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看幾張客戶曬出的聊天記錄和照片。
“師傅,真的可以了,已經(jīng)很干凈了!”
“沒事,姐,這個縫隙我再處理一下,很快?!?br/>“……(一小時后)師傅,您再擦下去,我家灶臺要包漿了!”
“報告,馬上完畢!保證無死角!”
本是尋常的家政服務,卻讓客戶直呼“做完飯都不敢開火,怕弄臟了”。
火出圈的,是鄭州一位退伍兵創(chuàng)辦的家政團隊。他們以“軍事級標準”上門服務,毛巾按功能分七種顏色,清潔流程精確到分鐘,連地磚縫都用牙刷蘸著專用清潔劑刷得锃白。
網(wǎng)友戲稱:“這不是來做保潔,是來搞閱兵的。”
事件發(fā)酵后,引發(fā)熱議:有人覺得太夸張,過日子沒必要如此極致;也有人羨慕這份標準,說這是“強迫癥患者的福音”。
在一片輕松調(diào)侃中,一個更深層的問題浮現(xiàn)了:在一個常被與“敷衍”和“將就”掛鉤的行業(yè)里,這種“嚇人”的極致,為何能成為稀缺品?又為何讓我們?nèi)绱诵膭樱?/p>
今天,我想聊聊,這種“退伍兵式”的極致,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魅力。
01
經(jīng)濟學家薛兆豐曾提出一個觀點:人的能力優(yōu)勢,在市場經(jīng)濟中,最終會演變?yōu)椤皥?zhí)行力”的優(yōu)勢。
換句話說,你知道標準是什么,和你能否每次都按最高標準執(zhí)行,是兩回事。
對很多人來說,小公司或松散的管理,容易讓人陷入“差不多就行”的陷阱。目標模糊,標準彈性,結(jié)果自然也可有可無。
而在一個極致標準化的體系里,目標清晰,指令明確,執(zhí)行力就是唯一的通行證。
我的一位朋友,曾在一家老牌國企做文員,工作清閑,但成長緩慢。每天的工作就是“領導讓改哪里就改哪里”,從未思考過一份報告如何能寫得邏輯更清晰、數(shù)據(jù)更震撼。
后來,她跳槽到一家以“狼性文化”著稱的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第一次接到任務,就被老板打了回來,附上了一整頁的修改意見,細到PPT的字體對齊和標點符號。
她一度崩潰,但熬過最初幾個月后,她發(fā)現(xiàn)自己脫胎換骨。不再是“差不多小姐”,而是形成了“執(zhí)行-反饋-優(yōu)化”的肌肉記憶。
如今她已成為項目負責人,她告訴我:“以前我以為自由是沒人管,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真正的自由是經(jīng)歷過極致規(guī)范后,擁有的那種‘想做好就能做好’的能力。”
松散的環(huán)境里,培養(yǎng)的是惰性;極限的標準下,逼出的才是頂尖的執(zhí)行力。
對普通人而言,一個環(huán)境目標清晰、反饋及時、獎懲分明,便是它最快的成長加速器。
02
專欄作家吳曉波曾分享過一個案例:日本新干線的一位保潔阿姨,能在短短7分鐘內(nèi),完成一整節(jié)車廂的清潔工作,其流程之高效、動作之精準,令人嘆為觀止。
她不是在做清潔,她是在演繹一門藝術(shù)。
這位鄭州的退伍兵,做的正是同樣的事。他把在部隊里形成的對流程、標準和細節(jié)的敬畏,完美復刻到了家政行業(yè)。
人性都貪圖省力,但一個人若能將“追求極致”內(nèi)化為習慣,他便擁有了降維打擊的能力。
羅振宇說,這個時代最有價值的人才,是“能自我迭代的專家”,而迭代的起點,往往是對現(xiàn)有行業(yè)標準的打破與重建。
他沒有像其他人一樣,陷入低價競爭的泥潭,而是選擇用極高的標準,重新定義了“干凈”二字。
在鄭州摸爬滾打的這幾年,他靠的不是價格,是口碑。一個客戶“嚇”到了,就會推薦給十個朋友。他的團隊單價更高,但訂單排到三個月后。
如今,他的模式被許多同行學習。從某種程度上說,他正引領一場微小的行業(yè)變革。
很多人覺得標準太高、要求太嚴,會活得很累。
我想說的是,極致的標準,其實是對你職業(yè)品牌的最佳投資。
回過頭看:那些讓你覺得“變態(tài)”的細節(jié)打磨,最終都會成為你簡歷上最硬的通貨;那些曾經(jīng)逼瘋你的流程規(guī)范,成了你甩開對手最寬的護城河。
在一套嚴苛標準下工作的你,或許經(jīng)常感到疲憊,但請你相信,這種環(huán)境下訓練出的專業(yè)素養(yǎng),是誰也拿不走的核心競爭力。
03
著名管理學家陳春花教授有一個觀點:未來所有的行業(yè),都值得用“專業(yè)主義”重做一遍。
哪里最需要專業(yè)主義?恰恰是那些我們認為“不需要什么技術(shù)”的傳統(tǒng)行業(yè)。
我有個表弟,之前在老家跟著裝修隊打雜,月薪死活卡在五千塊。每天工頭喊一聲“弄一下”,他就隨便干干,沒人教他標準,也沒人在乎細節(jié)。
去年,他下定決心,去了深圳一家德系標準的高端定制家居公司應聘安裝工。上崗前經(jīng)歷了整整一個月的封閉培訓:各種工具的英文名、不同材質(zhì)的安裝工藝、與客戶溝通的標準化話術(shù)……
僅用半年,他的月收入就翻了一倍多。做的同樣是擰螺絲、裝柜子的活,為什么?
這就是專業(yè)主義的魅力:社會永遠愿意為極高的確定性支付溢價。
它從不虧待認真的人,只要你愿意比別人更較真、更鉆研,就能拿到更高的回報。
那位退伍兵家政老板說:我們收費是比市場均價高30%,但看到客戶驗收時驚喜的表情,就覺得一切值了。
做家政,小地方一平米三塊錢還嫌貴,用頂級標準和流程,一平米十塊錢客戶搶著要;
做技術(shù),小公司月薪八千到頭了,在頂級實驗室里攻克一個難題,年薪百萬不是夢。
普通人最好的升值方式,就是把自己的手藝,用最高標準打磨成獨一無二的品牌。
如果你正迷茫,也不妨在自己的領域里“極致”一次,這或許艱難、辛苦,但世界從不辜負每一個把事做到極點的人。
知乎上有一個高贊問答:
“這個時代,普通人還有機會嗎?”
“有。把你手頭的事,做到別人看一眼就喊‘’的地步。”
臥槽
“退伍兵家政”的故事,不是一個獵奇的新聞。它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內(nèi)心對“敷衍”的厭倦,對“專業(yè)”的渴望。
這注定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但絕對是通往未來的路。
我很鼓勵大家,在自己的領域,用“退伍兵”的標準去做一做。
哪怕最后你沒有成為行業(yè)第一,你也會因此甩開90%的競爭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