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浩瀚宇宙中,像是一粒微塵。我們誕生于藍(lán)色星球,卻總誤以為自己是這里的主宰。我們修建高樓、劈山造路、圍海筑田,一邊宣稱文明的輝煌,一邊悄悄遺忘:我們只是地球的過客,而非它的主角。
每一片森林的消失,每一條河流的干涸,每一次極端天氣的來臨,都在悄悄提醒我們——這顆星球從未屬于某一個物種,它的歷史遠(yuǎn)遠(yuǎn)超過人類的想象。
在我們出現(xiàn)之前,恐龍曾統(tǒng)治世界兩億年,之后灰飛煙滅;在我們之后,也許某種新的生命將再次主宰自然,而人類,只是長河中短暫一瞬的回音。
我們并不特殊,我們只是趕上了這個時間段,正好是地球適合我們居住的時期。陽光不過烈,氣候尚可調(diào)和,地殼暫時穩(wěn)定??蛇@一切的“剛剛好”,并不是為了我們準(zhǔn)備,而只是偶然中的偶然。
可我們卻太容易忘記自己的渺小,太容易高估自己的地位。
小時候,老師常說:“人是萬物之靈?!?/p>
這句話我曾深信不疑,直到某天站在原始森林的邊緣,看著一棵幾百歲的參天古樹靜默矗立,它不說話,卻有歲月;它不爭辯,卻擁有力量。我忽然意識到:所謂“靈長”,更多的是人類對自己的贊美,而不是自然對我們的認(rèn)可。
我們發(fā)明語言、創(chuàng)造工具、建造城市、航行宇宙,沒錯,這些都令人敬佩。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凌駕于其他生命之上。我們擅長征服,卻不善共處;我們熱衷建設(shè),卻常忽略代價。
地球并不需要我們,它可以在我們滅絕之后,繼續(xù)呼吸,繼續(xù)運(yùn)轉(zhuǎn),像它在沒有人類的那幾億年里一樣。
有人問:“人類毀滅了地球怎么辦?”
其實,真正被毀滅的從來不會是地球,而是我們自己。
大自然有著驚人的自愈力。一場洪水之后,草會重新長出;一次火山爆發(fā)之后,新的生命會在灰燼中生長。只有我們?nèi)祟?,在一場自我釀造的?zāi)難中,可能再也回不來。
也正因如此,我們應(yīng)當(dāng)更加謙卑,更加謹(jǐn)慎。
地球從來沒有請我們來,也不一定會為我們多留一席之地。
既然我們只是旅人,那就該帶著敬意走好腳下的路,輕聲前行,不打擾,不破壞,不占有。
旅人有兩種,一種喧嘩過境,留下一地垃圾與擾攘;一種安靜來去,路過一片風(fēng)景,只帶走目光與記憶。
地球可以承載我們,但它不屬于我們。
它的日升月落不會因誰而改變,它的潮起潮落也從不被任何主角牽引。它自有節(jié)律、自有法則,它容納的是所有生命的共存,而非人類的獨角戲。
我們終將老去,我們的文明也可能衰落,但山河仍在,大地仍寬,星辰仍遠(yuǎn)。真正值得敬畏的,不是我們建了什么,而是我們學(xué)會在自然中低頭、在風(fēng)中閉目、在水邊沉思。
如果說人類是旅人,那地球便是一次盛大的途中相遇。
我們來過,看過,愛過,也許還犯過錯,但我們要學(xué)會告別,也要留下尊重。
愿我們在日復(fù)一日的忙碌中,不忘仰望星空;
愿我們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中,還能聽見風(fēng)吹過樹梢的聲音;
愿我們在主角夢醒之后,終于明白:最偉大的存在,并不是創(chuàng)造,而是與萬物和平共處。
也許有一天,我們終將離開這顆星球。
但在那之前,愿我們少些貪婪,多些溫柔;
少些掠奪,多些守護(hù)。
我們來此,不是為了統(tǒng)治,而是為了學(xué)習(xí);
不是為了獨白,而是為了聆聽;
不是為了留下印記,而是為了理解這顆星球真正的心跳。
請記住:我們不是地球的主角,只是它的旅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