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庫的茶農(nóng)打電話給合作商說:
茶農(nóng)生活太難了,能不能借點錢用用?
合作商感慨一句:茶葉賣不動,沒錢,飯都快吃不起了。
跟茶農(nóng)聊完后,合作商說:要是茶葉像前些年一樣好賣,隨便借他點,來年春茶又用茶葉抵也行。但如今,有心無力。
合作商喝了一杯茶,說:他們變成今天這樣,完全是自找的。
遇到貴人,逆天改命
十五年前,合作商剛到勐庫做茶時,踩過坑。
想認識一個本地的茶農(nóng),深度綁定,跑山頭,幫拉貨之類,會方便很多。
有一年,客戶需要3噸茶葉(沒錯,3噸),
合作商去寨子里收茶,不知這茶農(nóng)哪里得到消息,把合作商在路上就截住了,問:是不是昆明的某總,來我們寨子做茶葉噶。
不等合作商說什么,這茶農(nóng)掏出身份證,遞過來,說:我媳婦做好飯了,走,先去我家吃飯。
那時,茶山路不好走,顛簸一天,剛到茶山就有口熱飯,合作商很感動。
到茶農(nóng)家一看,生活真的艱辛,連炒茶的鍋都沒有。
但茶農(nóng)又那么熱情,心想:一個寨子的茶葉,整體品質(zhì)差不多,反正都要做茶,用誰家的料不是用,就用他家的了。
吃完飯,聊聊茶葉,一聽說3噸茶葉,90多萬的生意,茶農(nóng)眼睛開始閃光。
第二天一大早,就帶著合作商去茶園看茶樹,采下一籮筐鮮葉,帶回家里做出來,品質(zhì)也還可以。
合作商決定,這個大單,就用他的料了。
一個大單交了貨,茶農(nóng)幾十萬到手。
那時候,山上原料非常好做,合作商可不止一個訂單。
平時幫合作商炒茶、拉鮮葉,當個做茶的好幫手,十來萬又到手了。短短一個春茶季,賺到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財富。
春茶結(jié)束,茶農(nóng)又把合作商好好款待一番,在鎮(zhèn)上開了個店。
200萬大單,也敢玩套路
往后幾年,大量省外茶商進山做茶。
一個北方的茶老板,到勐庫時,碰巧認識了這位茶農(nóng)。
茶老板想做磨烈,茶農(nóng)一聽,要磨烈,有啊!
那時候,合作商還圍繞著磨烈和冰島壩歪兩個山頭做茶,而且,做的都是貨真價實的茶葉。
沒想到,茶農(nóng)跑到合作商的廠里,把合作商做的真正的磨烈拿給茶老板試,說:這是我做的磨烈古樹跟混采。
茶老板一喝,兩相對比,品質(zhì)的確沒得說,只要品質(zhì)好就行。
吃了一頓飯,很爽快地把120萬的磨烈訂單給茶農(nóng)做。
然而,這茶農(nóng)嘴上說誠信。
交貨的時候,把懂過古樹當成磨烈古樹交給了茶老板。
一開始,茶老板很信任茶農(nóng)。
第一年,茶老板收到貨,都沒試茶,尾款馬上結(jié)清,好像沒發(fā)現(xiàn)貨不對板。
第二年春茶,那位茶老板又給了80萬的訂單。這茶農(nóng)仍然把懂過當成磨烈交貨。
這回卻被發(fā)現(xiàn)了,茶老板要求退貨退款,然而,茶農(nóng)卻堅持:我做給你的就是下磨烈了。
磨烈雖然是懂過的一個村,二者都屬于懂過,但是,大概是磨烈更靠近冰島湖,水源更好加上斜坡長茶,下磨烈的品質(zhì)的確遠超懂過。
茶老板感覺回天無力,當了冤大頭,最終自己扛下了所有。
只是,輕信別人,交了200萬的大學費,半夜三更在夢里都想罵人。
按理來說,遇到這種優(yōu)質(zhì)客戶,好好珍惜,每年做好品質(zhì),生活費就有了。
然而,長了個人樣,偏偏不干人事。
再來一刀,揮向貴人
2019年,茶山原料又漲了一波。
茶商收茶成本更高,量變小了。同時,茶王拍賣吸引散客進山,茶農(nóng)直接對接茶客,茶農(nóng)的茶葉更好賣了、利潤也更高了。
一邊是茶商拿貨少,能為茶農(nóng)帶來的利益少了。另一邊是散客進山,茶農(nóng)能吃掉山頭茶的所有利潤。
茶農(nóng)覺得:茶農(nóng)有茶樹能制茶賣茶,茶商是多余的,沒有了茶商,茶農(nóng)能更好。
