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沒有一個朝代可以和宋朝比民富、民樂。
早在真宗朝宰相王旦就指出:“京城資產(chǎn)百萬者至多,十萬而上,比比皆是?!边@是個什么概念呢?
吳箕在《常談》中寫到:“《史記·貨殖列傳》中,所載富者,固曰甚盛,然求之近代,似不足道。樊嘉以五千萬為天下高貲。五千萬錢在今日言之,才五萬貫爾。中人之家,錢以五萬緡計之者多甚,何足傳之于史?”
漢代能入史冊的巨富所達到的財富,在宋代還不如眾多平常中產(chǎn)之家所擁有的財富。
他們找到了比權(quán)力和財富更高的價值
一個社會為什么很茫然,很慌亂,很彷徨?因為大家看到的都是貪婪的東西;
當(dāng)下的我們,科技先進,產(chǎn)業(yè)發(fā)達,人們奔波于機場和高鐵之間,忙忙碌碌,甚至是灰頭土臉。
我們比宋朝更知道什么是美?更知道什么是生活的意義嗎?
宋·趙佶 | 《聽琴圖》
資料: 在唐代的貧眼所驚之華麗器物,在宋代已是百姓尋常之物。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道:“唐人作富貴詩,多記其奉養(yǎng)器服之盛,乃貧眼所驚耳。如貫休《富貴曲》云:‘刻成箏柱雁相挨?!讼吕镥鲝椪呓杂兄巫愕涝??又韋楚老《蚊詩》云:‘十幅紅綃圍夜玉。’十幅紅綃為帳,方不及四五尺,不知如何伸腳?此所謂不曾近富兒家?!彼稳顺靶μ迫素氀蹧]見過世面,那是因為宋代民間財富比前代所取得的飛躍性進步。
宋朝的文人除了讀書、是學(xué)者之外,他還可以很悠閑,可以很瀟灑,最重要的是,他們有一種生活的品味。
宋·馬遠 | 《王羲之玩鵝圖》
宋代文人不僅擅長詩詞歌賦,而且精通繪畫、音樂、書法、成就斐然,世所公認。
宋·馬遠 | 《西園雅集圖》
宋朝的文人非常多,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蘇東坡……可以念出一大串,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文人?他們?yōu)槭裁丛诿鎸?quán)力和財富時,可以不貪婪?
因為他們心里有山水,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山水,他們很自信,他們知道自己的生命中有比權(quán)力和財富更高的價值所在。
宋·佚名 | 《竹林撥阮圖》
宋朝的文人很喜歡喝茶。茶就很簡單,就是水加上植物的嫩芽,再加上最精美的瓷器,這些就夠了,這就是他們的生活品味。他不追求權(quán)力和財富,他知道自己生命的意義在哪里。
這幅畫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畫的作者已經(jīng)無從知曉,這幅畫是反映宋代文人生活中美學(xué)品味的最好范例。一位文人坐在家中榻上,手中拿著書卷,書童在為他倒茶,身后的屏風(fēng)描繪的是江邊景色,沙洲上長著蘆葦,芙蓉花下有一對鴛鴦,遠處大雁振翅飛過。宋代文人向往山水,向往自然。山水、自然是他心中的品性。
畫中屏風(fēng)掛著的是主人自己的自畫像。西方文藝復(fù)興以后才有自畫像。也就是在重視人的存在和意義的時候,才會有自畫像。宋朝就已經(jīng)有自畫像。
在家里不掛領(lǐng)袖像、不掛皇帝的像,掛自己的自畫像。就是說,自己存在的意義很重要。
人在權(quán)力和財富當(dāng)中是很難自我反省的。人在面對自我的時候才會有反省的力量。
自己是不是受人尊敬的?是不是有構(gòu)成美的條件?這些才是宋代文人最關(guān)心的問題,這就是宋代文人。
宋·宋徽宗 | 《文會圖》(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朝的文人可以有兩種走向。往上走,入朝當(dāng)官,過很豪華的生活。往下走,可以過很簡單、很樸素的生活。
