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大部分時間里,都是游牧民族南下?lián)尳僦性醭?。但有一個時間段,倒反天罡了。
那就是北魏時期,搶劫北方游牧民族成了北魏的重要財政來源。
這個三天兩頭被搶的倒霉蛋,就是最沒存在感到草原霸主——柔然。
據(jù)《魏書》記載,柔然的始祖叫木骨閭,早年曾是鮮卑拓跋部的奴隸,后免奴為騎卒。
三世紀末,也就是西晉中后期,木骨閭因延誤軍期,犯了死罪。
這位老哥覺得好死不如賴活著,便糾合百余人逃亡,躲進陰山,投奔了鮮卑紇突鄰部。
木骨閭死后,他的兒子車鹿會雄健英武,追隨者甚多,漸漸有了屬于自己的部落,遂自為部帥。
當了部落首領(lǐng),就不能再叫阿貓阿狗了,必須要有姓氏。
木骨閭在鮮卑語中是“禿頭”的意思。
當時有一個鮮卑部落,就叫禿發(fā)部。
車鹿會覺得“禿發(fā)”太直白了,取了一個諧音,以“郁久閭”為姓氏。
至于族群名,車鹿會選擇了柔然。意為“聰明”、“賢明”。
八王之亂后,五胡紛紛逐鹿中原。
在這波創(chuàng)業(yè)浪潮中,拓跋部首領(lǐng)拓跋猗盧建立代國,也就是北魏的前身。
代國強盛時,稱雄漠南,車鹿會惹不起,只能隱藏野心,每年向拓跋部上供。
這種依附關(guān)系延續(xù)了五十多年,直到前秦崛起。
公元376年,前秦攻滅代國。
苻堅忙于統(tǒng)一全國,沒工夫操心草原上的事,便大手一揮,將代國的地盤分別交由獨孤部首領(lǐng)劉庫仁和鐵弗匈奴首領(lǐng)劉衛(wèi)辰代管。
這一時期,柔然依附于劉衛(wèi)辰。
后來,二劉因為關(guān)系不和,經(jīng)常打來打去,柔然趁機發(fā)展。
等到386年,前秦崩潰,拓跋珪建立北魏時,柔然人自覺實力強大,就不想再認這個前任老大了。
拓跋珪很惱火。老子只是去中原發(fā)展,不是掛了!
一怒之下,拓跋珪發(fā)兵討伐,基本將柔然一鍋端。
就在柔然瀕臨滅亡之際,木骨閭的六世孫社侖站了出來,帶著幾百族人逃到漠北。
漠北都是一些小部落,北魏對漠北的控制力又比較弱。社侖這一去,意外獲得生存空間,陸續(xù)征服高車和匈奴余部,控制了東起大興安嶺,西逾阿爾泰山的廣大地區(qū)。來了波反向創(chuàng)業(yè)。
社侖還頗具改革意識,他效仿北魏建立軍法,以千人為一軍,軍置一將,以百人為一幢,幢設(shè)一帥,學(xué)習(xí)布陣。并規(guī)定兵士沖鋒在前者,賜以虜獲。臨陣退卻者,以石擊首殺之!
