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國家線上峰會剛結束,大家都在討論一個問題,為什么印度總理莫迪沒有出現(xiàn)在屏幕前的那個格子里,這件事的背后,其實藏著不少玄機,印度這次的選擇,讓中俄兩國略感失落,也讓外界對印度的外交策略有了更多的揣測和解讀,尤其當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本人親自出來發(fā)聲,說他和莫迪始終是朋友的時候,這一切就顯得更加耐人尋味了。
其實,巴西這場金磚峰會本來是個“合家歡”的局面,大家伙主要是想商量一下,面對美國最近搞的關稅大棒,怎么抱團取暖,怎么有話好好說,不讓外部壓力把大家的關系攪黃了,中俄領導人都很給面子,巴西的總統(tǒng)盧拉更是親自組織,想聽聽各方的意見,順便也讓世界看到,發(fā)展中國家也有自己的聲音。
但偏偏印度這回掉了鏈子,莫迪沒來,派了外交部長蘇杰生頂上,這個安排讓很多人摸不著頭腦,巴西方面其實也意外,畢竟這會議又不需要舟車勞頓,視頻連線,幾句話的事,莫迪都不愿意上場,這就有點耐人尋味了。
一、莫迪的算盤,外人的揣測
很多人都說,印度這次是怕了美國,特別是怕特朗普,畢竟特朗普最近對印度下了狠手,加征了重稅,最高的關稅直接砸到了印度和巴西的頭上,這種“釜底抽薪”的招數(shù),誰都不好受,巴西盼著印度能一起站出來,畢竟同病相憐嘛,但印度卻選擇了另一個方向。
有分析認為,莫迪其實是在給自己留后手,也是在給美國留面子,畢竟美印的經(jīng)貿談判眼下還沒談攏,印度既不想得罪美國,也不愿意徹底跟金磚國家鬧掰,這種左右逢源的做法,說簡單點,就是不想一棵樹上吊死。
巴西、俄羅斯、中國其實都能理解印度的難處,可大家心里多少還是有點失落,畢竟一起面對挑戰(zhàn),才有可能扭轉局勢,現(xiàn)在印度這邊“腳踩兩只船”,讓金磚內部的凝聚力多少受了點影響。
二、特朗普的表態(tài),莫迪的回應
就在莫迪缺席金磚峰會后,特朗普很快發(fā)聲了,他對外表示,“我始終是莫迪的朋友”,美國和印度之間“無需擔心”,兩國關系只是有一些小插曲而已,這種說法,其實多少在給莫迪打氣,告訴他美國并沒有因為金磚峰會的事就翻臉。
有媒體透露,特朗普其實最近有些不爽,覺得莫迪不夠給面子,印度跟俄羅斯、中國走得太近,有點“墻頭草”的意思,尤其是莫迪前腳還剛剛出席了上合組織峰會,和中俄互動頻頻,讓特朗普有點坐不住了。
不過,特朗普嘴上還是很會說的,他一邊批評印度買俄羅斯的石油,一邊又強調自己和莫迪是“鐵哥們”,說到底,這也是美國一貫的“胡蘿卜加大棒”套路,既要壓你,又要拉你,見招拆招,處處留余地。
莫迪這邊也沒閑著,他很快在社交媒體上回應,說自己會“深切贊賞并回應”特朗普的善意,這種你來我往的互動,表面上看是“惺惺相惜”,其實各有盤算,誰都不想輕易把話說死。
三、印度的兩難,金磚的尷尬
印度這次缺席,其實讓金磚國家有點尷尬,按理說,大家都被美國關稅壓得喘不過氣來,本應該一起商量對策,畢竟團結才是力量,可印度一缺席,氣氛一下子就變了。
本來巴西希望通過這次峰會,能讓金磚國家形成一個統(tǒng)一戰(zhàn)線,起碼在關稅問題上有個共同立場,結果印度的選擇,無疑讓這種努力打了折扣,中俄當然會覺得不太痛快,畢竟印度也是金磚的重要一員。
印度一直以來喜歡“腳踩兩條船”,一方面和美國搞合作,想拿到技術和資金,另一方面又在金磚國家里找存在感,想在發(fā)展中國家里當個帶頭大哥,這種算盤打得精明,可現(xiàn)實有時候就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這次關稅問題,其實是給印度出了道難題,特朗普直接放話,印度要么站隊美元和美國,要么就準備好付50%的關稅,這種“逼宮”的話聽著就讓人頭大,印度當然怕自己被美國徹底甩開,所以選擇暫避鋒芒。
