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一期(337)
國軍中將——胡信
胡信(1904-1973),又名克文,別字元忠,江西興國人。1919年,本縣翊華高等小學畢業(yè),1920年,興國縣立中學肄業(yè),1922年于廣州新亞英文中學肄業(yè)。1924年春由其伯父胡謙(國民黨一大江西省代表,時任北伐討賊軍第三軍軍長)保薦報考黃埔軍校,同年5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一隊學習。
畢業(yè)后留校,歷任軍校入伍生部教育副官、政治教官。1927年4月,國共分裂后,黃埔軍校也在4月18日正式實行清黨,數(shù)百名共產(chǎn)黨員遭扣押,史稱“黃埔四一八慘案”,著名共產(chǎn)黨員熊雄、蕭楚女、譚其鏡(黃埔一期)等人被害犧牲。胡信在軍校積極參加了反共清黨活動。清黨后擔任黃埔軍校第五期第三學員隊少校政治指導員。同年到南京,后任軍事委員會政治訓練部新兵訓練員。
1928年8月,部隊編遣縮編后,胡信的新兵訓練員的工作也沒有了,成為失業(yè)人員。11月,失業(yè)的胡信等34名黃埔畢業(yè)生,因一時在軍隊中沒有工作,被指派由交通部王伯群部長介紹,至上海招商局總辦趙鐵橋處,在華德路招商公學寄宿,培訓后設法安插給予工作。
1929年,任中央軍校第六期第一總隊少校區(qū)隊長。1930年中原大戰(zhàn)后,軍事委員會設立南昌行營,胡信調(diào)任南昌行營警衛(wèi)處警備大隊長,后任第四十七師(師長王金鈺)政訓處主任。
1931年9月,奉派回江西興國老家,任興國縣黨政委員會委員長兼興國縣縣長。同年11月,調(diào)任江西永豐縣黨政委員會委員長兼永豐縣縣長。
1933年2月,受黃埔一期同隊同學馮劍飛之邀,辭去永豐縣縣長的職務,赴河南省保安處(處長馮劍飛)工作。
同年11月,因卸任永豐縣長時,有任內(nèi)透支公款,離任時欠款未清,遭江西省政府追索通緝,而胡信在河南省保安處的情況也無從知曉,沒查到其詳細的任職情況,估計是躲避通緝,被馮劍飛刻意藏匿了。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1938年,任由江西地方部隊改編的第五戰(zhàn)區(qū)新編第二十三師(師長盛逢堯)第二旅代理旅長,后任副師長,先后隸屬第五十四軍、第八十七軍。
抗戰(zhàn)勝利后,1946年入中央訓練團任少將團員。1947年,返回家鄉(xiāng),當選為興國縣參加第一屆國民代表大會代表。
1949年,第二十三軍(軍長劉仲荻)在江西重組第二一三師,胡信任少將師長。
據(jù)臺灣“國防部”編寫的《戡亂戰(zhàn)史》記載,1949年10月,第二一三師曾伏擊了追擊的解放軍,獲得了“扶龍寨大捷”,此戰(zhàn)據(jù)說在四野戰(zhàn)史上并無記載,所以真假難辨。
1949年,胡信到臺灣,曾任“國防部”中將參議。1973年8月去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