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裝備圈子像被捅了馬蜂窩,嗡嗡全是新消息,連剛離地的雛鷹都被高清鏡頭逮個正著。
先是哈飛的傾旋翼升機機猝不及防地刷了屏,用的那套旋翼技術和美軍的 V-280 同源,直接跳過了V22魚鷹,兩天不到,又冒出一架“超速”選手:復合推進高速直升機。機身輪廓一看就眼熟,活脫脫直-20 的親兄弟,只不過頭頂那對旋翼換成共軸雙槳,屁股后面再橫插一副水平推進槳。懂行的瞄一眼就樂了:這不就是美軍 SB-1 和 S-97 的混合體嘛。
新直升機
很明赤咱們干脆把兩條技術路線打包“致敬”:一次試飛全上場,回頭再決定留誰不留誰,或者干脆兩個都要,成年人不做選擇題。
復合推進直升這條賽道,最大的好處是步子穩(wěn)。底子不用大改,現(xiàn)成的動力系統(tǒng)、飛控、機體結構都能繼續(xù)用,唯一的大動作是把傳統(tǒng)單旋翼換成共軸雙槳,省掉尾槳浪費的那點功率,再在機尾塞進一具水平推進螺旋槳——整套操作像極了給老式后驅(qū)車加渦輪:心臟還是那顆心臟,但爆發(fā)力直接提檔。別忘了,美軍當年玩“夏延”計劃時就走過這條路,后來因預算砍了,技術卻留在教科書里。如今我們兜里有錢、心里不慌,干脆把教科書翻出來拍掉灰,照方抓藥再升級,邊做邊改,風險自然可控。
說到風險,就不得不提另一條更激進的路線:傾轉(zhuǎn)旋翼。V-280 那種直接把發(fā)動機艙整個掰過去,看著瀟灑,實則刀口舔血——機械結構復雜、飛控容錯極低,摔一次就能讓項目黃半年。我們這次聰明地選了“折中”方案:先讓復合推進出來暖場,傾轉(zhuǎn)旋翼緊隨其后,兩條腿走路,東邊不亮西邊亮,總有一條能跑到終點。
當然,真正讓軍迷集體高潮的還是那個傳聞:直-20 復合高速版,平飛速度一口氣突破 400 公里,極限沖刺甚至摸到 500 公里門檻。要知道傳統(tǒng)直升機想沖破 300 公里都夠嗆,旋翼既要拉又要推,槳盤前傾帶來的阻力像無形的繩索,把速度死死按在天花板以下。復合動力直接換劇本:主旋翼專職升力,推進槳專職速度,各干各的,誰也不拖累誰。
有人擔心速度上去了,機動性會不會打折?別忘了共軸雙槳天生擅長懸停和低速靈巧,再加上電傳飛控把兩套動力系統(tǒng)揉成一個大腦,該爬升爬升,該盤旋盤旋,一點不耽誤。至于噪音,共軸槳葉互相吃掉渦流,反而比傳統(tǒng)尾槳安靜一截,夜襲時更易得手。
更妙的是后勤。高速版只是把機尾加長一截、加上水平推時槳,再將主翼換成共軸式,大部分部件與直20通用。所以在后勤維護這一塊,復合動力直升機能更快被部隊上手。
新型直升機接連出現(xiàn),這波井噴并非偶然。主要是投入到位,不怕試錯,于是各路院所甩開膀子,方案不斷向地往外甩,哈飛、昌飛、602 所你追我趕,像極了當年智能手機混戰(zhàn)。如今成果扎堆亮相,外界直呼“春天來了”,其實業(yè)內(nèi)人心里明白:春天早就開始,只是今天才讓你看見花開。
接下來劇情怎么演?大概率是復合推進先列裝,填補 300 到 500 公里速度段的空白;傾轉(zhuǎn)旋翼繼續(xù)打磨,瞄準更遠的大航程突擊;再加上無人機僚機、智能彈藥、衛(wèi)星數(shù)據(jù)鏈,一整套高速突擊體系呼之欲出。到那時,如果有誰再和我們說“空中突擊”,那就要看看誰手里的家伙更硬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