宋·劉松年 | 《文會圖》
大家都知道蘇軾因與王安石、司馬光政見不合,幾次自請外放。歐陽修、司馬光也都曾自請外放。
王安石實行新政時,司馬光反對,王安石不聽,他就自請外放?;实弁炝羲f不行,說他在這里會妨礙王安石執(zhí)行新政?;实蹎査敫陕铮f要寫一本書。于是就外放19年,寫成了《資治通鑒》。
宋·佚名 | 《初平牧羊圖》
宋朝的文人相信自己在世界上、在歷史上有一個自己應(yīng)該扮演的角色。在現(xiàn)實生活中,在政治上,大家爭來爭去,他不介入,他不爭一時。
宋·佚名 | 《春游晚歸圖》
宋朝文人即使在朝為官,也并不全是整日追逐財富與名利。心中依然向往自然,知道春天來了應(yīng)該去看看花,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氣息。
宋·劉松年 | 《斗荼圖》
宋朝是中國和東方乃至全世界最好的知識分子典范。讀圣賢書,所學(xué)何事?讀書的目的是讓自己找到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讓自己過得悠閑,讓自己有一種智慧去體驗生命的快樂,并且能與別人分享這種快樂。
宋·佚名 | 《蕉蔭擊球圖》
資料: 明名臣王鏊在《震澤長語摘抄》中寫道:“宋民間器物傳至今者,皆極精巧。今人鹵莽特甚,非特古今之性殊也。蓋亦坐貧故耳。觀宋人《夢華錄》、《武林舊事》民間如此之奢,雖南渡猶然。近歲民間無隔宿之儲,官府無經(jīng)年之積,此其何故也?古稱天下之財不在官,則在民今民之膏血巳竭,官之府庫皆空。豈非皆歸此輩乎?為國者曷以是思之。”明學(xué)者郎瑛在《七修類稿》中亦感慨:“今讀《夢華錄》、《夢梁錄》、《武林舊事》,則宋之富盛,過今遠矣?!泵魅耸沸苍凇杜f京遺事》中指出:“京師筵席以蘇州廚人包辦者為尚,余皆紹興廚人,不及格也。然宋世有廚娘作羊羹,費金無比。今京師近樸,所費才廚娘什之一二耳?!彼未耖g就是這樣富裕而奢侈。宋代在中國古代是如此的另類,它竟是藏富于民、以民為本的時代。
如果讀了很多書,竟然沉迷在權(quán)力和財富的追求當(dāng)中,那是完全沒有意義的事情。
宋·馬麟 | 《靜聽松風(fēng)圖》
生活失去了品味,生命就失去了快樂。你有再大的權(quán)力,再多的財富,都沒有意義,你有再多的知識也沒有意義。
沒有品味的知識反而變成你的負擔(dān)。
宋·蘇軾 | 《瀟湘竹石圖》
蘇東坡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尊敬,就是因為他能上能下,并且始終與老百姓很近。他被貶到海南島,可以和島上的原居民一起過很簡單的生活。
宋·佚名 | 《槐蔭消夏圖》
《槐蔭消夏圖》描繪一位文人躺在藤編的涼床上,半敞衣襟,雙腳架高,閉著眼睛仿佛在傾聽鳥的叫聲,悠然自得。
宋·佚名 | 《蓮舟仙渡圖》
為什么宋朝的三百年里產(chǎn)生了這么多的文人,因為他們懂得生活,他們是真正“慢活”的老祖先。
生活本來就可以走的很慢、很悠閑。如果你不沉迷于追逐權(quán)利與財富,生活就可以很簡單,很單純,也可以很豐富。
宋·錢選 | 《盧仝烹茶圖》
在當(dāng)今整個社會的世俗趨向當(dāng)中,講述宋代文人這樣的一種生活品位,可能會有人不耐煩,也可能有人會覺得你是不是太曲高合寡,但是我希望我的知己是宋朝的文人。
宋·佚名 |《邊韶晝眠圖》:這幅圖中畫的是一位大叔在睡午覺,為何把腿墊高呢,因為在那個沒有高鐵和公交的宋朝,人們大多走路出行,看這位大叔的床,簡單的席子和枕頭,應(yīng)該不是非富即貴的身份。
因此大多是上午走路走累了,腿酸了,午休時特意墊高腿,來緩解小腿的酸脹感。果然很會享受啊,現(xiàn)在的我們,還有多少人有如此愜意的午休時光呢?
在今天這個社會里,很多東西正在被逐漸遺忘,至少我們還可以通過宋朝文人的畫給自己一點點的警惕,也給自己一點點的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