公元402年,社侖在弱洛水(今蒙古國土拉河畔)建立王庭,自稱丘豆伐可汗,開創(chuàng)了一個奴隸制國家。后人稱之為柔然汗國。
之后,社侖又降服丁零、鐵勒、敕勒等鄰近部落,基本上統(tǒng)一了漠北。
不過,柔然的地盤只是虛胖。在北魏面前,它依舊不夠看。
彼時的北魏強敵環(huán)繞,加之中原飽受戰(zhàn)亂,經(jīng)濟凋敝,財政入不敷出。
沒錢怎么辦?搶鄰居的唄。
別看柔然窮,可馬牛羊群和善于騎馬的牧民,那也是重要的戰(zhàn)爭資源。
于是,拓跋珪便盯上了草原上的窮親戚。
農(nóng)耕民族北伐游牧民族,一般都會賠本。
因為不熟悉,容易迷路,經(jīng)常找不到人。費半天勁搶來的那點東西還抵不上開支。
但拓跋部剛剛進入中原發(fā)展,回草原就像過年回老家。
如此一來,柔然人本就不富裕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公元409年,拓跋珪遇刺身亡。其長子拓跋嗣迅速平息叛亂,即皇帝位。
第二年(410年)正月,拓跋嗣派大將長孫嵩討伐柔然。
社侖急眼了,率軍將長孫嵩圍困于牛川(今呼和浩特西南)。
拓跋嗣得知消息,御駕親征。
聽說魏軍主力將至,社侖倉惶逃走,死在了撤退的路上。
社侖死后,由于他的兒子太小,控制不住局面,眾人便擁戴社侖的弟弟斛律繼位。
斛律自知打不過北魏,便積極與北燕結(jié)盟,抱團取暖。
為此,斛律娶了北燕文成帝馮跋的女兒樂浪公主為妻。
公元414年,馮跋想娶斛律的女兒為妻。
也不知道他倆的關(guān)系怎么論?
各論各的?
斛律的侄子步鹿真一直想篡位,便乘機挑撥大臣樹黎,說:“可汗準備讓你的愛女作為侍女,倍伴他的女兒遠去燕國?!?/p>
樹黎也沒調(diào)查,帶著勇士就把斛律綁了,將斛律父女送給馮跋。
設(shè)計坑了斛律,步鹿真自立為可汗。
他在位期間,史書只記錄了一件大事兒,就是睡了部下叱洛侯的的小妾,并從小妾的口中得知叱洛侯準備擁立他的堂弟大檀為汗。
步鹿真得位不正,自然愿意相信有人要害他。便也不做調(diào)查,派人逼死叱洛侯。
緊接著,步鹿真率軍進攻大檀,結(jié)果被反殺。
斛律聞知國內(nèi)發(fā)生動亂,請求馮跋送他回去。表示事成之后定有重謝!
馮跋覺得有搞頭,隨即命令部將萬陵率三百兵士護送斛律回國。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區(qū)區(qū)三百人。
萬陵不傻,真要打起來,這三百人能干啥?
于是行至半路,萬陵將斛律暗殺,然后返回了北燕。
連續(xù)兩任大汗死于非命,眼下沒人比大檀更適合接班。眾人便推舉其為可汗。
大檀在位期間,繼續(xù)與北燕聯(lián)盟,同時進入漠南發(fā)展,頻頻騷擾北魏,柔然自此復(fù)振。
柔然騎兵搶完就跑,拓跋嗣不勝其擾,下令修筑長城。
公元423年,拓跋嗣南征劉宋,回師途中病死。
大檀聽說拓跋嗣去世,統(tǒng)兵南下,一路上燒殺搶掠,還攻占了北魏的舊都盛樂(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
第二年(424年)正月,拓跋燾繼位。
這時的拓跋燾才十六歲,但少年老成,開局即巔峰。
拓跋燾首先叫停了長城的修建,接著采納大臣崔浩的建議,親率兩萬騎兵直逼云中(今內(nèi)蒙古托克托縣)。
皇帝出征,排場自然很大。
大檀遠遠看到拓跋燾的華蓋,喜出望外,命令兵士對拓跋燾包抄合圍。里里外外圍了五十多層。
萬歷《出警入蹕圖》中的華蓋
是役,雙方戰(zhàn)馬交錯,敵我混雜。
拓拔燾不慌不忙,親取硬弓,射死對方大將于陟斤。
柔然軍頓時大亂,魏軍乘勝追擊,收復(fù)盛樂。
戰(zhàn)后,拓跋燾覺得大檀叫嚷得兇,實力不過爾爾,便將柔然蔑稱為“蠕蠕”,諷刺柔然人像不會思考的蟲子。
