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落時分走進劍川的沙溪古鎮(zhèn)。一切都顯得安靜極了。炊煙在古老村落里升騰,昏黃的燈火星星點點亮起。隨著夜色漸深,蛐蛐聲從四面彌漫開來。那些聲音越清晰,村莊卻越發(fā)沉寂。
這個歷史悠久的古鎮(zhèn),曾是滇藏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馬幫的鈴聲,似乎還在歷史的長河中叮當作響。村里有一座古樸的“藏書樓”,據(jù)說已有數(shù)百年光景了,如今是村民閑暇時喜歡聚在一起談天說地、翻看舊書的地方。
沙溪古鎮(zhèn),作為茶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驛站典范,寺登街區(qū)早年就列入了世界紀念性建筑遺產(chǎn)名錄。民居錯落分布,造房的石頭都呈青灰色,用的是當?shù)氐幕◢弾r。下午飄過一陣細雨,雨滴讓村莊濕漉漉的,整座村落幽暗而溫潤。村外有一條小溪,名曰黑惠江,溪上架著明代留下的古橋,橋下溪水輕輕流過,時光在它的低語中緩緩流淌。
上百間老屋散落村中。幾處老宅,如清康熙年間的段家古宅、乾隆時期的李家院,還守著精美的木雕門窗。庭院、天井多以碎石鋪成,草叢在石縫里生長,一派活脫氣。
對沙溪的老房子來說,天井是常見的格局。小院四方合圍,雨水沿著瓦槽滴落天井中央,俗稱“聚水入堂”。走進屋子,總能看見天井里花木繁茂、綠意盎然。村民愛干凈,也喜歡種些山茶、杜鵑、蘭花,連石隙中自生的野草,也是一派興盛的樣子。
漫步沙溪古鎮(zhèn),沿著曲曲折折的石階向上,抬頭望見高處有一棟古意深沉的房舍,那便是我投宿的民宿。主人李叔笑呵呵地迎出門來。一腳踏入大門,頓時豁然開朗。從外頭看,這棟屋子和別的老房一樣,是青灰石頭砌的,古樸而沉默。院里卻別有洞天。流水蜿蜒繞著小徑,回廊旁栽著翠竹,池子里幾尾錦鯉悠閑游弋。這般布置令人心安,如同走入自家花園。細細品味,為何初來便這般熟悉親切?興許是那份烙印在心底的傳統(tǒng)文化,讓不同的人心意相通。
李叔做過牧民,當過匠人,也開過小廠。十年前,他看村里古樸靜謐的風貌,想著開家民宿多好,能讓更多人感受這份美好??稍谏罟冉袼薏灰?,李叔周折好幾年,總算讓店子開了張。事實證明,這主意不錯。投宿這里,給我的古鎮(zhèn)之夜添了獨特趣味。
想想看,方才還沉浸在厚重的石墻中,在古村漫步,這時,穿過一道磚墻,推開一道舊木門,你驚喜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城市生活所需的物件在這里都齊備。冰箱、電動窗簾、智能衛(wèi)浴、軟床……石頭與木材,粗獷與細致,都市與鄉(xiāng)野交織。一座走過歲月的村子,就這樣與遠客默默共鳴。
天色漸暗,李叔陪我們閑聊。多年以來,他癡迷收舊物,收的多是農(nóng)具記憶。全套的木犁、牛鈴、各種舊日用品,琳瑯滿目。他騰出自家棚屋做了小博物館,把這些寶貝展示出來。我望著這座被歲月浸潤的古鎮(zhèn),它也是一座活的博物館,將往昔的馬幫印記、村民的生活智慧,連同這片山水賦予的沉靜氣質(zhì),都小心地收藏了起來。
說起這家店,李叔打趣道:“掙錢是其次,它是個‘寶地’,拉老友聚會哩?!庇辛嗣袼?,朋友常來,這藏在深山的沙溪也引得游人紛至。有人拍了電視劇,村中的古街、藏書樓都在熒幕亮過相。李叔常開車帶客人逛山水,車費從不收。“高興了,還能請大伙兒吃飯,”他說,指指街角,“鎮(zhèn)上哪家店的菜最香,哪家店酒最醇厚,我都曉得哩?!?br/>在城市生活久了,總以為新事物才好。但回到鄉(xiāng)村才發(fā)覺,舊物里頭藏著貴重智慧。沙溪這樣的古村,隨時歡迎遠行者駐足慢下,安心棲居。在這個夜晚,能感受簡單日常,純凈山水,甚至安穩(wěn)的睡眠。
輕輕合上木門,掩入夜色,萬物靜謐。石板路盡頭,幾點燈火在深巷里亮著,青草在石縫里輕搖。我在這古鎮(zhèn)安然入夢。
作者:何源良(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民族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