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來,肝臟似乎就是一個“啞臟”,當自身受到病邪的侵襲時,總是莫不啃聲,等到發(fā)現(xiàn)時,多半已經(jīng)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癥狀了,當然,除了有“不愛聲張”的肝臟外,人體內(nèi)還有一個非常愛張揚的器官,堪稱人體內(nèi)的“大喇叭”,這個臟腑就是我們的胃,胃的敏感程度,可以說連身為“嬌臟”的肺腑都有過而不及。
現(xiàn)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也在加快,因此就很容易因為各種原因而誘發(fā)諸多病癥,而胃病就是其中最常見的一類病癥,對于大多數(shù)家庭來說,胃藥都是不可缺少的常用藥,但有些時候,當受到病邪侵害時,人們常常會在這些藥品中感到無從選擇,或是服用之后療效并不顯著,最終還是只能尋求醫(yī)生的幫助。其實,治療病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如同打仗,二者的思路是一樣的,只要找準了方法,往往就能快速有效地緩解。
在《良方集腋》里,有一個很簡單的小方子,雖然只有兩味藥材,但卻能夠很好地緩解胃脹、胃痛等病癥,這個方劑就是“良附丸”,非常適合現(xiàn)代人使用,而這其中的兩味藥分別是高良姜、香附,此方雖然看似簡單,但卻具有溫胃理氣的效果,可以說是“效如桴鼓,覆杯而愈”。良附丸這個中成藥,專治老胃病,無論是胃寒,還是胃脹,還是胃痛,都可以使用,巧妙運用,讓胃舒服了,身體也就好了。
其實,胃病的病因主要就是兩個,即寒邪和郁證,針對這兩個病癥,中醫(yī)也有專門的的治療措施,那就是“寒者溫之,郁者達之”,簡單來說,就是用溫熱藥來緩解寒邪病癥,而郁證則以疏通氣機、暢達氣機為主,而高良姜和香附,一個散寒,一個行氣,巧妙地對應(yīng)了病癥,將這兩味藥材合用,既能驅(qū)散胃里的寒氣,同時也能舒暢胃中氣機,緩解病癥。
提到高良姜,就不得不說另一味藥材——生姜,這兩者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在古書上也曾記載過,高良姜出自高良群,當我們出現(xiàn)腹痛不止的癥狀時,就能用這味藥材緩解,在歷史上,這味藥材曾一度稱為宋代的朝廷貢品,而后世醫(yī)家還發(fā)現(xiàn),高良姜在針對霍亂病癥的治療上,也具有顯著功效。
那么,高良姜和生姜又有何不同呢?首先,生姜具有發(fā)散風寒的效果,而且還能夠止嘔,因此被醫(yī)家稱為“嘔家圣藥”,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會用生姜湯來驅(qū)散風寒,這也算是一個人盡皆知的小妙招,不過,生姜藥性溫和,因此,與藥性辛熱的高良姜相比,在功效上難免會有些許不足,其次,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里也提到過,高良姜更善于驅(qū)散久寒的積氣,所以,高良姜更像是一個雷厲風行的將軍,可以直接作用于脾胃,驅(qū)散病邪。
說完了對寒邪的緩解,我們再來了解一下郁證。在中醫(yī)里,有一類病癥叫做“肝氣犯胃”,很多時候,人們之所以胃脘不適,其根本原因可能就是肝氣異常,而且這類人有個很明顯的特征,就是在生氣的時候會胃痛,且茶飯不思、飲食減退,關(guān)于郁證的治療,在中醫(yī)里有個評價很高的藥材,那就是香附。
用李時珍的原話來說,就是“氣病之總司”,香附是一個專治氣機運行不暢的藥材,在許多的經(jīng)典名方里面都有它的身影,比如治療“六郁證”的名方“越鞠丸”,以及疏泄肝氣的方劑“柴胡疏肝散”。
相傳,在過去有一個江湖郎中,當時僅靠一味藥材即可治療諸多病癥,尤其是婦科病的緩解,而這味藥材其實就是香附。由于很多女性患病都與肝氣郁滯有關(guān),而香附則具有疏泄肝氣的效果,因此,這味藥材又被稱為“女科之主帥”,哪怕是現(xiàn)在,也常被用于婦科病癥的緩解或治療。
《良方集腋》中的良附丸還有一個巧妙之處,就是用量不確定,可以根據(jù)患者的癥狀適當加減藥材用量,比如,在治療因寒邪加重所造成的胃痛時,就可以適量加重高良姜的用量,而對于氣機不暢更為嚴重者,則可以加重香附的用量。當然,這個藥方雖好,也并非萬無一失,畢竟很多胃病的生成并非一蹴而就,多半是病邪長期積累所致,因此在治療上,就不能為了一味追求效率而加重用量,以免對其他臟腑造成損傷。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chuàng)出品。作者周淺,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復(fù)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