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城當(dāng)代民間四大名人:陶葛妮,張小軍,老鼠藥,收廢品。(回憶者:逸山人)
網(wǎng)友逸山人說:在鄒城生活了六十余年,接觸到的人也不算少。親戚朋友同學(xué),老師同事,那些人都很熟,記憶深刻是必然的。除了這些人,能在我腦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的,還以如下四人為最:陶葛妮、張小軍、老鼠藥、收廢品。
陶葛妮,是上世紀(jì)游走于鄒縣城區(qū)的名人,女性。智力障礙,靠在銜頭討食為生。從我小的時候,也就是上世紀(jì)六十年代末那陣,就聽說過陶葛妮。人們說她終日蓬頭垢面,見人就喊“舅”。那時候的鄒縣城很小,老百姓進(jìn)城,基本上都能見到陶葛妮。進(jìn)城回到家講故事,大都能提到陶葛妮。大概1971年,我第一次來鄒縣城,回村后有人問我見陶葛妮了嗎?我說沒有,確實沒見到,頗為遺憾!后來幾次進(jìn)城,遠(yuǎn)遠(yuǎn)看到一次,有人說那人就是陶葛妮。上世紀(jì)八十年代中期到城里生活,有人講某月某日在某地見到陶葛妮了,我卻始終未曾見過。
張小軍,在我的記憶里,他在鄒城市區(qū)生活也有三十多年了。最初對他有印象,記得他戴個假發(fā),穿一身旗袍,扮成大姑娘的模樣,推一輛小車,走路屁股一扭一扭的。他?;顒佑谄疥栁髀?、鐵山路一帶。寫一個“孤兒張小軍要飯”的牌子,趴在一輛小車上扮殘疾人乞討。有段時間,他給一家賣電動車的鋪子搞推銷,工作熱情積極。他整天笑嘻嘻的,生笑樂觀,喜歡做一些滑稽的動作逗路人一樂。聽人講,他并非孤兒,家是石墻某村,有家人,只是不想做農(nóng)活而到城里討飯為生。
老鼠藥,其實是給賣老鼠藥的盲人樂,我不知其姓甚名誰,家住何處?他不是全盲,湊近眼前,還能分出人民幣的數(shù)額等。大概從上世紀(jì)九十年代初起,他就開始在鄒城市區(qū)賣老鼠藥。雇了輛三輪車,他坐在上面,有個小箱子,里面裝有他賣的物品。一個小喇叭,循環(huán)播放著固定的樂曲(好像是《好人一生平安》),聲音很大。一聽到這樂曲,熟悉的人就知道賣老鼠藥的來了。這些年,偶爾仍能碰到他坐在三輪上售賣東西,只是沒了老鼠藥,而是節(jié)能燈、蟑螂、螞蟻藥之類。
收廢品,是收廢品的一個人,我同樣不知道他姓甚名誰?鄒城市區(qū)收廢品的很多,唯有這人讓我印象深刻。大概也是從九十年代初開始,他行走于各家屬院收廢品,高聲吆喝。自編的一段順口溜:賣廢品,賣破爛,啤酒瓶,易拉罐…很長一段,朗朗上口。他聲調(diào)獨特,反復(fù)都是這一段吆喝,時間長了,很多人都會背了他那段順口溜,特別是小孩子,幾乎將其當(dāng)成了兒歌。聽說有一次,他進(jìn)入某家屬院,有人將他的吆喝聲用錄音機(jī)錄了下來。下次他再來時,居民先放錄音,弄得他很是訝。
以上四人,都是普通市民,獨特的生活方式,讓他們成為公眾人物。他們不貪不沾,不偷不搶,更談不上貪污受賄,腐敗墮落。他們的存在,增加了我們平日的談資,有時還為我們帶來方便帶來了歡樂。我覺得將他們列為名人,未嘗不可!
微信改版了
現(xiàn)在刷到我們的推文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把鄒城網(wǎng)“設(shè)為星標(biāo)”
轉(zhuǎn)發(fā)+ 提醒
關(guān)注鄒城網(wǎng),看精彩鄒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