起初,只有拓跋燾自己這樣稱呼柔然,后來北魏全國都稱柔然為“蠕蠕”。就連《魏書》中關(guān)于柔然的部分也是《魏書·蠕蠕傳》。
不久,拓跋燾趁熱打鐵,出兵北上,斬獲數(shù)千柔然騎兵而歸。
425年十月,拓跋燾第二次親征柔然,魏軍五路并進。
拓拔燾親自指揮中路,命令士兵只準攜帶十五天的糧食,如果戰(zhàn)敗或找不到敵人,就不要回來了。
結(jié)果五路人馬都取得大勝,一舉肅清了戈壁以南的柔然勢力。
大檀損失慘重,心有不甘,決定尋機報復(fù)。
公元427年,拓跋燾下令討伐胡夏,魏軍主力調(diào)往西北戰(zhàn)場。
第二年(428年),大檀趁虛而入,派萬余騎兵大掠邊民而走。
拓跋燾得知大檀竟敢跑來偷雞,果斷與胡夏方面講和,然后對柔然發(fā)動第三次親征。
429年五月,拓跋燾領(lǐng)軍至漠南,旋即下令舍棄輜重,直逼栗水(今翁金河)。
柔然人正在放牧,突然見到魏軍,嚇得四處逃跑,漫山遍野都是丟棄的牛羊群。
大檀也是猝不及防,連忙燒掉王庭,絕跡西遁。
六月,拓跋燾率軍進至菟園水(今圖音河),這里距離北魏國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已有三千七百里。
拓跋燾決心很強,不打垮柔然,誓不收兵。
于是,魏軍分兵搜討,在東西五千里、南北三千里的大漠上,對柔然窮追猛打,俘斬敵軍甚眾。
見柔然元氣大傷,高車諸部趁機倒戈,歸附北魏。
戰(zhàn)后統(tǒng)計,北魏此役繳獲戎馬百余萬匹,收編降魏者三十余萬落。
慘敗之下,大檀一口氣沒上來,憤悒病死。
大檀死后,其子吳提繼立。
面對老爹留下的爛攤子,吳提沒得選,只能與北魏通好,
拓跋燾也因連年用兵,需要休養(yǎng)生息,答應(yīng)談和。
公元434年,雙方完成和親,吳提娶了北魏的西海公主,拓跋燾則娶了吳提的妹妹。
但友好關(guān)系僅維持了兩年,因為都想控制西域,北魏和柔然又鬧掰了。
由此也能看出,柔然的實力并不弱,短短幾年就能恢復(fù)元氣。
只不過,北魏的實力更強。
拓跋燾在位二十九年,先后十三次出兵討伐柔然,其中勝利十一次。
遇上這么個煞星,柔然人只能自認倒霉。
公元444年,聽說拓跋燾又殺過來了,吳提率部遠遁,不久病死。
吳提死后,其子吐賀真繼位,稱處羅可汗。意思是唯一之王。
吐賀真初生牛犢不怕虎,主動挑釁北魏,然后就被吊打了,損失慘重。
拓跋燾對柔然的征伐思路與漢武帝對匈奴的態(tài)度是一樣的。就是只要我還活著,還有一口氣,就要追著你打。
452年二月,拓跋燾被宦官宗愛弒殺。
南安王拓跋余接班僅八個月,也被宗愛弒殺。
同年十月,拓跋燾的孫子拓跋濬即位。
拓跋濬在位期間,誅殺宗愛、平定內(nèi)亂、休養(yǎng)生息。盡量不折騰。
但對柔然,拓跋濬繼承了他爺爺?shù)膫鹘y(tǒng),往死里打。
柔然在草原上占不到便宜,轉(zhuǎn)而向西域發(fā)展。
拓跋燾活著時,攜攻滅北涼之余威,大力開拓西域。
后來因為劉宋發(fā)動元嘉北伐,拓跋燾被迫將魏軍主力調(diào)往南方,停止對西域的擴張。
現(xiàn)在拓跋濬也無暇西域,于是柔然便趁此機會,吞并西域的高昌國,進入全盛時期。
464年六月,吐賀真病死,其子予成接班。
465年五月,拓跋濬病死,太子拓跋弘繼位。
由于控制了西域,予成的處境比他老爸強不少,一次性可以調(diào)動三十萬大軍。
于是,予成接班不久便大舉南侵。
拓跋弘不甘示弱,連續(xù)九次出兵漠北。
僅公元470年一次,魏軍就“斬首五萬級,降者萬余人,戎馬器械不可稱計”。
予成被揍慘了,立即改變方針,對北魏以媾和為主,互遣使者。
北魏這邊,拓跋弘死后,拓跋宏繼位。
拓跋宏認為“兵者兇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先帝屢出征伐者,以有未賓之虜故也。今朕承太平之業(yè),奈何無故動兵革乎!”
