擰裹勁,是內(nèi)家拳抻筋拔骨功的一部分。
抻筋拔骨功,意在陽面肌肉舒展擰裹,陰面肌肉放松內(nèi)含牽拉。
強化擰裹勁,除了有平步微蹲的渾元抱球樁,有前面介紹丁八步前虛后實的鉆拳樁之外,還有弓箭步大幅下蹲的降龍樁,見下圖。
如圖所示,如果為了加大右腿、右半身、右臂的擰裹力,你應(yīng)該站右手、左腳的大式降龍樁。
由于身體盡量向左轉(zhuǎn),后腿、右半身及其右手臂的外側(cè)肌肉,都會向里向左擰轉(zhuǎn),并且由于后腿蹬直,無形中加大了后(右)腿腳根筋腱的拉伸度,
前(右手)手心向前翻轉(zhuǎn)向上,加上身體帶動右大臂向左的擰動,整體右半身無疑得到了擰裹勁的極大強化。
這樣練習(xí)三到五分鐘,再換過來練習(xí)左手、右腳在前的降龍樁,要領(lǐng)相同,效果也相同。
很多人不得要領(lǐng),練降龍樁時,把身體擰成麻花了。
降龍樁,妙在斜中取正。這個正指的是從頭頂?shù)胶竽_的那條線,頭向前向上領(lǐng),后腳向后蹬,頭與后腳形成對應(yīng)爭力。
另外,前手的外翻前撐,與后手的向下向后按,也彼此形成一前一后的爭力。保持住這兩點,身體再擰裹就不會擰成麻花了,此謂斜中取正。
我們打拳發(fā)力,為了加大發(fā)力力度,通常需要把背部肌群形成向里向前的裹勁,這里特別需要肩部三角肌向前翻,身體適當(dāng)?shù)墓穑@樣才能發(fā)出背部肌群強大的力量。
比如打出右(后)手向前的發(fā)力時,后蹬腿的右大腿肌肉、右半身背部肌群、右大臂肌肉都是向里向前擰裹著的。
從這一點出發(fā),降龍樁的鍛煉價值就非常的大。
降龍樁的擰裹訓(xùn)練,強調(diào)拉伸半個身子的肌肉纖維以及各個關(guān)節(jié)的筋腱,兩邊互換著練,因此能夠鍛煉左右兩個半身的肌纖維、筋腱的拉伸,
從而增強身體的靈活度和打拳的速度、力度。
不認(rèn)識到這一點,不練降龍樁,最終對自己的擰裹勁是一個不可彌補的缺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