四、巴西的克制,中俄的無奈
巴西這次其實很有分寸,雖然對美國心里不滿,但也沒在會上直接點名批評特朗普,還是留了點情面,畢竟盧拉馬上還要去紐約參加聯(lián)合國大會,到時候和美國還得有互動,“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道理大家都懂。
中俄這邊則是心里有譜,知道巴西面臨的壓力,也理解印度的小心思,但心里多少有些無奈,畢竟想在國際舞臺上形成合力,光靠幾家出力是不夠的,印度這樣一“掉鏈子”,合力就要打折扣了。
其實,中俄也明白,印度的地緣博弈,從來都是“見風使舵”,一會兒向西看,一會兒又往東靠,這種做法短期內能得點小便宜,但長遠看,容易失了大義,畢竟在國際事務里,靠投機取巧,終究很難贏得尊重。
五、印度的選擇,未來的走向
印度為什么每次關鍵時刻都要“左右逢源”呢,很多人覺得,這其實是印度的老毛病了,地緣政治里,印度一直把“靈活”當本事,覺得只要能多留幾條退路,將來就不怕被動。
但問題是,世界潮流已經(jīng)變了,單邊主義、霸權主義越來越不得人心,多邊合作才是主旋律,金磚國家這次就是要通過峰會,給世界一個信號,告訴大家發(fā)展中國家也有發(fā)言權,大家可以一起商量著辦事。
印度這次如果能夠大大方方地出席,其實最有利的還是自己,畢竟面對美國的壓力,單打獨斗總是吃虧,抱團取暖才是硬道理,可惜印度“瞻前顧后”,結果兩邊都沒討好。
特朗普這邊雖然嘴上說“和莫迪始終是朋友”,但轉頭就能加關稅,拿人權問題說事,美國一貫如此,印度再怎么絞盡腦汁,也很難讓美國徹底放心,這種“橄欖枝”未必是真心,更多是權宜之計。
六、國際風向,印度的難題
放眼全球,越來越多的發(fā)展中國家在思考,怎么更好地維護自身權益,怎么在大國博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金磚國家被寄予厚望,就是希望能成為新興經(jīng)濟體的代表,帶動更多國家發(fā)聲。
但印度這次的表現(xiàn),無疑給金磚的團結潑了點冷水,巴西、南非這些國家也在觀望,印度到底是愿意和大家一起“扛”,還是只想做個“騎墻派”,這個答案,也許只有莫迪自己心里最清楚。
國際社會都在關注,印度下一步會怎么走,是繼續(xù)“腳踩兩只船”,還是會在關鍵時刻做出更有擔當?shù)倪x擇,這不僅關系到印度自己的利益,也影響著整個金磚國家的合作前景。
七、結語
莫迪這次缺席金磚峰會,確實讓中俄有些失望,也讓巴西感到遺憾,特朗普的表態(tài)則像是“既敲打又拉攏”,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又充滿變數(shù)。
國際博弈,從來不是一錘子買賣,每一步棋都關系全局,印度這次的選擇,說到底,是投機還是智慧,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未來的風向怎么吹,誰也說不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世界不會等人,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
所以,莫迪的每一次選擇,不只是關系到自己,更影響著印度的國際地位和未來發(fā)展,是“墻頭草”還是“頂梁柱”,終究還是要用行動來說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