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人生活條件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生活品質(zhì),其中出國游也成為了熱門選項之一。
出國旅游本來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可不少人在走出國門后,卻在一些國外景區(qū),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中文標語。
什么中國人謝絕入店、不賣東西給中國人,這些頗具歧視意味的標語,令不少中國游客感到沮喪。
畢竟大家千里迢迢跑過去消費,結(jié)果卻遭受了這般不公待遇。
那么這些標語到底都寫了什么?這中間到底是有誤會存在,還是一種刻意的歧視?
早在十幾年前,德國柏林的博物館島,以及慕尼黑的商業(yè)街,就相繼出現(xiàn)了中文提示牌。
這些標語字體巨大,顏色顯眼,遠比德語和英語版本更加突出。
一開始,不少游客以為這是貼心服務(wù),但很快就有人感覺不對勁。
為什么只有中文這么大?是不是在暗示,只有中國游客才會不守規(guī)矩?
更讓人無奈的是,除了德國有這種情況,日韓也存在這種現(xiàn)象,甚至更加夸張。
在韓國濟州島的景區(qū),有游客居然在公共廁所門口,看到一張寫著類似“禁止隨地大小便”的中文標語,而旁邊卻沒有韓語、英語或其他語言版本。
在首爾明洞,有餐廳干脆貼出中國人禁止入內(nèi)的標語,還有的直接點名“特別是中國人”。
面對游客質(zhì)問,餐廳老板毫不避諱地表示,不想接待沒素質(zhì)的人。
不少中國游客看到這種場景后,心情肯定是跌到谷底,甚至選擇直接取消行程。
日本方面同樣如此,2023年,東京一家中餐館貼出禁止中國人入內(nèi)的標語,引發(fā)中國博主憤怒舉報,但沒想到,店主不僅不悔改,反而直言中國人很惡心。
之后博主選擇報警,但警察態(tài)度冷淡,似乎不當回事,最后在輿論持續(xù)發(fā)酵下,東京法務(wù)局才選擇介入,并確認其為歧視行為,對該餐館進行立案查處。
然而這樣的事情并沒有到此為止,今年5月,大阪的燒鳥店事件再次把話題推向高潮,一家名為“炭火燒鳥HAYASHIN”的餐館,公開拒絕中國顧客,并解釋是因為中國人沒禮貌。
如果說,德國、日本、韓國還僅僅是貼了個標語,那么越南的行為就更加惡劣,別看越南的經(jīng)濟不如中國,但當?shù)厝巳匀粎^(qū)別對待中國游客。
早在2016年,河內(nèi)一家餐廳就曾對中國游客抬高菜價,當被問及原因,服務(wù)員直接說,中國人就得多付錢。
2017年,一對中國夫妻帶著母親出游越南,因未給小費,竟然遭到餐廳服務(wù)員毆打。
更令人震驚的是2018年,一支中國旅游團從越南回國,卻被反復(fù)要求給人民幣作為小費,如果拒絕,護照就可能被撕毀。
種種這些情況,不禁令人想問一句,中國游客到底做了什么,以至于被如此區(qū)別對待。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就連以紳士自稱的英國,居然也“跟進”了。
就在亞洲國家紛紛設(shè)防中國游客的同時,英國也悄悄加入這個行列。
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塔橋附近購物中心、地鐵站、公園等地,陸續(xù)出現(xiàn)了中文標語:
不得講價、不得插隊,甚至還有本店不接待中國游客。
這些標語大多沒有英文對應(yīng),即使有,語氣也明顯更溫和,而中文標語卻顯得突兀、粗暴,仿佛是命令一樣。
有游客在休息區(qū)拍到,歐美游客坐著聊天一切正常,而一旁的中文標語卻寫著禁止在此休息。
一些商家解釋稱,這樣做是為了方便溝通,因為中國游客多,但這種只對中國人實施管理的方式,讓人難以接受。
這種區(qū)別對待的操作,也引起了很多中國網(wǎng)友的不滿。
從網(wǎng)友評論來看,輿論逐漸將矛頭指向這些國家的文化優(yōu)越感,在他們看來,中國游客就該被規(guī)訓(xùn),就該接受特別對待。
但實際上,中國早在2019年就是全球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場,出境人數(shù)高達1.3億,海外消費超過2580億美元。
這樣的消費能力,本該是各國爭搶的對象,但如今卻屢屢被針對,這背后到底是歧視,還是別有用心?
有分析認為,這是文化沖突與語言隔閡的表象,更是西方中心主義在旅游領(lǐng)域的體現(xiàn)。
一些國家仍以自己為主流,把中國游客當成外來者,要求他們必須適應(yīng)本地規(guī)則,卻不愿主動提供更友好的服務(wù)。
如此一來,中文標語就變成了管理工具,而不是溝通橋梁,語氣越強硬、內(nèi)容越單一,越容易引發(fā)反感與抵觸。
更嚴重的是,這種標語強化了刻板印象,游客看到后,潛意識中就會認為中國游客不文明,哪怕事實并非如此。
其實,中國游客大多數(shù)都是文明有禮的。
即便有個別人的不當行為,也不該成為整個群體被貼標簽的理由。
就像不能因為某些美國游客行為惡劣,就給所有美國人貼上粗魯?shù)臉撕炓粯印?/p>
中國游客也在進步,也在反思,許多年輕游客在出行前會主動了解當?shù)匚幕?,學(xué)習(xí)基本禮儀。
與其通過冷冰冰的標語管理他們,不如提供溫暖貼心的服務(wù),設(shè)置中文志愿者、提供多語種引導(dǎo),讓游客感受到真正的尊重。
歡迎與歧視,一字之差,結(jié)果卻天壤之別。
從日本到英國,這些國家的做法,正在改變中國游客的旅行選擇。
而中國游客的腳步,也正在用數(shù)據(jù)告訴他們:不被尊重的地方,我們不會再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