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黑猴了,只有黑「鬼」了
8.20,一個特殊的日子,是每年游戲科學(下簡稱游科)給玩家「寫情書」的日子,今年也不例外。
8月20日凌晨四點,科隆游戲展開幕之夜活動最后,游科開發(fā)的黑神話系列第二部作品《黑神話:鐘馗》CG預告,作為「one more thing」的大軸亮相,牌面十足。
預告一出,現(xiàn)場掌聲雷動,在國內(nèi)平臺上線后更是迅速爆火,截至目前,B站播放量已經(jīng)突破九百萬,全站熱榜第一;在抖音上破千萬播放,沖上了熱榜第二。
而在一部分玩家狂歡、贊嘆新作的同時,也有另一部分玩家發(fā)出了不同的聲音。
他們認為游科開始「飄了」,學會背刺玩家了,甚至說游科像這樣「半途而廢」,是取不到真經(jīng)的。
劃重點一:為什么會有玩家「意難平」?
在《鐘馗》預告片的一眾熱評中,最扎眼的評論莫過于這條了:
簡單來說,就是有玩家認為,《黑猴》在他們眼里并不是一部稱得上完整的作品,它還有很大進步空間,是玩家用真金白銀和熱情,把這部「半成品」抬到了不屬于它的高度,游科有必要出DLC把它完善好,而不是投身新作的開發(fā)。
這條評論獲得了500+點贊,還是引起了一些玩家的共鳴。但同時,也有很多玩家反對這種觀點,雙方在評論區(qū)吵作一團,回復接近500條。
也有玩家寫了一則馮驥楊奇的童年故事,用暑假作業(yè)沒寫完可以轉(zhuǎn)學的「頭尖尖」思路,來調(diào)侃游科的「逃避」行為。
某種程度上,這個「轉(zhuǎn)學」的比喻還是挺到位,意思就是游科選擇換個環(huán)境從零開始。
但眾所周知,從零開始一段冒險,需要花費的時間遠超走完一段未竟的旅途。
DLC可能只要一兩年就能做完,還有更便宜的定價,而新作更像是遙不可及的「大餅」。因此,對于很多玩家而言,DLC是遠比新作更值得期待的事情。
未完成的舊作、不確定的新作以及被拋棄的失落,種種復雜情緒交織在一起,讓一些玩家感覺被辜負了。
劃重點二:「在既有的延長線上,是沒有未來的」
按照正常的商業(yè)邏輯來看,在《黑猴》狂賣3000萬套以后,推出DLC可以說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開發(fā)本體所積累的美術(shù)素材、開發(fā)經(jīng)驗,這些都可以復用在DLC上。
而且,只要DLC質(zhì)量足夠優(yōu)秀,或是穩(wěn)定在及格線上,那就是妥妥的印鈔機,游科完全可以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數(shù)錢。
成本更低、風險更少,還能滿足玩家期待,一魚三吃,何樂不為呢?
但,游科還是選擇了開發(fā)新作。
在預告片發(fā)布以后,馮驥和楊奇相繼發(fā)微博,解釋為什么不做DLC。
馮驥稱,游戲發(fā)售后,在被「催更」聲音淹沒時,就按照「先做DLC」的計劃,正經(jīng)RUN了起來,但在這個過程中,他無論如何都「快樂不起來」。
直到今年的某天,楊奇一條留言,又幫他下定決心。最后,他倆一拍即合,決定開發(fā)新作,并陸陸續(xù)續(xù)說服了其他同事。
「那段時間我腦子里真正揮之不去的,主要是迷茫、虛無與惶恐(我知道這么說很矯情,別開槍)。
可無論我怎么為自己「快樂不起來」感到羞愧,這些情緒依然不受控制地襲來,而且洶涌澎湃——尤其是被淹沒在「DLC到底做沒做DLC都有誰啥時候發(fā)DLC」的時候。」
楊奇在微博解釋說,這次新作《黑馗》的立項,多少帶了點機緣巧合在里面,想法和創(chuàng)意都源于自己的一場夢。另外,他還提到,做了十多年的西游題材,也是時候換換腦子了。
「創(chuàng)作一事,機緣很重要。一幫老伙計做了十多年西游題材,或許正是時候換換腦子。神魔故事自然過癮,志怪傳奇也該別有生趣,@yocar馮驥 老師已經(jīng)在寫離魂調(diào)了~」
楊奇COS了一把「唐玄宗夢鐘馗」
說到底,他們都不希望一直做相同的事情,希望能跳出舒適圈,嘗試點不一樣的東西。在游科官網(wǎng)的QA中,我們也能看到類似的解釋。
「在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下,黑神話的第一部作品已平安落地。在天命人的故事告一段落后,我們十分渴望接下來先輕手輕腳,嘗試一些更有差異的游戲體驗,鼓搗幾個更有挑戰(zhàn)的游戲特性,也在世界觀與敘事上搞點新鮮玩意。
鐘馗,便是在如此心情與其他諸多因素的綜合考量之下,一個自然而然的選擇——在這個新的游戲里,我們有信心做出清爽的變化與新意,也會狠狠反思過去的不足與遺憾。而對所有喜愛《黑神話:悟空》的朋友,我們想說:西游,不會到此為止?!?/p>
馮驥曾在采訪中說,他們更像是一群「務(wù)實的理想主義者」,在邁向個人愿景之前,他會考慮這件事是否可行。
但回顧過去就會發(fā)現(xiàn),這層理性之下包裹的,是「不會循規(guī)蹈矩」的沖動。否則他們不會在國產(chǎn)單機前景并不明朗的那些年,決心投入《黑神話:悟空》的開發(fā)工作,并且暫停手頭上其他項目。
馮驥在微博中引用了任天堂前社長巖田聰?shù)囊痪湓挘骸冈诩扔械难娱L線上,是沒有未來的?!?/p>
可以說,求新求變,才是這家公司的底色。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他們會拋棄過去。馮驥和楊奇都在微博里提到:悟空的故事還沒有結(jié)束,等準備妥當后就會回歸。
也就是說,很多玩家期盼的「取經(jīng)之路」還沒有結(jié)束。
劃重點三:所以,為什么是鐘馗?