因而北魏對柔然的態(tài)度也稍微緩和了一些。
公元485年,予成去世,其子豆侖繼任可汗。
這時候柔然的情況不太好,一些大臣便勸豆侖與北魏和親。
豆侖不聽,將勸誡的大臣誅殺,導(dǎo)致部眾離心離德。
公元487年,豆侖出兵侵犯北魏,依附于柔然的高車副伏羅部首領(lǐng)阿伏至羅勸阻,豆侖繼續(xù)不聽。
阿伏至羅擔(dān)心遭到報復(fù),率十余萬部民遷徙至車師前部西北,自立為王,建立高車國。
自此,柔然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由盛轉(zhuǎn)衰。
492年八月,豆侖與叔父那蓋分兩路討伐高車。
豆侖這一路,屢戰(zhàn)屢敗。而那蓋則是連戰(zhàn)連勝。
柔然人認為那蓋有上天幫助,便殺死豆侖,推舉那蓋為可汗。
到了494年,拓跋宏以南伐為名,遷都洛陽,并全面推行漢化改革。
打這時候開始,北魏的皇帝就不姓拓跋了,改為元姓。
元宏遷都洛陽,北魏的政治、軍事重心自然要南移。
受此影響,北魏對待柔然的策略便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魏軍開始以防守為主,很少再主動出擊。
以往主動出擊,北魏的六鎮(zhèn)軍民通過搶劫柔然,既可以得到牲畜,牽回來賣錢。同時還能以軍功大小,得到朝廷賞賜。妥妥地雙贏。
如今不能再主動出擊,六鎮(zhèn)軍民的生活每況愈下。這也為后來的六鎮(zhèn)起義埋下了隱患。
當然,柔然更慘。
公元506年,那蓋去世,他的兒子伏圖繼承可汗之位。
伏圖上臺后,率軍討伐高車,結(jié)果被打得大敗。伏圖也被斬殺。
公元508年,伏圖之子丑奴繼位,稱豆羅伏跋豆伐可汗,意思為威名遠揚之王。
丑奴善于用兵,在位期間大破高車,斬殺高車三代目彌俄突,為父親報了仇,也順勢吞并了一些小部落,讓柔然得以中興。
然而好景不長,丑奴因為婆媳關(guān)系不和,被自己的生母聯(lián)合大臣做掉。
公元520年,丑奴死后,其弟阿那瓌繼承汗位。
阿那瓌在位還不到半個月,就被族兄示發(fā)趕下汗位,逃亡北魏。
不久,阿那瓌的堂兄婆羅門率兵擊破示發(fā),被眾人擁立為可汗。
翌年,婆羅門被高車擊敗,也歸降了北魏。
柔然遭此一劫,基本又要殺青了。
但或許是擔(dān)心柔然滅亡后,高車會成了新的大患。孝明帝元詡沒有痛下殺手,只是將阿那瓌置于懷朔鎮(zhèn)(今內(nèi)蒙古固陽縣西南)北的吐若奚泉,將婆羅門置于居延海附近的故西???。用他倆牽制日益強盛的高車國。
阿那瓌在吐若奚泉待了一段時間,招集三十萬舊部后,回到漠北,重建柔然汗國。
公元523年,六鎮(zhèn)起義爆發(fā)。
北魏朝廷搞不定起義軍,只得求助于柔然。阿那瓌頓時就成了北魏的救星。
公元525年,阿那瓌率十萬大軍自武川西向沃野,協(xié)助魏廷鎮(zhèn)壓六鎮(zhèn)起義。
