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一本感興趣的書,卻發(fā)現(xiàn)不能翻閱——這可以說是逛書店的小小尷尬。
對此,一些書店選擇無視,明確禁止拆封;更常見的做法則是:如有需要,請聯(lián)系店員。
小小的塑封,像道透明的屏障。在提供保護的同時,也拉開了與讀者的距離。
拆還是不拆,書店面臨的這道選擇題,并不簡單。
拆封展示,意味著風險。
一本樣書,經(jīng)過眾多讀者翻閱,品相難免受損,從而影響后續(xù)銷售。對于進貨量本就不多的小眾書籍,或是價格較高的藝術畫冊,這筆展示賬顯得尤為沉重。
可書店不提供樣書,也等于自廢武功。
畢竟,逛書店的一大樂趣就在于發(fā)現(xiàn)與偶遇。紙張的質感,裝幀的細節(jié),內容的實情,不親手翻開,怎能體會?
固然可以讓店員幫忙拆封,但頻繁開口也會讓人有心理負擔。
那份遇見好書、即刻擁有的“即得感”,是很多人堅守實體書店的重要理由。而塑封,卻把把心動扼殺在了第一步。
有從業(yè)者說得很直白:“如果書店的書不能拆開看,那就沒有必要來實體書店了?!?/p>
何況,提供“預覽”其實是書店的傳統(tǒng)。印刷術普及后,古時書店會用粗略的做工印制一些樣章,供顧客了解內容。店家還常寫書根,即將書名或篇名、冊數(shù)寫于書籍的下方,方便閱覽購買。
話雖如此,冰冷的成本問題依然擺在眼前,否則樣書就不會成為一個問題,而是順理成章變成標配。
那么,在拆與不拆之間,有沒有更好的解法?
書衣提供了一種思路。
在單向空間,幾乎每本書都配有包好書衣的樣書,既保護了品相,也提升了讀者體驗。同時,書衣還成了吸睛的文創(chuàng)單品。
佳作書局的情況更讓人欣慰,包上書衣的樣書,竟因顏值更高而備受青睞。很多讀者會選擇購買樣書。但書店還是更希望讀者買新書,如果喜歡書衣,可以加價包一個書衣,選擇這類服務的讀者也越來越多。
沒想到小時候領到課本后做的第一件事,正在書店里迎來小規(guī)模的復興。
中華書局則設想了一種新舊結合的方案。對銷量好的圖書品種可以提供紙質樣書,而一些冷門、小眾圖書則通過數(shù)字化的方式提供樣章,讀者可以通過書店的電子屏幕查閱,以此取得成本和體驗的平衡點。
另一種思路是索性把閱讀單獨做成一項服務,滿足只看不買或多看少買的人的需求。畢竟,閱讀也是書店的特征之一。
對此,消費入座、自由取閱是最常見的做法。連鎖書店西西弗書店就設立了咖啡閱讀區(qū),有時甚至一座難求。
其實咖啡和閱讀、書店的淵源,比很多人意想中的要深。咖啡館在歐洲出現(xiàn)后,很快成為人們交流、獲取知識的場所。一杯咖啡成了“蹭課”的學費,“便士大學”之稱廣泛流傳。
了解了這一點,那些渴望書店保持純粹的讀者可能會有所改觀。
如果將此模式獨立出來,便是會員制圖書館。
一見圖書館,是滬上首家提供借書和閱讀空間的民營圖書館。會員除了可享受以上服務,還享有免費飲用咖啡、專用書格、向圖書館薦購等服務。
一些書店也推出類似的專屬空間。單向空間樂提港店的三樓,原本有展覽和圖書業(yè)務,經(jīng)過調整已改為年費會員專享閱讀空間。尤利西斯書店則為會員(購書超300元自動列入)提供免費的閱讀座位。
當閱讀空間本身成為價值載體,拆封壓力也會得到相應減輕。
既想保證讀者體驗,但又不想被薅羊毛,可以怎么做?門票提供了一種答案。
這個咋聽之下覺得不可行的做法,仔細了解,便能發(fā)現(xiàn)其自有道理。
河北的城市書房是國內較早實行門票制的書店。
如果在店內購書,20元門票可以抵扣書價。不愿買書的顧客則可以選擇5元門票,自由翻看。
據(jù)店方透露,鑒于會員贈票、消費積分換票以及月卡、年卡等優(yōu)惠,門票收入微乎其微。毋寧說,這是一種篩選機制。
書店的策劃表示“在書店只看不買的人太多了,對圖書的損耗非常大,也給真正想買書的人造成了困擾?!?/p>
推出門票,可以讓書店更好地服務真正的客群,為后續(xù)向會員制書店發(fā)展的打下基礎。
北京的樸道草堂書店也收取門票,而且價格不低,需100元。店主老周為愿意付費進門的客人準備了隨機的禮物,可能是一本老板的詩集、一副手工版畫、某本作者親筆簽名的書……有時實際價值甚至會超過票價。
老周深信“書店是交換美好的地方”。他希望,每個踏入書店的人,都能帶走一份獨特的溫暖和感動。
把目光轉向國外,葡萄牙的萊羅書店的門票收入大概會讓很多書店破防,因為它光靠門票就能實現(xiàn)盈利。
當然,這家書店的優(yōu)勢可遇不可求。哈利波特的作者常來此寫作,并從書店的設計中汲取了一些靈感。拋開這一點,書店本身的裝修也相當考究。
不過萊羅書店并沒有本末倒置,將拍照打卡時間限定在每天上午的一個小時,避免破壞閱讀氛圍。而且門票同樣可以抵扣書價。
或許理想的書店應該像一本精心包了書衣的樣書:既保持了端莊的品相,又不失可親的溫度。
書店人的種種探索,傳遞著一個樸素的信念:書店要生存,更要活出價值。這價值,在于為好書找到知音,也在于為讀者提供無可替代的發(fā)現(xiàn)之旅。
空山九帖·大汗的寂寞
因為,書店遠不止是賣書的地方,更是人與書、人與人的連接點。它關乎發(fā)現(xiàn)未知時的驚喜,觸摸質感時的安心,以及獨處閱讀時的寧靜。
當讀者愿意為這份獨特的連接感而來,拆與不拆的問題,自然會有更豐富、也更有人情味的解答。
圖源:unsplash、pexels、飛蔦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