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東江門的消息引發(fā)了不少關注:基孔肯雅熱疫情來了,當?shù)貑恿送话l(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Ⅲ級響應。
聽起來挺嚇人的吧?畢竟,這幾年大家對“疫情”這個詞都敏感,仿佛一聽就條件反射地想起了新冠。
不過,如果仔細看發(fā)布會的信息,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關鍵點:1714例病例,全是輕癥,沒有重癥,更沒有死亡。
換句話說,目前基孔肯雅熱帶來的風險和新冠疫情早期那種“看不清、摸不透”的局面完全不是一回事。
那問題來了:既然都輕癥了,為啥還要啟動應急響應?這事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會不會又走上“新冠那條老路”?
先別慌,我們先搞清楚什么是基孔肯雅熱?
基孔肯雅熱,名字怪拗口,其實是一種由伊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伊蚊就是我們熟悉的“花蚊子”,夏天常見,喜歡在小水洼、廢舊輪胎、花盆積水里滋生。它一旦叮咬帶病毒的人,就可能把病毒傳給別人。
癥狀呢?主要是高燒、關節(jié)痛、頭痛、皮疹。有點像得了嚴重流感,或者更直白點:就是一場很折磨人的“大感冒+關節(jié)炎”。大部分人一兩周就能恢復。
和新冠比,它的傳播方式完全不同:靠蚊子,不靠人傳人。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蚊子作媒介,它就傳不出去。
很多人疑惑:既然沒重癥沒死亡,為啥搞到“公共衛(wèi)生事件響應”?
答案其實很簡單:數(shù)量太大了。
你想啊,短短一個多月,江門就報告了1714例病例,這已經(jīng)不是零星病例了,而是形成了一定規(guī)模的疫情。再加上7月下旬佛山的爆發(fā),單地就突破3000例,說明病毒在廣東這一帶的傳播環(huán)境很適合:氣候潮濕、蚊蟲多、人口密集。
此時如果不出手,病例可能還會往上翻倍。與其等到“失控”才出手,不如早點升級響應,統(tǒng)一滅蚊、清理環(huán)境、監(jiān)測疫情。
Ⅲ級響應什么意思?其實就是“較大事件”,需要市級層面的統(tǒng)籌,調(diào)動各個部門一起行動。比起新冠一級響應、全城停擺,這已經(jīng)算是比較溫和的措施了。
會不會變成“第二個新冠”?
這是大家最擔心的。說實話,從目前的情況看,走上新冠老路的可能性很小。
第一,傳播方式不同。
新冠是人傳人,隱匿性強;基孔肯雅熱必須要靠蚊子叮咬傳播。只要把蚊子消滅掉,它就沒了市場。
第二,危害程度不同。
新冠初期大家怕,是因為有重癥、有死亡,還存在“未知數(shù)”。而基孔肯雅熱的特點就是“癥狀明顯、恢復快”,死亡率極低,大部分都是自限性疾病。
第三,防控手段可控。
新冠當年我們沒有疫苗、沒有藥物,一切都靠硬措施壓?;卓涎艧岵煌?,它不是新病毒,早就有防控經(jīng)驗。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滅蚊。你看著不起眼的小動作,比如清理花盆積水、噴灑滅蚊藥,往往比封城管用得多。
所以,哪怕病例數(shù)字嚇人,但它和新冠不在一個量級上。未來很可能會像登革熱一樣:時不時出現(xiàn),但可防可控。
既然基孔肯雅熱沒那么嚇人,為什么一聽到就炸鍋?
這就是“新冠后遺癥”。過去三年,大家被疫情管得太緊,哪怕一個“公共衛(wèi)生事件響應”四個字,都容易勾起那種焦慮感:是不是又要封控?是不是要做核酸?是不是要停工停學?
但是這次,情況完全不一樣。啟動Ⅲ級響應,不是要大家停工停學,而是讓大家配合做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別給蚊子留下滋生地。換句話說,這更像是一場“全民大掃除”運動。
有意思的是,現(xiàn)在網(wǎng)上有人說,基孔肯雅熱可能會走上新冠的“老路”:一開始高度關注,后面發(fā)現(xiàn)危害小,干脆就不怎么檢測了。
這種說法其實有一定道理。你看登革熱就是前車之鑒。它同樣是蚊媒病毒,在東南亞、南美早就常見。最開始大家還很緊張,但后來發(fā)現(xiàn)它主要是“可控輕癥”,于是逐漸當成地方病來管理。該治治,該防防,不至于全民恐慌。
未來基孔肯雅熱也可能是這樣:在廣東、福建、海南這類蚊蟲活躍的地方,可能偶爾爆發(fā),但不會被當成“特別重大疫情”來對待。換句話說,慢慢它就會“常態(tài)化”。
說了這么多,落到個人層面,最重要的就是—防蚊。
家里不要有積水:花盆、廢舊瓶子、下水道,都要定期清理。
出門少穿黑衣服:伊蚊喜歡黑色。
睡覺最好用蚊帳,尤其是老人小孩。
身體不舒服,特別是發(fā)燒+關節(jié)痛,盡快去醫(yī)院排查。
防控的關鍵不在于“恐慌”,而在于“日常習慣”。你看似不起眼的一次倒水,可能就打斷了蚊子的“傳染鏈”。
江門這次啟動Ⅲ級響應,說白了是一次“未雨綢繆”?;卓涎艧犭m然病例數(shù)不少,但本質(zhì)上是輕癥疾病。它和新冠完全不是一回事,不必過度恐慌。
當然,公共衛(wèi)生領域有個規(guī)律:一旦忽視小問題,就可能釀成大麻煩。所以一開始寧愿“緊一點”,也不敢掉以輕心。
從普通人的角度,我們更應該做的不是擔心“會不會重演新冠”,而是學會在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保持理性:既要有警惕心,也要有判斷力。疫情不是洪水猛獸,生活還是要繼續(xù),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多做一點點,很多傳染病就能被擋在門外。
未來,基孔肯雅熱很可能會像登革熱一樣,成為一種“地方病”,偶爾冒頭,但不足以讓全社會停擺。我們要學會和它共處,更要學會和“疫情恐懼”共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