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烽煙四起,百姓顛沛四方,流離失所。
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一群人擇木而棲,追隨朱元璋實現(xiàn)人生逆襲。
明朝開國后,朱元璋論功行賞,冊封六人為公爵。
這六人分別是: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和衛(wèi)國公鄧愈。
與之同時,還有三十人封侯爵或伯爵,包括中山侯湯和、?鞏昌侯郭興、平?jīng)龊钯M聚、淮安侯華云龍、?長興侯耿炳文、?濟寧侯顧時、江陰侯吳良、忠勤伯汪廣洋、誠意伯劉伯溫等。
除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外。洪武十年(1377年)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間,還有九次冊封。
在這十次的冊封中,九人獲封公爵(湯和、傅友德、藍玉由侯爵晉封公爵),五十一人封侯爵,四人封伯爵。總計六十四人。
以上六十多位明朝的開國元勛,大多出身草根。
朱元璋和他們締造了自西漢后,最大的規(guī)模的“草根崛起”。
可光榮之余,明朝的開國功臣們又是悲哀的。
因為朱元璋不好相處。
洪武一朝三十余年,雖說近一半的開國公侯是自然病故,善終。
然而朱元璋為了給兒孫鋪路,對功臣們的打壓,卻是史無前例——即便你死了,也要找借口剝奪爵位,搞你個家破人亡!
如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以“謀反”、“通虜”的罪名,將李善長及費聚、陸仲亨、黃彬、唐勝宗等九位開國公侯處死、奪爵之余。還對已經(jīng)去世的楊璟、顧時等人追責,剝奪了爵位。
三年后的“藍玉案”,朱元璋如法炮制,先以“居功自傲、橫行不法、不尊人臣之禮、勾連黨羽意圖謀反”等罪名,將藍玉、常升、曹興、桑敬等一公、九侯、二伯下獄誅殺或賜死。接著對已經(jīng)去世的韓政、胡海、濮英等人追責,剝奪爵位。
由此至洪武后期,六十多個公、侯、伯爵位,大多家破人亡。
還能得以承襲的,只有十一家。
分別是魏國公、曹國公、信國公、武定侯、長興侯、越巂侯、江陰侯、安陸侯、鳳翔侯、西平侯和永定侯。
這其中,信國公湯和因其長子湯鼎,長孫湯晟和曾孫湯文瑜,都不幸早逝,未能活到世襲爵位考核。因此爵位只傳承了一代。
張銓的史料記載,突然就沒了,按照慣例,應(yīng)該是兇多吉少,死后除爵。
所以,最終能僥幸活到靖難之役的開國公侯,僅九人。
即二代魏國公徐輝祖、二代曹國公李景隆、武定侯郭英、長興侯耿炳文、越巂侯俞淵、二代江陰侯吳高、二代安陸侯吳杰、二代鳳翔侯張杰。以及三代西平侯沐晟。
他們在靖難之役期間的表現(xiàn)如何呢?挨個來說。
最早亮相的是長興侯耿炳文。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起兵。
建文帝朱允炆任命耿炳文為征虜大將軍,統(tǒng)率十三萬大軍北伐。
八月初,南軍到達真定。由于時值中秋,忙著過節(jié),缺乏防備,結(jié)果耿炳文被朱棣打了個措手不及,折損九千人。
其后,朱棣派兵攻克莫州,耿炳文自知不敵,率部向真定轉(zhuǎn)移。
趁南軍移營之際,朱棣突然率軍襲擊,再敗耿炳文。
連戰(zhàn)連勝,燕軍士氣大漲,南京方面則準備換帥。
關(guān)于耿炳文的下場,目前有兩種說法。
一是認為其在真定之戰(zhàn)中陣亡。二是認為朱棣繼位后,耿炳文遭到刑部尚書鄭賜、都御史陳瑛的彈劾,畏罪自殺。
不管哪種說法,耿炳文的長興侯爵位都被朱棣剝奪了。
南京方面要換帥,換誰呢?
