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字是在佛像及佛教文物中
常見的符號,讀作“萬”,
它被稱為“吉祥海云”或“吉祥喜旋”,
是佛三十二相之一,
也是八十種好之一。
《大般若經(jīng)》說,佛的手足及胸臆之前都有“卍”字。
“卍”字有兩種寫法,一種是右旋“卐”,—種是左旋“卍” 。
本來佛教以右旋為吉祥,只是希特勒把右旋轉(zhuǎn)的萬字符“卐”作為黨徽,認(rèn)作納粹標(biāo)志,所以后來大乘佛教只認(rèn)左旋轉(zhuǎn)“卍”為萬字符。
佛教傳入中國后,“卍”字也傳入了中國。
但這一符號如何翻譯,卻大傷腦筋。
鳩摩羅什和玄奘都把它譯為“德”,菩提流支在翻譯《十地經(jīng)論》時(shí)把它譯作“萬”,那是取萬德圓滿之義。
到武則天的時(shí)代則干脆把這個符號的音和義分開。她欽定讀音為“萬”,意思是“吉祥萬德之所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