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墻映日,金瓦鋪霞。8月6日,第二十四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的155名選手,迎著晨光開啟了本屆大賽文化體驗之旅的第一站——故宮博物院,這座凝結著中國古代營造智慧的宮殿群,正以紅墻為紙、金瓦為墨,為遠道而來的青年們鋪展一幅立體的中華文明長卷。
踏入紫禁城
千年文明有了溫度
對這些來自五洲四海的青年而言,故宮早已不是影像里的符號。他們或許曾在課本里見過太和殿的飛檐,或許在詞典里揣摩過“紫禁城”三字的平仄。而此刻, 當“漢語橋”的選手們真正站在太和門廣場,聽風穿過斗拱發(fā)出穿越六百年的回響,所有的文字與想象,都化作指尖可觸的真實。
美國選手畢雪莉用“偉大”來描述她對故宮的初印象,她激動地說:“我知道故宮曾是皇帝很重要的居所,學習關于它的歷史是我此行最期待的事情之一?!?/strong>
法國的馬愛樂在看見故宮的第一眼便深感震撼,他說:“故宮給我的感覺非?;趾?,即使現(xiàn)在只看了其中一小部分,我也能感受到其厚重悠久的歷史?!?/strong>
新加坡選手傅霜已是第二次踏入這里,卻仍難掩激動:“故宮承載了中國千年的歷史與精神,每次踏入這里,我都會有新的感動、新的思考?!?/strong>
漫步中軸線
讀懂“中”字里的乾坤
沿中軸線漫行,恰是與中華文明的“對話式”重逢。這條貫穿子午的直線,左牽文華殿,右引武英殿,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恢宏,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的深邃,串成“守中致和”的活注解——原來“中”字不只是筆畫,更是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學宣言。
“漢語橋”選手們不時舉起相機記錄拍照,或低聲交流。土耳其選手王愛英最喜歡太和殿寶座椅背上纏繞的十三條金龍,柬埔寨選手蘇麗雅鐘情于乾清宮的鳳凰紋樣,吉爾吉斯斯坦選手于希則對著屋脊構造反復打量,興奮地說:“我覺得這些宮殿上的花紋都很特別,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如此精致復雜的建筑風格。”
字里乾坤間
漢字成了會說話的密碼
此行最動人的,莫過于與漢字的“零距離”相擁。選手們領到一項特別任務:在中軸線上五座建筑的楹聯(lián)或匾額中,補全空缺的漢字。
面對古文書寫、用典精妙、意義深遠的楹聯(lián)或匾額,選手們細細辨認,認真揣摩,互相交流討論,感受漢字所蘊含的歷史底蘊與文化魅力。
來自德國的柯夏安最喜歡寫有“正大光明”的匾額,在之前的學習中,她就了解到這是皇帝親筆題寫的。談及匾額背后的作用和意義,她說:“我猜這是為了提醒大家,要做一個正直的好人?!?/strong>
緬甸選手羅家佳對這些匾額理解頗深,她為其他選手講解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匾額“允執(zhí)厥中”:“我知道它的意思是說我們不能偏心,做事情要公正,這也給了我很多啟發(fā)。”
這場始于紫禁城的相遇,讓“漢語橋”從語言的橋梁,化作外國青年觸摸歷史溫度的紐帶,成為世界看見中華文明肌理的窗口。
接下來的旅程里,更多這樣的瞬間正在醞釀。而故宮的紅墻磚瓦會記得:曾有一群來自五洲四海的年輕人,在這里讀懂了漢字之美,更讀懂了一個文明“和而不同”的胸懷。
編輯 | 翁翔
主編 | 鄭燕
監(jiān)制 | 莊序芃
讀完點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