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床時,明明睡足了時間,可兩條腿卻像灌了鉛一樣沉,連從床邊站起來都吃力;走平路時總覺得膝蓋發(fā)軟,稍微走快些就像踩在棉花上搖搖晃晃;想爬幾層樓梯回家,剛邁幾步大腿就酸得發(fā)抖,得扶著欄桿歇半天;蹲下?lián)靷€東西,起身時得用手撐著膝蓋才能勉強站起來……這些看似“體力不足”的表現(xiàn),可能藏著一種容易被忽視的疾病——肢帶型肌營養(yǎng)不良。
這是一種悄悄“啃食”肌肉的遺傳病,專門盯著人的肩膀、大腿根這些靠近軀干的肌肉群下手。剛開始可能只是覺得胳膊抬不高、梳頭困難,或者蹲馬桶時起身費勁,很多人誤以為是勞累或缺乏鍛煉??扇兆泳昧?,肌肉就像被抽走了力氣,連走路姿勢都會變得奇怪,身體左右搖擺像鴨子步,上下樓梯更是成了大難題。更麻煩的是,隨著病情發(fā)展,肌肉會逐漸萎縮變硬,甚至關節(jié)也跟著僵硬變形,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這種病的根源藏在基因里。父母遺傳的基因缺陷會讓身體無法正常合成維持肌肉健康的“關鍵材料”,肌肉纖維就像年久失修的機器,慢慢失去彈性和力量。有些患者從小就有運動能力差的表現(xiàn),比如跑步總落后、跳遠蹬地無力;也有些人是成年后才逐漸出現(xiàn)癥狀,往往在某個階段突然發(fā)現(xiàn)體力斷崖式下降。
治療這條路雖然漫長,但并非無計可施?,F(xiàn)階段主要通過藥物緩解肌肉僵硬和炎癥反應,配合系統(tǒng)的康復訓練來維持關節(jié)活動度。針對性的肌肉拉伸能防止攣縮,水中運動借助浮力減輕身體負擔,平衡訓練則有助于改善步態(tài)不穩(wěn)。
面對肢帶型肌營養(yǎng)不良,最怕的就是“硬扛”。有人覺得肌肉無力是年紀大了的正?,F(xiàn)象,有人擔心檢查出問題反而添堵,殊不知拖延會讓治療窗口期悄悄關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