朱允炆的老師、翰林學士黃子澄建議:由李景隆接手。
兵部尚書齊泰極力反對。
齊泰認為李景隆干啥啥不行。標準的紈绔子弟。難堪大任。但朱允炆不聽。
八月三十日,李景隆被拜為大將軍,率五十萬大軍出征。
結(jié)果不出齊泰所料,曹國公李景隆化身運輸大隊長,慘遭吊打,折損十萬兵馬和幾十萬人的輜重,讓朱棣撿了大便宜。
幾天后,李景隆戰(zhàn)敗的消息傳到南京。
黃子澄十分驚慌,李景隆是他推薦的,如果李景隆倒霉,他也會被拖下水。
為求自保,黃子澄做了個很無恥的決定——隱瞞真相,讓李景隆繼續(xù)指揮。
李景隆那邊,一場慘敗過后,六神無主,陷入了迷茫。
趁著李景隆陷入自我懷疑,朱棣派兵攻打遼東都司。
當時鎮(zhèn)守遼東是吳高。
吳高之父,即江陰侯吳良。
吳良很早就追隨了朱元璋,憑借平定廣西蠻夷之功,獲封江陰侯,位列淮西二十四將的第三位。(徐達排第一,湯和排第二)
吳良死后,吳高襲爵。
由于吳高曾率軍征討百夷,又在山西等地練過兵,有著豐富的作戰(zhàn)和練兵經(jīng)驗。所以靖難之役爆發(fā)后,吳高被委以重任,負責遼東軍務(wù),牽制朱棣的后方。
對于吳高的才能,朱棣曾這樣評價:吳高雖怯,而行事差密。
也就是說,吳高打仗時,很沉得住氣,輕易不冒險。
這種風格的將領(lǐng),未必有多厲害。但對于朱棣來說,太可怕了。
因為吳高的存在,讓朱棣一直不敢出遠門,擔心被偷家。
而朱棣和朱允炆的實力又不對等。如果燕軍不能速戰(zhàn)速決,勢必會被耗死。
所以,朱棣要想下戰(zhàn)爭,就得先解決吳高。
不過,朱棣的這次征討,沒占到任何便宜。
見戰(zhàn)場上搞不定對手,朱棣來了一手陰招。
十二月,南京城盛傳吳高有可能投降燕軍。
朱允炆得知消息,在不派人調(diào)查的情況下,將吳高貶到了廣西。
吳高走后,朱棣從此再無后顧之憂。
試想,如果吳高不被調(diào)離,朱棣大概率不敢南下,也就不會有后面的白溝河和濟南之戰(zhàn)。更不會有朱棣賭博式的千里南征。
只能說,朱允炆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靖難之役后,吳高被朱棣召回,鎮(zhèn)守大同。
但好景不長。永樂八年(1410年),御史彈劾吳高,朱棣下旨,將其廢為平民。
關(guān)于吳高為何被一擼到底,《明史》給出的解釋是朱棣北征回師,吳高稱病不朝。對朱棣大不敬。
可從后來明仁宗朱高熾對吳高的清算來看,他被修理的真正原因,很可能是在永樂朝的奪嫡之爭中,站隊了漢王朱高煦。
因此向來仁慈的朱高熾,才會對吳高耿耿于懷。以至于吳高死后,仍不依不饒,堅持要流放他的家人,并剝奪吳家爵位。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李景隆在真定誓師北伐,決心在白溝河找回場子。
鑒于“李大隊長”確實不是打仗的料,這一次,朱允炆派來老將郭英和俞淵助戰(zhàn)。
還讓安陸侯吳杰擔任李景隆的副將。
郭英是郭寧妃的哥哥,十八歲時就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zhàn)。早年的鄱陽湖大戰(zhàn),明軍南征云南、北討王保保,郭英均有參與,且功勞不小。
俞淵是俞廷玉的兒子。
朱元璋當年攻略江南時,由于缺乏戰(zhàn)船,無法擴展疆域,很是苦惱。
正在此時,俞廷玉帶來了水軍和戰(zhàn)船,解決了朱元璋的燃眉之急。
所以俞廷玉死后(1359年戰(zhàn)死),朱元璋念其功勞,封其子俞淵為越巂侯。
洪武朝的四大案,郭英和俞淵全部躲過。
俞淵一度被奪爵,但最終還是挺了過來。
按理說,有如此幸運的兩員老將相助,李景隆應(yīng)該不會再敗了吧?
很可惜,李景隆就是喪門星附體,衰到了極致。
戰(zhàn)斗中,朱棣仗著有朱允炆“毋使朕有殺叔父名”的旨意,自恃南軍不敢傷害他,親自上陣與南軍搏殺。
而一輩子好運的俞淵,則陰溝里翻船,戰(zhàn)死沙場。
更倒霉的是,俞淵的三個兒子還都短命。
越巂侯爵位因此斷了世襲。
此役,南軍又收獲一場慘敗。
戰(zhàn)后,李景隆和郭英被免職。
黃子澄為了甩鍋,上書朱允炆,請求立斬李景隆。
朱允炆這次破天荒的沒有采納黃子澄的建議,放過了李景隆。
可朱允炆包庇李景隆,卻導致了更嚴重的惡果!
那就是大家認為李景隆輸?shù)媚敲磻K,都不處罰,便再也沒人為朱允炆賣命了。
反正打敗仗也不會受懲罰,何必玩命呢?
