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上海某政府辦公室。一位白發(fā)老人顫巍巍遞上申請書:"同志,我想把退休改成離休。"工作人員看著檔案面露難色:"您曾是軍統(tǒng)特務,這恐怕......"
老人沉默片刻,只重復一句:"請幫我向上級申請吧。"
幾天后,北京傳來鄧穎超的親筆批示:"同意閻老的要求,不能虧待這位革命功臣!"
一紙批文,讓這位名叫閻錦文的原軍統(tǒng)特務成為特殊離休干部。
歷史在此刻顯示出驚人的戲劇性——三十年前,他本奉命將民主領袖沉尸黃浦江;三十年后,他因那夜的反戈成為共和國的功臣。
碼頭江湖:從黃包車夫到軍統(tǒng)特務
閻錦文的故事始于1914年江蘇江陰的貧苦農家。少年時為謀生闖蕩上海灘,拉起黃包車。在弱肉強食的舊上海,他三天兩頭遭地痞搶劫,血汗錢被奪。一怒之下,他投靠幫派,憑一雙拳頭打出名堂,被幫會大佬楊虎收入麾下。這位楊虎身份特殊——既是青幫頭目,又是追隨過孫中山的國民黨元老。
抗戰(zhàn)勝利后,楊虎任上海警備司令,閻錦文隨之進入警備司令部,任警備大隊副隊長。后該機構改組為軍統(tǒng)特務機關,閻錦文正式成為軍統(tǒng)特務。這段時期,他手上沾過革命者的血:曾親手抓捕地下黨員王孝和,參與鎮(zhèn)壓復旦大學進步學生。若無意外,他的人生將終結于"反動派"三字評語中。
虹橋驚魂:毛人鳳的沉江密令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國民黨潰敗在即,蔣介石下令屠殺民主人士。民盟領袖張瀾、羅隆基因拒絕去臺灣,托病住進虹橋療養(yǎng)院。5月10日,特務頭子毛森率人沖進病房,將二人囚禁。毛人鳳下達密令:"若不能押往臺灣,即處決!"方案極其殘忍——將人裝入麻袋沉入黃浦江。
周恩來在北平獲悉險情,急電上海地下黨:"不惜一切代價營救!必要時找楊虎!"此時的楊虎,早已通過中共情報負責人吳克堅秘密聯系周恩來,決意倒戈。而執(zhí)行沉江任務的,恰是負責看守的閻錦文。
生死時速:療養(yǎng)院里的暗夜營救
5月24日,閻錦文接到最后指令:當晚10點前將張、羅押至十六鋪碼頭沉江。他驅車直奔療養(yǎng)院,卻對二人低語:"楊虎先生派我救你們!"張瀾疑是陷阱,冷然拒絕:"要殺便殺于此!"閻錦文急中生智,讓羅隆基撥通楊虎夫人田淑君電話。確認身份后,張瀾終于點頭。
閻錦文掏槍佯吼:"快走!別磨蹭!"在醫(yī)護人員和守衛(wèi)注視下,他推搡著二人上車。汽車疾馳中,他掏出一張警備司令部通行證對哨卡晃了晃:"后面是我爹和大哥!帶他們找樂子!"哨兵哄笑放行。車剛過,特務察覺異常追擊。閻錦文猛打方向盤拐入小巷,甩開追兵直沖環(huán)龍路59號楊虎公館。等候在此的地下黨員持槍接應,鐵門轟然關閉。
功過新篇:從"退休"到"離休"的轉折
上海解放后,張瀾當選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他始終銘記救命之恩,每逢閻錦文赴京必設家宴款待。閻錦文則任職上海市公安局,后調北京任宣武區(qū)政協委員。
1980年,退休的閻錦文提出改為離休的請求。離休與退休一字之差,待遇天壤之別——離休干部保持原職務待遇,且需在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面對"前軍統(tǒng)特務"的申請,地方政府難以決斷。報告送至鄧穎超案頭,她當即批示:"閻錦文先生對中國革命有貢獻,不能虧待。他參加革命的時間,就從營救張瀾之日算起!"十日內,離休證送達閻家。手捧證書,閻錦文老淚縱橫。
歷史在此刻顯示出其厚重與溫度:一位曾被定性為"反動派"的特務,因一夜義舉改寫了人生軌跡;一個新生政權,以包容之姿回應了曾經的"敵人"對信仰的皈依。
【參考資料】:
《中國共產黨保密工作史》(金城出版社)《上海解放前后地下斗爭紀實》(上海人民出版社)《楊虎傳奇》(中國文史出版社)《張瀾傳》(群言出版社)《統(tǒng)一戰(zhàn)線人物志》(中共黨史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