在預告發(fā)布不久,就有人好奇,為什么游科會挑選鐘馗這樣故事不多且流傳度不夠廣的角色。
其實《黑猴》成功之后,如今的游戲科學,不缺知名度,從這次《黑馗》預告的爆火就可見一斑。
而有了之前的成績兜底,他們在「探索新的可能」時,也希望能放開手腳去做。
而鐘馗,就是一個相當有創(chuàng)作空間的選擇。
據(jù)史料考證,鐘馗的形象,由上古「儺」祭面具演變而來。
雖是豹頭環(huán)眼、鐵面虬鬢的奇異之貌,但因其驅(qū)魔降妖、懲惡揚善的正直品性,使他如同孫悟空一般,成為廣受民眾接納和喜愛的正面人物。
但他的故事又不像孫悟空那樣,有《西游記》這么一個完整的體系,關(guān)于鐘馗傳說的起始語焉不詳,他的傳說多是在民間口口相傳,這就給了游科留了很大的發(fā)揮空間。
方便在保留鐘馗「驅(qū)魔降妖」核心形象上,做進一步拓展、改編,捏一個更有游科特色的「鐘馗」,滿足一展拳腳的創(chuàng)作野心。
就像馮驥說的那樣,他可以有新的玩法、新的視覺、新的技術(shù)、新的故事。
另一方面,就是之前《黑猴》的部分劇情就引來了一些爭議,甚至因為突破傳統(tǒng)設(shè)定框架,被評價為「夾帶私貨」。而選擇鐘馗,可能也是考慮到了這方面因素。
除此之外,不知道大家發(fā)現(xiàn)沒有,在《黑馗》預告發(fā)布的同時,官號也從「黑神話:悟空」改為了「黑神話」,賬號描述也變成了「黑神話系列游戲的統(tǒng)一官方賬號」。
其實早在《黑猴》立項時,游科就已經(jīng)盤算好構(gòu)建一個「黑神話」宇宙了。
像《鐘馗》、《小倩》、《姜子牙》等等,這些商標早在2020年就完成了注冊。
可以說,游科其實一直都很有野心,他們想做的不僅僅是《西游記》,而是將中國傳統(tǒng)神話、民間志怪等等都融入到游戲中,做好「黑神話」這個IP。
總結(jié):是「飄了」,還是選了一條更艱難的路?
所以,不做DLC看似是游科「飄了」,但事實上,更像是他們堅守自己的創(chuàng)作初心和本性。
其實反過來想,如果真的是在科隆展上公布DLC的話,也會有人說:躺著賺錢、不思進取,說好有大的,結(jié)果就這?
說白了,不管游科怎么做,都會有不同的聲音出現(xiàn)。
其實DLC和新作哪個開發(fā)難度更大,相信大伙兒也都心知肚明。要我說,在科隆展這樣的大場合,能拿出一款新作,這才叫「大的要來了」,這才算是不負玩家期待。
回顧游科一路走來的歷程,從《斗戰(zhàn)神》到《黑猴》,他們從未選擇過那條最簡單、最穩(wěn)妥的路。
如今,可以說只是再次做出了相同的選擇——無愧于心,無畏于行。
所以,期待已久的玩家,當然有權(quán)利感到失落。
但或許,你我也可以選擇再相信一次,相信驚喜從不在既有的路線上,而是在每一趟未知的旅途中,重新出發(f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