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是老少皆見的小毛病,一遇上就疼得吃不下、睡不好。很多人以為忍一忍就過去,實際上飲食一不注意很容易反復發(fā)作,影響生活質量。下面說點實在的,教你聰明吃、聰明做,少被潰瘍折騰。
中醫(yī)把口腔潰瘍常歸于“口瘡”“口舌生瘡”范疇,常見證型有:
濕熱內蘊:口腔潰瘍伴紅腫、多膿、口苦便溏;
心脾火旺或實熱:潰瘍多、疼痛明顯、口干口渴;
陰虛火旺:反復發(fā)作,舌紅少津,疼但不腫;
氣血兩虛:慢性反復,伴倦怠、面色淡。
說白了,就是熱、濕、虛、氣血不足等不同原因導致的局部破潰。辨證不同,調理方法也不同,但飲食原則大同小異:少火少刺激、補而不燥、清而不寒。
我是劉海云,今年72歲了,從事口腔黏膜??婆R床工作50年,見過無數反復潰瘍的患者。臨床上發(fā)現(xiàn),飲食不當是最多的“病因”,所以今天把最實用的建議寫給大家。
飲食與生活小帖士
忌口:辣椒、花椒、蒜、生姜、酒、燙食、炸烤、腌制和過咸食物;冷飲要適量
多吃:綠豆湯、梨、蘋果、白粥、豆腐、綠葉菜、蜂蜜等清淡、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幫助消炎促愈合。
均衡營養(yǎng):注意補充維生素B族、維生素C、鐵、鋅,必要時在醫(yī)生指導下補充。
細嚼慢咽:避免堅硬、粗糙食物劃傷黏膜。
口腔護理:飯后漱口,刷牙別太用力;避免口腔刺激性漱口水長期使用。
簡單自護法:溫鹽水漱口、綠茶或淡蜂蜜水,局部疼痛嚴重可用醫(yī)生推薦的外用藥物緩解。
調整作息:熬夜、壓力大會“生火”,保證睡眠、減壓很關鍵。
那什么情況要去看醫(yī)生呢?
口腔潰瘍超過2周不愈或反復頻繁發(fā)作;
口腔潰瘍伴發(fā)熱、吞咽困難或淋巴腫大;
口腔潰瘍的位置異常或形態(tài)可疑。
口腔潰瘍雖小,但吃喝不當真能把它“請”回來。多注意飲食和作息,辨證調理,必要時及時就醫(yī),疼痛自然會少了,生活也輕松多了。愿大家都能少嘴痛,多笑口常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