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星標”,點“在看”,
法國的旅游旺季還在繼續(xù),但不少人已經(jīng)悄悄放下了刀叉。
今年夏天,不少游客在打卡完美景之后,卻選擇繞開街角的法餐館——不是不餓,是吃不起。從地中海海岸到阿爾薩斯,從巴斯克小鎮(zhèn)到巴黎街頭,社交平臺上的“反法餐運動”已經(jīng)悄然興起。
圖源:pexels
1
一盤意面29歐元?“我不是冤種,也不是米其林”
“29歐一盤意面、25歐一份沙拉——這是在法國不是在月球?”不少游客在《北方之聲報》《資本報》等媒體的采訪中忍不住吐槽:價格高得離譜,卻連個番茄都切得敷衍。
更有網(wǎng)友直言:“同樣的東西,在意大利只要一半的價格,還好吃三倍?!?/p>
這還不是個例。今年夏天,法國熱門旅游地的餐館客流量普遍下降。在巴斯克地區(qū)、地中海沿岸、阿爾薩斯這些以“美食+風(fēng)景”著稱的城市里,原本一位難求的露臺,如今成了“日光浴椅”。
2
餐館人氣大跳水,連評論員都驚了
法國酒店餐飲業(yè)聯(lián)合會(UMIH)估算,今年夏天法國餐館的客流量下降了15%-20%,遠高于蔚藍海岸(3%-4%)或巴斯克地區(qū)(4%)酒店入住率的降幅。
知名評論員雷諾·皮拉更是在社交平臺X上感嘆:“七月的客流量驟降了30%?!彪m然這一說法未被官方確認,但評論區(qū)已經(jīng)炸鍋,網(wǎng)友紛紛現(xiàn)身說法:
“我已經(jīng)不去餐館了。要么難吃,要么中看不中吃,反正都不值那個價。”
“現(xiàn)在最愛自己做飯,不僅實惠還吃得安心?!?/p>
“真正的餐館(自己真做菜的)總會有客人——大家只是受夠了被冷凍食品冒充新鮮食材的把戲?!?/p>
“餐館老板天天喊沒人來,那你看看菜單上的價格先?”
圖源:pexels
3
每天倒閉25家餐館,老板們也在叫苦
“我們不是在亂定價,我們是在茍住。”UMIH主席、廚師蒂埃里·馬克斯在BFM電視臺上公開喊話。他表示,法國的餐飲價格有時確實比鄰國貴,“但這是被成本推著走的”。
UMIH瓦茲省分會的負責(zé)人更直白:“我們的價格已經(jīng)沒法再降了。”
漲的可不是情緒,而是燃氣、電力、食用油、芥末、肉類……樣樣漲價,利潤卻越來越薄。
馬克斯透露:“現(xiàn)在每天有25家餐館倒閉。” 利潤率只有2%,哪怕是一點點經(jīng)濟風(fēng)吹草動,就能壓垮一整家店。
4
吃飯這事,年輕人已經(jīng)轉(zhuǎn)向街頭與外賣
面對菜價上天,餐館“出圈”的人氣被街頭餐車、平價快餐、外賣平臺徹底截胡。更多游客干脆轉(zhuǎn)向超市解決三餐,“旅游照拍照,吃飯自己搞”。
UMIH也注意到這個趨勢,呼吁行業(yè)要“謹慎行事,重新平衡定價策略”。有些餐館開始調(diào)整菜單結(jié)構(gòu),推出親民套餐,希望留住人流不至于“空白一季”。
5
法餐的吸引力,不能只靠傳統(tǒng)和風(fēng)情
吃飯這事,從來不只是吃飯。
它是游客對一個國家的第一印象,是本地人生活質(zhì)量的直接體現(xiàn),是法國“生活藝術(shù)”最鮮明的標簽之一。
但眼下,如果一頓飯的價格和體驗之間不再匹配,再動人的露臺風(fēng)景,也可能只剩下一個尷尬的空桌子。
你最近在法國吃飯,有被價格嚇到過嗎?或者你有“避坑”技巧和性價比寶藏推薦,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一起聊聊!
文字:Léa
審編:Léa
圖片:已在文中標明來源,侵刪
關(guān)注并將“想法哥享法妹”設(shè)為星標
就能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推送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