這個忙,肯定不能白幫。阿那瓌趁機劫掠物資,擴充實力。并摧毀了為防范柔然而建立的六鎮(zhèn)防御體系。
534年九月,孝武帝元修西奔關(guān)中,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
當時,東、西魏勢均力敵,誰也吃不掉對方。
這樣一來,阿那瓌的態(tài)度就很重要了。
他支持哪邊,哪邊的勝算就更大。
為了巴結(jié)阿那瓌,西魏權(quán)臣宇文泰逼迫魏文帝元寶炬廢掉皇后乙弗氏,改立阿那瓌的女兒郁久閭氏為皇后。
東魏權(quán)臣高歡也給兒子高澄提親,想娶阿那瓌的女兒柔然公主為妻。
阿那瓌覺得高澄的地位不夠,要求高歡自己娶柔然公主。
高歡沒轍,只能“為國當鴨”。
據(jù)《魏書·西域傳·悅般傳》記載,西域悅般國的國王曾去柔然汗庭拜碼頭,以示歸順。
結(jié)果悅般國王回來后,瘋狂吐槽,說柔然人太野蠻、太落后了,不僅沒有洗澡、洗頭的概念。連碗都不會洗。堂堂可汗宴會上用過的餐具,居然是侍女用舌頭舔干凈的。簡直不忍直視。多看兩秒,隔夜飯都能吐出來。
也不知道元寶炬和高歡是怎么克服生理不適,與各自的公主圓房的。
公元541年,阿那瓌又擊敗了高車,再次控制西域。柔然人迎來了他們的開心時刻,直呼風(fēng)水輪流轉(zhuǎn)?。?/p>
但人算不如天算,就在阿那瓌志得意滿時,柔然的“打鐵奴”突厥部,悄然崛起。
六世紀中葉,居住在今阿爾泰山南的突厥部落在首領(lǐng)阿史那土門的帶領(lǐng)下,兼并了天山以北的鐵勒諸部,已然具備了威脅柔然漠北霸主地位的實力。
公元552年,土門向阿那瓌求婚被拒,勃然大怒,聯(lián)合高車,發(fā)兵襲擊柔然。
是役,突厥大勝。土門順勢建立突厥汗國。史稱“蠕蠕衰微,突厥始大”。
而柔然在阿那瓌兵敗自殺后,一部分人在阿那瓌之子庵羅辰的帶領(lǐng)下,依附于北齊。
留在漠北的則分裂為東、西兩個部落。
東部柔然奉鐵伐(阿那瓌的侄子)為主,西部柔然奉鄧叔子(阿那瓌的叔叔)為主。
553年初,鐵伐被契丹人刺殺身亡。
同年,庵羅辰率眾叛齊,齊帝高洋率兵征討,庵羅辰不敵,其所率之部眾全軍覆沒,自此不存。
公元555年,西部柔然被突厥擊敗,鄧叔子率余眾數(shù)千人投奔西魏。
突厥威逼西魏交人,宇文泰惹不起,將鄧叔子以下三千余人交與突厥使者,慘殺于長安青門外。柔然汗國滅亡。
僥幸沒死的柔然部民,少數(shù)留在了漠北,最終融入突厥、契丹之中。
多數(shù)人則輾轉(zhuǎn)西遷,跑到歐洲建立起阿瓦爾汗國,被稱為阿瓦爾人。
八世紀中葉,由日耳曼人建立的法蘭克王國強勢崛起,先后平定了阿斯坦、倫巴德、薩克森、巴伐利亞,并最終把目光瞄準了阿瓦爾汗國。
九世紀初,查理大帝征服阿瓦爾汗國。
至此,阿瓦爾人從歐洲人視野中消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