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
近期,廣東省佛山市出現了由蚊子傳播的基孔肯雅熱本地疫情。由于傳播這種疾病的媒介白紋伊蚊在我國分布廣泛,預防工作絲毫不能松懈,尤其是兒童群體需要重點做好防護。預防該疾病的關鍵在于科學有效滅蚊防蚊避蚊。
被“花蚊子”叮咬后,幾天內就會發(fā)病
基孔肯雅一詞源自非洲土語,描述的是患者被關節(jié)劇痛折磨得直不起腰的模樣?;卓涎艧崾且环N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導致的以發(fā)熱、關節(jié)痛、關節(jié)炎、皮疹為主要臨床表現的蚊媒病毒性傳染病。
基孔肯雅熱主要通過白紋伊蚊叮咬傳播。白紋伊蚊俗稱“花蚊子”,大家都不陌生,它身體黑白相間,喜歡在白天活動,尤其在清晨和傍晚叮人最厲害。這種蚊子喜歡在小區(qū)、家中的積水中產卵,像花盆托盤、廢棄瓶罐、閑置水桶,甚至是一個沒倒掉的飲料瓶蓋里的積水,短短幾天就可能成為“蚊子窩”。
孩子或大人被攜帶病毒的“花蚊子”叮咬后,通常幾天內就會發(fā)病。這種病初期的癥狀和普通感冒、登革熱很相似,容易被混淆。發(fā)病后的癥狀有突然發(fā)高燒、掌指等關節(jié)劇烈疼痛、身上出現紅疹子,還可能伴有肌肉痛、頭痛、精神不振、惡心等情況。其中,最明顯的癥狀是關節(jié)劇痛,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難以忍受,而且這種疼痛可能會持續(xù)幾周、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對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目前,針對基孔肯雅病毒尚無特效藥,也沒有廣泛使用的疫苗。對該病的治療,主要是幫助患者退燒、止痛,同時讓患者多喝水、多休息。
雖然絕大多數患者都能康復,死亡病例很少,但需要注意的是,嬰幼兒、兒童由于免疫系統(tǒng)尚未完善,感染后病情會更為嚴重。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臟病、糖尿病等基礎病的人感染后出現嚴重并發(fā)癥的風險更高。
防蚊是頭等大事
預防基孔肯雅熱,最有效且經濟的辦法是避免被蚊子叮咬,同時清除蚊子的孳生地。家庭防護的關鍵措施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消滅蚊子孳生地,要翻盆倒罐清理積水。仔細檢查陽臺、院子、小區(qū)等角落,將花盆底盤、水桶、廢棄瓶罐等中的積水全部倒掉并刷洗干凈。需要注意的是,干凈的小積水是“花蚊子”最喜愛的產卵地。
二是嚴防叮咬,尤其要保護孩子。外出時,給孩子和自己穿淺色、長袖衣褲(盡量選擇輕薄透氣的),減少皮膚暴露。使用驅蚊產品時,在暴露的皮膚和衣服上涂抹、噴灑正規(guī)有效的驅蚊劑;給孩子使用驅蚊劑時需選擇兒童專用的,避開眼睛、嘴巴和傷口。
三是避開蚊子活躍高峰。蚊子活躍的高峰時段是清晨(日出后2小時)和傍晚(日落前2小時),這段時間盡量少帶孩子去草叢、樹林、積水多的地方玩耍。
四是做好物理防護。家里要裝好紗門紗窗,睡覺時掛蚊帳(特別是有嬰兒的家庭),嬰兒推車可加裝蚊帳。
就醫(yī)時告知關鍵信息
如果孩子或家人出現突然高燒、嚴重關節(jié)疼痛、身上起疹子的癥狀,發(fā)病前12天內去過基孔肯雅熱流行地區(qū),如東南亞、非洲部分國家,或國內有病例的地區(qū),要立即就醫(yī),并且主動告知醫(yī)生這些情況,這對于醫(yī)生準確判斷病情、及時進行檢測(通過驗血檢查病毒或抗體)十分重要。早發(fā)現、早做好防蚊隔離,能有效阻止病毒在社區(qū)擴散。
若懷疑自己或孩子感染了基孔肯雅熱,在生病后的第一周,必須防止被蚊子叮咬。因為這段時間病人血液中含有病毒,一旦被蚊子叮咬,蚊子會再去叮咬其他人,造成病毒循環(huán)傳播。
預防基孔肯雅熱,需要每個人都盡到責任。大家可以從清理自家陽臺開始,清除積水、消滅蚊蟲,這是最根本的防控方法。保護好自己的孩子和家人,避免被“花蚊子”叮咬,讓病毒沒有可乘之機。
本文作者:安徽省兒童醫(yī)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 王彥
本文來源:學生與健康微信公眾號
編輯 | 康曉杰
校審 | 孫茜
策劃 | 王菲菲 崔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