沒多久,懲罰就來了——朱棣在滹沱河之戰(zhàn)中大敗吳杰。
這一戰(zhàn),很詭異。
起初,南軍占據(jù)優(yōu)勢。然關(guān)鍵時刻,狂風呼嘯而至,吹得南軍睜不開眼,而燕軍卻不受影響。
趁此良機,朱棣指揮燕軍乘風突擊,大敗南軍。
此前的夾河之戰(zhàn)和白溝河之戰(zhàn),也是如此。每每都是突然吹來一股妖風,幫助朱棣反敗為勝。
這種詭異現(xiàn)象,如果與運氣無關(guān),那就只能說明南軍根本沒有認真打。
朱允炆的一句別讓朕背上殺叔之名,導致大家畏首畏尾。
朱允炆不殺李景隆,導致大家都覺得打了敗仗也無所謂。都在忽悠朱允炆。
滹沱河之戰(zhàn)后,吳杰因部隊失控,約束不力,降為南寧指揮使,并剝奪爵位。
吳杰的父親吳復(fù),早年在濠州投入朱元璋軍中,憑戰(zhàn)功獲封安陸侯。
吳復(fù)死后,吳杰襲爵。被朱元璋當作優(yōu)秀官二代,進行重點培養(yǎng)。
靖難之役期間,吳杰多次與燕軍正面對抗。甚至在朱允炆與朱棣議和時,吳杰還率部襲擊燕軍糧道,給朱棣造成了很大麻煩。
但他運氣實在太差了,遇上了心態(tài)失衡的朱允炆。
等到朱棣登基,鑒于吳杰以往的表現(xiàn),自然不會恢復(fù)其爵位。
因此安陸侯一爵,也只傳承了兩代。
相比之下,郭英的運氣就好很多。
靖難之役后,郭英辭官回鄉(xiāng),不久去世。
由于死得早,沒有遭到報復(fù)。其武定侯爵位一直傳承到了明末。
李景隆則在燕軍圍攻南京期間,倒戈一擊,迎燕師入城,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加封太子太師,居然還混進了靖難功臣榜。
不過,李景隆德不配位,勢必會遭人嫉恨。
永樂二年(1404年),周王朱橚、刑部尚書鄭賜、成國公朱能、吏部尚書蹇義等,先后上書彈劾李景隆。
朱棣遂削去李景隆的功臣勛號,不許他上朝面君,以國公之爵賦閑在家。
不久,禮部尚書李至剛再次上疏,稱李景隆在家中也不老實,意懷叵測。
朱棣遂褫奪李景隆爵位,將其軟禁。曹國公爵位也因此斷了世襲。
李景隆絕食抗議,但他終究沒有餓死自己的勇氣。
宣德四年(1429年),義憤糾結(jié)的李景隆最終死在了幽禁之所。
再說回靖難之役。
朱棣打敗李景隆后,對手變成了鐵鉉、平安、盛庸。
這些人單拎出來,都不是朱棣的對手。但他們一起上,還是讓朱棣吃了不少苦頭。
建文三年(1401年)十二月,看到鐵鉉、盛庸、平安這些人太難纏。
朱棣放棄步步為營的戰(zhàn)略,改為直接率兵南下,直撲南京!
