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在海濤洶涌的水面上,有一座屹立近千年的古橋,心里就激動。
在古代,可是沒有鋼筋水泥的!這座橋有三大“黑科技”的。
中午到了泉州吃了泉州鹵面,休息了一下,就前往洛陽橋——雖然叫做洛陽橋,但是并不在洛陽。
這里說個問題:為什么泉州第一站我去洛陽橋,為什么泉州的橋叫做洛陽橋。
我喜歡走古橋,西安周邊的古橋我已經(jīng)走過不少,但大多是明清的,而洛陽橋是宋橋,是現(xiàn)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橋,素有“海內第一橋”之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成為中國第56處世界遺產(chǎn)之一。
茅以升稱贊其為“福建橋梁中的狀元”,與趙州橋、盧溝橋、潮州廣濟橋并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橋”。
為什么叫做洛陽橋,這是和移民有關系。
唐朝中原人南遷,河洛一帶的人多遷到泉州及閩南一帶,來到泉州看到這里的山川地勢很像古都洛陽,就把這個地方也取名“洛陽”。
洛陽橋距離古城不到10公里,遠遠看去就很震撼,走進以后,發(fā)現(xiàn)海灘還有很多綠色的樹林,一問,果然是紅樹林,這是我第一次見到。
這么有很多賣牡蠣的,開始我還不以為意,后來才知道這和洛陽橋有關系。
洛陽橋是免費的,這個我真是沒有想到,但是游人并不多。
(橋南這邊有蔡襄祠,里面有不少好東西,我是錯過了)
橋端有二尊石將軍,身披盔甲手按長劍,表情各異,他們守衛(wèi)著大橋,從宋代一直站立到今天。
這個橋墩的設計我很熟悉,這叫做筏形基礎,很多古橋都是這樣,上游都是尖形,減輕水流的沖擊力,沒有想到海上的橋也是這樣。
當時要在松軟的灘涂上打基礎,就先是在灘涂上面拋撒石頭,然后在石頭上面再建橋墩,這算是第一個黑科技。
洛陽橋長834米,寬7米,有500個石雕護欄、28只石獅子、9座石塔,46個橋墩,47個橋孔。全都是由花崗巖筑成,鋪設橋面的石板長10米,寬1米,重達10000公斤。
這么重的石板,是怎么加上去的?
這就是古代人的聰明了。
“激浪漲舟,浮運架梁”,利用潮汐的漲落,在漲潮的時候把一條條重達數(shù)噸的大石板架在橋面上,既減輕人力負擔,又方便石料的運輸,大大加快了工程的進度。
洛陽橋創(chuàng)造了建橋史浮運架橋的記錄,這是第二大黑科技。
洛陽橋地處泉州城東北洛陽江口,是福建與廣東北上的交通要道,也是廈門、福州往來的必經(jīng)之地。
之前人們一直靠以渡船往來江上,要是雨季或是海水漲潮,搭渡翻船而葬身江中者,難以計數(shù)。
宋代的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重要的貨物集散地。在泉州知府蔡襄的號召下,當?shù)厣堂窦Y1400萬兩白銀興建了這座跨海大橋,實現(xiàn)“長虹臥波人爭越,閩海四洲變通途”的愿望。
看看,橋墩上還有鐵鑄的燕尾榫來加固。
前面說這里有很多賣牡蠣的,這和洛陽橋的第三個“黑科技”有關。
牡蠣加固橋基的方法,這可是“生物加固法”。
那個時候沒有水泥,石塊間空隙怎么填補?古人巧妙的用了牡蠣。
牡蠣殼具有固著性,繁殖能力很強。以牡蠣固基就是利用牡蠣迅速繁殖的特性,把原來松散的石堤膠結成牢固的整體,防止基石被潮水沖走。
這是世界上率先將生物學運用于橋梁建筑的先例。此外,為了有效保護橋基和橋墩,禁止人們采食橋下牡蠣。
因為這里的牡蠣多,所以當?shù)厝嗽谂赃厴淞⒁恍┙甘B(yǎng)殖牡蠣。
橋中間小島上有個“海內第一橋”展館,陳設了很多有關洛陽橋的資料。
粗粗的瀏覽一遍后,我才知道我錯過了橋南的蔡襄祠。
小島上面還有一株古來的大榕樹。
展館外面的碑石很多,多是稱頌蔡襄和洛陽橋的。
參觀完接著走,橋才走了一半的樣子。
這個“晉惠交界”就是晉江和惠安交界的意思。
一腳踏二縣,就是這個意思。
很多人都錯過了“月光菩薩”,就是在這個石塔的一面上,因為是刻在面向灘涂的一面,在橋上是看不到的。
當然,我也錯過了,要看這個還是有些危險的。
網(wǎng)上資料
這是明代遺存,月光菩薩像面朝西方,肩頸部巧妙地裝飾著海云紋樣,這正好指向了月亮升起、海潮涌動的方向。
洛陽橋近千年修理和重建共16次,大修不過3次,可見其堅固。
沒有參觀蔡襄祠,這里就拜拜蔡襄像。
現(xiàn)在很多地方長官搞形象工程,要是都能搞像洛陽橋這樣的形象工程,也算是阿彌陀佛了
過橋就是萬安村,這是一個中國傳統(tǒng)村落。
萬安村依山臨海,地方志載:萬安渡“水闊五里,深不可測”一遇狂風,則“沉舟被溺死無算”,故得名萬安。
第一個看到的就是昭惠廟,是泉州最早祭祀海神通遠王的廟宇之一 ,承載宋元時期官府主導的祈風祭海儀式 ,至今保留元宵海神巡境等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這個建筑就是閩南特色了,一些建筑部分很夸張。
在萬安村我是第一次看到閩南紅磚古厝的房屋,很是稀罕。
在村子里轉了很長時間,卻看到街面上很多房子沒有住人,卻都在裝飾,猜想是要打造旅游了。
后來看的資料確實如此。
這個村子保留的建筑很完整,后來我在泉州其他地方看到這樣的房子,都已經(jīng)成了旅游景點,這個算是最有煙火氣的。
要是被打造成景點,估計煙火氣就少了。
離開村子的時候,還有很多買賣海產(chǎn)品的,不知道這個叫做
晚上吃了姜母鴨,老姜味道很濃的。
洛陽橋這么厲害,還不收費,卻知名度這么低,這是不應該。
明天,就是逛泉州老城了。
云水終南: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xiāng)俗俚語,負暄問道。走向山林鄉(xiāng)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