果,只能是讓個人的和社會的道德變得更糟,而不會有任何的提升。
另一個問題,人們也許也會感到困惑:含犯罪,為什么其兒子迦南受到咒詛和報應(yīng)?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很多,這里我只談一點,含作為“惡人”,他的后代也很難是“好人”——事實也是如此,歷史上的迦南人極為邪惡和殘忍,例如,活活地焚燒嬰孩和兒童獻祭,極為淫亂,統(tǒng)治也很殘酷。
三、歷史與現(xiàn)實的呼應(yīng):從圣經(jīng)譜系到現(xiàn)代文明
挪亞三子的譜系與 “列國之表”,并非只是塵封于古老經(jīng)卷中的歷史記載,其蘊含的屬靈邏輯,使挪亞的預(yù)言在歷史中逐步顯現(xiàn)。
1. 迦南的命運:奴仆的標記
迦南當作奴仆,預(yù)示迦南后裔在歷史中長期處于被征服狀態(tài)。歷史上,迦南的后裔確實遭受了被奴役的命運。最直接的應(yīng)驗,就是數(shù)百年后,閃的后裔——以色列人出埃及、進入迦南地,征服了當?shù)氐腻饶先?,并使其成為“作苦工的”,甚至被?qū)逐和滅絕。
約書亞時代,從迦南人到非洲與地中海古文明,多次被以色列征伐,權(quán)力中心更迭。在中古和近代,非洲文明處于制約和奴役的位置,非洲人廣泛地淪為奴隸,包括曾成為阿拉伯人和歐洲人的奴隸。
2.閃的地位:屬靈的承載者
“耶和華閃的神是應(yīng)當稱頌的!” 這句祝福將閃的后裔與上帝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歷史展現(xiàn)了“歷史”,上帝揀選了閃的后裔——亞伯拉罕,并從他那里興起了以色列民族。
以色列民族成為了上帝律法和應(yīng)許的承載者,是救贖歷史的核心載體。這意味著,在屬靈層面,閃的后裔是上帝啟示和救恩臨到世界的通道,是人類信仰的源頭和焦點。他們的“帳棚”承載著最寶貴的屬靈遺產(chǎn)。
在三條譜系中,唯獨“閃”的后代被持續(xù)書寫。從亞蘭到希伯,從亞伯拉罕到雅各,從大衛(wèi)到耶穌,圣經(jīng)在數(shù)千年的文字中,不斷強調(diào)一個民族的存在與命運。
這并非因以色列有多強大或天生優(yōu)越——恰恰相反,它多次被奴役、流亡、滅國、回歸。但是,從總的來看,它始終沒有放棄信仰,這“屢敗屢立”的歷史,讓以色列成了坐標的軸心。從這個軸心出發(fā),可以定位東西,可以測量文明,甚至可以預(yù)知福禍。
3. 雅弗的擴張與“住在閃的帳棚里”
雅弗族系在歷史中形成歐洲文明,再轉(zhuǎn)入宗教歸屬——在羅馬帝國內(nèi)歸信基督教,并將其價值體系全球化,正是“住在閃帳棚”的歷史現(xiàn)實,其宣教軌跡鋪滿世界。
雅弗的擴張:雅弗的后裔主要是歐洲民族,從古希臘羅馬的強大帝國,到近現(xiàn)代歐洲列強在全球范圍內(nèi)的殖民擴張,再到科技革命和工業(yè)革命的發(fā)源地,使雅弗文明及其勢力在全世界得到“擴張”。在地理、政治、經(jīng)濟、軍事和科技等多個維度上,雅弗的后裔在近代史中無疑占據(jù)了主導地位,深刻塑造了我們今天的世界格局。他們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將自己的影響力擴散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住在閃的帳棚里:它并非指雅弗的后裔要成為閃的附庸,而是指他們在屬靈上將接納并繼承閃的信仰遺產(chǎn)。當基督教從猶太教(閃的信仰)中誕生后,它首先在羅馬帝國中得到了廣泛傳播和接納,最終成為整個歐洲的信仰和西方文明的基石。歐洲列強在進行全球殖民擴張的同時,也將基督教信仰傳播到世界各地。今天,基督教是全球最大的宗教,其信徒遍布各大洲,其中大部分信徒并非閃的后裔。這正是“住在閃的帳棚里”的最佳寫照——雅弗的后裔以其強大的擴張能力,將源自閃的信仰傳播開來,并以此作為其文明的內(nèi)核。
4、歷史照進現(xiàn)實
我們今天看到的世界格局,恰好是挪亞那段話的延續(xù):歐洲成為全球制度建構(gòu)的中心,主導了科技、憲政、經(jīng)濟與文化的全球秩序;而它所傳播的“文明中心思想”,卻不是出自自己的哲學,而是出自一個中東民族的神學;非洲與部分含系后裔長期處于殖民與動蕩狀態(tài),也驗證了“咒詛—奴仆”這一結(jié)構(gòu);中東(閃系核心區(qū)域)依舊是信仰沖突、神義之爭的地緣核心——三大一神信仰的發(fā)源地今日仍在戰(zhàn)爭與分裂中。
四、馬克思和圣經(jīng):唯物史觀和神學史觀
什么才是歷史的真相?真相不是現(xiàn)象,真相也應(yīng)該能得看見,特別是歷史的真相。
歐洲左派的代表人物、德國人馬克思認為,社會歷史就是一部階級斗爭史,階級斗爭是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一切為了經(jīng)濟,經(jīng)濟決定一切;人類社會的形態(tài)從低級向高級進化,最初實現(xiàn)“地上天國”共產(chǎn)主義社會。
圣經(jīng)展現(xiàn)了宇宙和世界歷史的宏大畫卷,但沒有一句宏大敘事,它主要強調(diào)個人生活和行為規(guī)范。馬克思撰寫了數(shù)百萬字、構(gòu)建了復雜的理論解釋歷史,但圣經(jīng)不談理論,而是呈現(xiàn)了這樣一種事實:歷史是在上帝的主權(quán)之下展開,國家的興衰與文明的分布并非偶然;一個民族或國家的繁榮昌盛,主要不是取決于人(政治、經(jīng)濟等世俗因素),而是是否遵循神圣秩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