有了這種想法,辦起事來,就變得瘋狂了。
有一年春茶,合作商在山上看著采摘,實在分身乏術(shù),就請合作多年的茶農(nóng)幫忙接待一下客戶。
然而,一頓飯的時間,茶農(nóng)就把客戶挖走了。
茶農(nóng)說:某總的茶,也是從我這里拿的,我給他多少錢,就給你多少錢。
客戶被挖走了,把合作多年的茶商也得罪了。
種因得果,頹勢難挽
普洱茶行業(yè),沒有一路高歌猛進。
2021年,茶山火熱達到頂峰。然后,開始走下坡路。受影響最大的,就是源頭的人。
一邊是茶客去了幾次茶山,覺得也就茶園制茶土雞三件套,沒什么新鮮感,巨額交通成本,花的不劃算,不去了。
一邊是直播賣茶,雖然讓茶農(nóng)火了一時,但以次充好,喝茶的人,不敢再相信大多數(shù)直播間。
到2024年,做山頭茶的茶商,還想掙扎一下:
跟茶農(nóng)重新談利益分配,然而,談不攏。于是,茶商只做古樹春茶,不存茶了,茶葉積壓在茶農(nóng)手里。
今年年初,大量直播間涌進勐庫,茶農(nóng)以為:直播間能賣自己的茶了。
于是,配合著直播間,以次充好,各種套路,進一步透支了茶客對茶農(nóng)的信任。
最終,哪個山頭的直播越火,這個山頭的茶葉越難賣。
茶商不拿貨了,直播間打一炮就走了。
茶農(nóng)的茶葉,根本賣不動。賣茶多年,難道沒有老客戶?
試想,一個在自己一貧如洗時候,給3噸訂單拉自己一把的貴人,都能挖他客戶。
一個給自己200萬大單,遇到全靠命、多少人可遇不可求的大客戶,都能玩以次充好的人,對待其他人,真的會做貨真價實的生意?
做一桿子的生意,但茶客拿到茶,一喝就知道有問題??蛻糁皇亲霾琛酆炔?,不是傻。
無論茶企還是茶農(nóng),一旦沒有老客戶的支持,山頭茶紅利之后,潮水退去,都成了晾在沙灘上的咸魚。
春茶不得不做,積壓在手里的茶葉一年比一年多。
茶商不拿貨了,自己用盡全力,茶葉也賣不出去,直到山窮水盡時,才想起來:
如果當年,那個拿百萬茶葉的大佬還在,雖說這幾年拿貨少了,但就算拿20萬的茶葉,也有一兩萬的利潤當生活費。
如果當年不挖人客戶,憑著多年交情,自己實在賣不動,請他幫賣兩箱茶葉,也有萬把塊當生活費。
可惜,做茶如人生,只有后果和結(jié)果,沒有如果。
雖然趕上過時代紅利,但最終敗給了短視和人品。
茶圈,有個神奇的想象:
茶農(nóng)覺得,茶商和茶客不懂茶。自己有茶樹、會制茶,會品茶,才是懂茶,談到制茶的時候,更是有幾分獨孤求敗,自己的工藝最牛。
有的茶商也覺得,喝茶的人,十有八九不懂茶,茶商才懂茶。
以茶為生,不敢不敬茶
一個茶商,在一個茶區(qū)混了很多年,能活下來的,都是有兩把刷子的。再不濟,也是拼勤奮,全程守著做茶,不給任何人作假的機會。
有的茶商,每年都做的山頭,光看條索就知道是不是古樹。
有的茶農(nóng)說:中小樹都賣完了,只有古樹。
誰不知道古樹好賣,中小樹大積壓。跟茶商玩心眼,不過是看破不說破,從此之后,不會再有生意往來罷了。
喝貴茶的人,都研究茶
喝茶,新人去直播間,老客戶喝古樹春茶。
一個茶客,但凡喝千元以上一公斤茶葉的茶客,對茶都是非常有研究的,有的茶客,喝茶泡茶的技能,對茶的理解,比老茶商還牛。
真以為消費貴茶的茶客,喝不出古樹。不過是,一個茶客周圍,至少幾十個賣茶的,茶客的信任只有一次,你不珍惜,茶客就找別的茶商買茶。
總之,做茶,別高估自己,別低估別人。
山頭茶市場,是守恒的
市場混亂,茶是非標品,喝茶要交學費。
這注定了:資本一統(tǒng)茶葉江山,必定是事倍功半。
同時,也給了中小茶企一條生路:依靠人品背書,嚴守品質(zhì),賣茶不貪,總能在市場分一杯羹。
然而,市場是守恒的,種什么因得什么果。
做山頭茶,只要做好品質(zhì),慢慢積累,總能在茶圈混口飯吃。
然而,一旦品質(zhì)出問題,甚至以次充好,一定會被市場拋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