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經微言》作為中醫(yī)典籍瑰寶,凝聚著古代醫(yī)家的智慧結晶。今以白話重述,旨在為當代讀者搭建一座通向經典的橋梁,使深奧的醫(yī)理智慧突破時空界限,在當代社會煥發(fā)新生。此次轉譯既是對中醫(yī)文化的傳承實踐,亦是向大眾普及經典醫(yī)籍的探索。囿于筆者學識所限,文中疏漏在所難免,懇請方家指正,研讀時仍以原著為宗。愿以此微末之功,助力岐黃之術澤被四海,讓傳統(tǒng)醫(yī)學的智慧之光溫暖更多心靈。
卷九
移寒篇
應龍向岐伯提問道:“寒氣可以從腎臟轉移到脾臟,從脾臟轉移到肝臟,從肝臟轉移到心臟,從心臟轉移到肺臟,再從肺臟轉回腎臟,這是五臟之間寒氣的轉移。同樣地,熱氣可以從脾臟轉移到肝臟,從肝臟轉移到心臟,從心臟轉移到肺臟,從肺臟轉移到腎臟,再從腎臟轉回脾臟,這是五臟之間熱氣的轉移。五臟之間有寒熱之氣的轉移,但六腑卻只有熱氣的轉移而沒有寒氣的轉移,這是為什么呢?”
岐伯回答說:“五臟與五行相對應,它們的關系是正統(tǒng)的。而六腑與五行的關系則是輔助性的。當五臟受到病邪侵襲時,它們會獨自承受病邪的侵害,而六腑受到病邪侵襲時,則會分擔受害。而且,臟腑的疾病中,熱病占了八成,寒病只占了兩成。寒病容易通過扶陽的方法來治療,而熱病則難以通過滋陰的方法來恢復。因此,熱病一旦開始傳變,就不會輕易停止。它會在五臟之間不斷傳變,甚至進一步傳變到六腑,六腑之間也會相互傳變。而寒病則可以通過溫陽的方法迅速解決。在五臟中的寒病,有時并不會繼續(xù)傳變,因為五臟之間并不會全部傳變完畢,又怎么會再傳變到六腑呢?這就是六腑沒有寒氣轉移現象的原因?!?/p>
應龍又問:“寒氣不會轉移到六腑,難道它就不會在五臟之間轉移嗎?”
岐伯說:“寒氣進入六腑后,會在六腑之間傳變,如果病情嚴重,也可能傳變到五臟。但這是病邪自身的傳變規(guī)律,并不是我們所說的寒氣轉移。應龍,你明白‘轉移’的真正含義了嗎?”
應龍表示疑惑。
岐伯繼續(xù)解釋道:“當一個臟腑受到寒氣侵襲,但由于它本身虛弱無法承受時,寒氣就會轉移到其他臟腑。這就像病邪不想待在這個臟腑里,于是把它‘嫁禍’給了其他臟腑。這就是轉移的含義。”
應龍聽后,點頭稱贊道:“說得好?!?/p>
陳士鐸點評說:“六腑只有熱氣的轉移而沒有寒氣的轉移,這是因為寒氣不會轉移。這個觀點說得非常巧妙,并不是無根據的空談?!?/p>
來源:《外經微言》(清·陳士鐸)
翻譯:小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