朱允炆見勢不妙,急令駐守河北的南軍下立即南下。
同時,任命駙馬都尉梅殷(朱允炆的姑父)為總兵官,坐鎮(zhèn)淮安。
后來朱允炆覺得還是不保險,又令徐達長子徐輝祖率兵增援。
據(jù)《明史》記載,徐輝祖身高八尺五寸,面如冠玉,英姿非凡。打小就非常有才氣。
所以別看都是官二代,徐輝祖的表現(xiàn)就比李景隆強得多。不辱其父徐達威名,與朱棣打得有來有回。
但由于徐達的長女徐氏是朱棣正妻,且徐達的小兒子徐增壽在靖難之役期間,多次為朱棣通風報信。
也就是說,徐家在朱允炆和朱棣之間兩面下注。
這引起了朱允炆的猜忌。
因而在關(guān)鍵時刻,朱允炆將徐輝祖從前線調(diào)回。
而徐輝祖被調(diào)離,南軍的防線勢必要重新部署。
趁此機會,朱棣在靈璧大破南軍,殲敵二十萬,并俘虜了平安等三十多員大將。
等到朱棣兵臨城下時,南京城內(nèi)已經(jīng)沒兵了。
這時候,朱允炆又想起了徐輝祖。
然此時啟用,為時已晚。
燕軍攻入南京后,徐輝祖把自己關(guān)在父親徐達的祠堂中,堅決不肯迎接朱棣。
朱棣大怒,派人將徐輝祖下獄審問。
審問期間,徐輝祖振筆直書:“中山王開國功臣子孫免死?!笔冀K不愿推戴朱棣稱帝。
朱棣再次大怒,想要殺了徐輝祖。但念在他是國舅,只好作罷。
之后,朱棣革去徐輝祖的爵位,下獄禁錮。
不過,自己老丈人的爵位,朱棣未敢廢除。
開國六位公爵中,也只有魏國公徐達一脈,一直與明朝榮辱與共,從洪武到崇禎,傳承從未斷絕,共傳十世十一代。
靖難之役期間,鳳翔侯張杰和西平侯沐晟沒有與朱棣交手。
但兩人的境遇截然相反。
張杰的爺爺叫張龍,早年追隨朱元璋,獲封鳳翔侯,位列淮西二十四將之一。
洪武朝的所有大案,張龍也躲過了。
但張龍沒活過朱元璋,病死于洪武三十年(1397年)。
由于活得太久,張龍死后,其子張麟也已經(jīng)不在了。所以張龍的鳳翔侯爵位,就傳給了孫子張杰。
朱棣和朱允炆pk時,張杰還只是個小屁孩,根本不可能站隊。
可朱棣登基后,還是剝奪了張杰的爵位。
結(jié)合史料分析,估計是張杰的老媽、朱元璋的第八女福清公主在戰(zhàn)爭期間,站在了朱允炆一邊,事后才會遭到朱棣的報復(fù)。
相比之下,沐晟就厲害了。
沐晟是沐英的兒子。
至于沐英是誰,想必就不用多介紹了。
沐英留給子孫后代的“家訓”(背面)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沐英死后,先是其長子沐春承襲西平侯爵位。
沐春做了七年西平侯,病死后,因無子襲爵,所以爵位傳給了弟弟沐晟。
靖難之役期間,沐晟堅決支持朱允炆。
諸如耿炳文北伐、白溝河之戰(zhàn)、靈壁之戰(zhàn),云南都有派兵支援。
所以靖難之役后,朱棣先后派岷王朱楩、左都督袁宇(岷王的小舅子)和順昌伯王佐前往昆明,試圖削弱沐家在西南的影響力。
然而,想法很豐滿,現(xiàn)實卻很骨感。
溫室里長大的岷王朱楩,根本玩不過沐家人。
早在沐春生前,朱楩就曾被朱元璋派往云南。
沐春采納沐晟之計,沒有正面硬剛,而是給朱元璋遞了兩道折子,說云南很窮,民族關(guān)系也比較復(fù)雜。
建議朱楩先在棕亭(地點不詳)湊合著住,也不要安排護衛(wèi),以免刺激當?shù)赝了?。等十五年以后,云南有錢了,再蓋王府也不遲。
朱元璋覺得有道理,便讓沐春負責朱楩的安全。又派人給朱楩帶話:兒子,你先在又偏又破的房子里將就著。
接到詔令時,估計朱楩的內(nèi)心是崩潰的。
這哪是就藩?。客耆前l(fā)配?。?/p>
朱楩就這么熬了四年,總算熬死朱元璋和沐春后,尋思自己的好時候該來了吧?
哪曾想,沐晟先發(fā)制人,借著朱允炆削藩,擠走了朱楩。
如今手下敗將重回云南,僅一年,就再次灰溜溜地敗走京城。
見朱楩玩不過沐晟,朱棣心生一計。調(diào)沐晟征討安南,打算借此消耗沐家的實力。
但朱棣萬萬沒想到,不擅長帶兵的沐晟卻抓住機會,配合名將張輔,將安南國打成了明朝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到了永樂四年(1406年),朱棣也不再找茬了,以沐晟收復(fù)安南有功,進封為黔國公。
至此,洪武朝冊封的九公、五十一侯、四伯,僅剩魏國公、武定侯郭英、西平侯(黔國公)這三家還在傳承。
即便算上后來續(xù)封的五家:
嘉靖十一年(1532年)四月,常遇春八世孫常玄振續(xù)封懷遠侯,湯和六世孫湯紹宗續(xù)封靈璧侯,李文忠七世孫李性續(xù)封臨淮侯、鄧愈六世孫鄧繼坤封定遠侯。
嘉靖十一年(1532年)六月,劉伯溫十世孫劉瑜續(xù)封誠意伯。
差不多也是十不存一。
所以說,追隨朱元璋建立大明的功臣們,既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
即使他們活到了朱允炆登基,沒死在朱元璋的手里,最終也難逃朱棣的魔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