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波蘭突然把跟白俄羅斯接壤的邊境關(guān)了。
理由說是俄羅斯和白俄羅斯要搞“西部-2025”聯(lián)合軍事演習,怕有“安全風險”,可這一關(guān),直接把中歐班列的“大動脈”卡住了。
咱們中國發(fā)往歐洲的貨,差不多九成都要走這條路,比如浙江義烏的小商品、廣東東莞的電子產(chǎn)品、江蘇蘇州的機械零件,都要裝集裝箱上火車,從新疆阿拉山口或者內(nèi)蒙古二連浩特出境。
再途經(jīng)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再轉(zhuǎn)波蘭的馬拉舍維奇、德國的杜伊斯堡這些樞紐,最后分撥到歐洲各國,波蘭那幾個口岸,就像高速路上的“收費站”,一旦堵了,后面的車全得排隊。
杭州有個做家具出口的老板,9月12號本來要發(fā)一批實木沙發(fā)到德國柏林,班列都裝好車了,結(jié)果在波蘭邊境被攔下來,客戶那邊催得急,說超市要補貨,晚了就得賠違約金。
老板沒辦法,只好改走海運,從寧波港裝船,繞印度洋、紅海、蘇伊士運河,再穿地中海到鹿特丹,再陸運到柏林,這一趟下來,時間多了20天,運費漲了三分之一,利潤直接縮了一半,班列本來是最穩(wěn)的,沒想到現(xiàn)在說堵就堵,生意沒法做了。
官方當然沒有坐視不管,也在積極想辦法溝通,9月15日,外交部長王毅專門跟波蘭總統(tǒng)杜達會面,話里話外都在提“希望波蘭重視中歐班列的重要性,盡快恢復邊境通行”。
王毅表示,中波關(guān)系一直不錯,兩國貿(mào)易額去年漲了15%,好多波蘭的農(nóng)產(chǎn)品比如蘋果、牛奶也通過班列運到中國,“互相做生意,得讓路通起來”。
可波蘭沒給面子,9月18號,波蘭方面做出回應,稱現(xiàn)在安全是第一位的,貿(mào)易得往后排,意思很明白,邊境短期內(nèi)別想開,更有意思的是,同一天波蘭還跟北約開會,說“俄白的軍演是挑釁”,擺出一副“我這是幫歐洲守安全”的樣子。
就在大家以為這事得拖一陣的時候,中國出手了,就在波蘭重申關(guān)閉邊境的24小時內(nèi),9月19號,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扔出個消息。
中國作為北極事務的重要利益方,愿意跟俄羅斯還有其他北極國家合作,一起搞北方航道,也就是北極航道的基礎(chǔ)設施建設和運營。
緊接著9月20號,第一艘試航的船就出發(fā)了,“伊斯坦布爾橋”號集裝箱船,從寧波舟山港啟航,直接走北極航道去歐洲,這艘船裝了滿滿一箱中國生產(chǎn)的家電、紡織品,沿途會停英國費利克斯托、荷蘭鹿特丹、德國漢堡,最后到波蘭格但斯克。
可能有人要問,北極航道到底是條啥路?簡單說,就是從東亞到西歐,不走蘇伊士運河,而是往北邊繞,沿著俄羅斯的海岸線,穿過北冰洋的邊緣海,比如巴倫支海、喀拉海,再到波羅的海。
這條路比蘇伊士運河短多了,原來走蘇伊士要37天,走北極航道只要18天,運費還能省兩成,比如這次“伊斯坦布爾橋”號,要是走蘇伊士,得在海上漂一個月,現(xiàn)在半個月就能到歐洲。
其實中俄在北極航道的合作早有鋪墊,2024年11月,兩國第一次開了北方航道合作分委會會議,談的全是實在事兒,怎么保證船只在冰區(qū)航行的安全,怎么交換冰情和氣象信息,怎么建更多的港口補給站。
去年中國有12艘船走了北極航道,今年一下子翻了一番,不是因為別的,是這條道真的“好用”了。
俄羅斯那邊也有動作,他們專門成立了“北極航道管理局”,負責維護航道的燈塔、浮標,還有破冰船護航,比如今年夏天,俄羅斯派了“北極”號核動力破冰船,護送了10艘中國商船過喀拉海的冰區(qū),一點沒耽誤行程。
為啥中國現(xiàn)在要重點搞北極航道?不是因為突然想起來,是一直在布局,比如“冰上絲綢之路”倡議提了好幾年,中國跟冰島合作搞北極漁業(yè)研究,跟瑞典合作建北極風電項目,這些都是“打基礎(chǔ)”。現(xiàn)在波蘭把中歐班列的路堵了,剛好給了北極航道一個“加速跑”的機會。
有人可能會想,北極那么冷,能行嗎?其實現(xiàn)在技術(shù)早解決了。比如現(xiàn)在的集裝箱船都是“冰級船”,船身加厚了鋼板,能撞碎1米多厚的冰。導航系統(tǒng)也先進了,能實時看冰面的厚度和裂縫。再加上俄羅斯的破冰船幫忙,除非遇到特別極端的天氣,一般都能走。
其實不少歐洲國家也盼著北極航道開通,畢竟港口要賺錢,不管貨走哪條路,能停進來就好。
原來中歐班列太火了,好多人都覺得“鐵老大”穩(wěn)賺不賠,可波蘭這么一搞,才發(fā)現(xiàn)“把雞蛋放一個籃子里”危險,北極航道不是要替代中歐班列,是給貿(mào)易多留一條路,就算波蘭再關(guān)邊境,貨還能走北極到歐洲;就算以后有其他國家搞事情,咱們的路也夠多。
你看,9月11號波蘭關(guān)邊境,9月19號中國就宣布合作北極航道,9月20號船就出發(fā)了,這速度,不是臨時抱佛腳,是早有準備,就像咱們平時出門,不會只帶一把傘,總會多帶件雨衣,萬一下雨能頂上。
其實說到底,貿(mào)易就是“貨要流動”,波蘭關(guān)了邊境,擋住的是自己的生意,波蘭的馬拉舍維奇口岸,每年收的過境費就有5億歐元,中歐班列的貨少了,這筆錢也得少賺,可中國不會等著,而是找新的辦法,把貨送出去,把生意做下去。
北極航道的試航成功,不是什么“戰(zhàn)略勝利”,就是實實在在的“解決問題”,以后再有人想卡我們的脖子,我們不僅有中歐班列,還有北極航道,還有南線的跨里海運輸,路多了,就不怕堵。
原來只有一條高速,堵了就干等,現(xiàn)在有三條路,這條堵了走那條,總能到目的地,中國的外貿(mào),就是這樣,不管遇到啥情況,總能找到辦法往前跑。
而這,就是中國做生意的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