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網(wǎng)友發(fā)布了廣西一鄉(xiāng)村小學開學升旗儀式的視頻,收獲10萬多點贊,8000多留言,1.4萬轉發(fā)。
視頻中一名老師緩緩把國旗升起,3名學生大聲唱著國歌。網(wǎng)友配文“廣西大山深處一鄉(xiāng)村學校報名當天舉行升旗儀式。雖然只有三個學生,但稚嫩的童聲猶如千軍萬馬,充滿了力量!”
3名學生的升旗儀式,為什么感動這么多網(wǎng)友?
這所小小的協(xié)興小學,是附近幾個偏遠村寨孩子們讀書的唯一指望。該校離最近的中心校,有二十多公里崎嶇難行的山路。這里的孩子們,很多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有的是單親家庭的孩子,還有的是需要幫扶的低保戶家庭子女。讓他們小小年紀就跋山涉水去遠方求學,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因此,這個小小的教學點,像一顆頑強的種子,一直扎根在這里,為最年幼的孩子(幼兒班和一、二年級)提供著啟蒙的土壤。蔣雙華,就是守護這顆種子的園丁。
從2019年來到這里,蔣老師就成了這所學校的“全部”。他是校長,是班主任,是語文、數(shù)學、體育、思想品德的任課老師,是照顧孩子生活起居的“大家長”,甚至還要哄幼兒班的小娃娃。學生人數(shù)從最初的二十來個,一年年減少,到今年,小學只剩三個,幼兒園也只有三個娃娃。
人少了,蔣老師的擔子卻一點沒輕。他吃住在學校,把家安在了這里。夜晚,還要看護住校的孩子。他的妻子,是學校的保安,也是廚師,給孩子們做熱乎可口的飯菜,改善生活。六年時光流轉,不是沒有其他老師來過,但最終都離開了。只有蔣雙華,像山崖上的青松,從未動搖。他說得很樸實,卻字字千鈞:“只要還有一個學生需要我,我就會守在這里?!?/p>
有人或許會問:在這樣偏遠的山村,條件艱苦,圖什么呢?
這份堅守,平凡卻充滿力量。妻子在身邊,一個守護安全,一個耕耘教育,相濡以沫。三個小學生,在“超小班”里得到老師全身心的關注,作業(yè)可以細細講解,考試就在老師鼓勵的目光下完成,體育課師生還能一起快樂地打球。人雖少,但每周的升旗儀式,蔣老師要求必須莊重,國歌必須唱得響亮、認真。帶學生到協(xié)興村紅軍烈士墓祭奠革命烈士,給他們講紅色故事……這是他堅持的“儀式感”——要讓孩子們從小懂得對英雄的敬仰,對國家的認同。這面飄揚在山巔的國旗,就是孩子們心中愛國情懷的種子。
蔣雙華的堅守,其意義遠不止于教授幾個孩子讀書認字。它是一位鄉(xiāng)村教師最樸素也最動人的情懷寫照,更是鄉(xiāng)村振興宏大圖景中,一股不可或缺、扎根基層的教育力量。
在最偏遠、最容易被遺忘的角落,確保每一個孩子,無論出身如何貧寒、家庭如何困難,都有平等接受基礎教育的權利和機會。這所小小的教學點,就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一道堅實屏障。
知識改變命運。蔣老師教授的不僅是課本知識,更是做人的道理、愛國的情感。他捂熱的小手、剪出的窗花、守護的國旗,都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希望、尊嚴和歸屬感。這些孩子,是未來鄉(xiāng)村建設可能的生力軍。
蔣老師扎根鄉(xiāng)土,了解鄉(xiāng)情,他的堅守本身,就是對鄉(xiāng)村社區(qū)的一種精神支撐和文化滋養(yǎng)。他讓孩子們在認識世界的同時,也記住并熱愛自己的根。
正是千千萬萬像蔣雙華這樣甘于寂寞、樂于奉獻的鄉(xiāng)村教師,他們堅守著的,不僅是一所學校、幾個學生,更是鄉(xiāng)村教育的希望火種,是阻斷貧困的堤壩,是文化傳承的根須,是鄉(xiāng)村振興最基礎也最堅韌的那股力量。
在教師節(jié)即將到來之際,致敬那些默默堅守鄉(xiāng)村小規(guī)模學校的老師們!歡迎分享最美鄉(xiāng)村教師故事,評論區(qū)期待你的留言。
(圖源網(wǎng)絡,侵聯(lián)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