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醫(yī)略有認識的人,應該都知道“濕邪是萬病之源”這句話,濕邪作為外感“六淫邪氣”之一,由其引發(fā)的病癥有很多,而其中最常見的,便是水腫。除此之外,在中醫(yī)里還有這樣一句話,即“千寒易去,一濕難除”,要知道,濕邪雖看似簡單,僅代表體內水濕過多,但若想要將這此病邪從根本上祛除,卻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那么,這“濕”到底是什么呢?為什么人們又會常常將其與脾胃掛鉤呢?
首先,大家要知道,所謂濕邪,就是除開“五邪”——風、寒、暑、燥、火之外的另一邪氣,當體內的臟腑、肌肉、經(jīng)絡被濕氣困住后,那么往往就會出現(xiàn)各種不適癥狀,比如常見的腹瀉便秘、大便不成型、身體乏力等,而現(xiàn)如今,幾乎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或多或少存在體內濕氣過重的表現(xiàn)。
在《黃帝內經(jīng)》里有著“諸濕腫滿皆屬于脾”的說法,僅簡單的幾個字,其實就已經(jīng)說明了濕氣過重的“根源”——脾虛,因此,要想從根源上阻斷濕氣,就一定要把脾胃調理好。
在中醫(yī)“脾胃派”代表醫(yī)家李東垣所編撰的《脾胃論》中,有這樣一句很重要的話:“脾胃虛,則九竅不通”,若是脾胃出現(xiàn)了虛弱病癥,那么患者不僅會在日常飲食消化上出現(xiàn)明顯的異常,同時,自身的孔竅也會因為濕邪過重而出現(xiàn)病癥,比如耳聾、耳鳴等。
那么,針對濕邪病癥,我們究竟該如何去改善或化解呢?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一古方,就能很好地幫助大家解決這一難題,它便是出自醫(yī)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專攻“健脾化濕”的參苓白術散。在組方配伍上,此方用到的幾乎都是醫(yī)家常用藥材,而且大多都是藥食同源之品,即蓮子肉、人參、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甘草、白術、山藥以及茯苓,具有補脾胃、益肺氣的效果,常用于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肢體乏力等病癥的改善。
首先,這個方劑用到了經(jīng)典名方四君子湯來“打底”,將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相互配伍,用于改善脾胃氣虛病癥。之后再加入山藥、蓮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以及桔梗,其中的山藥可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固精,蓮子能夠養(yǎng)心、益腎、補脾,白扁豆和薏苡仁這兩味中藥材則具有寒涼藥性,可以健脾祛濕、清熱排膿,砂仁醒脾、和胃、化滯,桔梗利腸胃、補血氣、宣肺祛痰。整個方劑雖然藥材種類偏多,但以補中氣、健脾胃、除濕濁為主,既可以讓脾氣健運,也有助于祛除濕濁病邪。
在《和劑局方》中,對這一藥方有“醒脾悅色,順正辟邪”的評價,此外,明末清初的名醫(yī)汪昂也曾說過:“補其虛,除其濕,行其滯”??傊?,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只要是出現(xiàn)了脾胃虛弱、濕邪過重的癥狀,那么均能通過這一方劑來加以改善。當然,中醫(yī)講究“一方多用”,這一方劑的功效也不止如此,參苓白術散除了具有上述功效外,針對過敏性鼻炎以及慢性胃炎的改善,也能發(fā)揮一定的積極作用。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chuàng)出品。作者周淺,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