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羊網報道,美國豆農正感受著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帶來的痛苦。美國大豆協(xié)會主席拉格蘭幾乎是帶著哀求的口氣呼吁白宮:“我們需要市場,中國市場對我們的生計至關重要。”他并不是在夸張,而是在傳遞絕大多數(shù)豆農的心聲。過去二十年,美國大豆出口的半壁江山靠的是中國,如今卻跌到了“零”。
這不是市場的自然波動,而是中美博弈的直接產物。關稅戰(zhàn)打響后,中國在反制清單里精準擊中了大豆。數(shù)據顯示,中國在10月份的采購量里,南美已經覆蓋了95%的需求,美國被徹底擠出。
數(shù)字殘酷到讓人窒息。2024年,美國對華大豆出口額高達12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900億。而到今年,訂單歸零,900億就這樣蒸發(fā)掉。要命的是,這還只是第一波沖擊。豆農身后還有種子公司、化肥廠、農機制造商,一旦整個出口鏈條斷掉,損失將成倍放大。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已經跌到了五年低點,市場用腳投票,誰都看得出這筆賬到底有多沉重。
中國外交部的表態(tài)很耐人尋味。發(fā)言人明確說,關稅戰(zhàn)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合作必須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上。這是一次相當冷靜的提醒:合作的大門沒有關,但也不會在壓力下被迫打開。換句話說,如果有人想拿“壓艙石”當成籌碼去要挾,那就得做好承受反噬的準備。
在這場角力里,美國豆農成了最直觀的犧牲品。很多農戶早在四月份就已經開始擔憂,但當時特朗普還沉浸在關稅牌的所謂“勝利感”里,覺得靠補貼就能糊弄過去??蓭讉€月過去,現(xiàn)實狠狠打了臉,談判桌上沒能換來農業(yè)合作的突破,稀土議題也不了了之。
白宮的算盤看似簡單:通過補貼先穩(wěn)住農民的情緒,拖一陣子再說。但補貼能填補一時的缺口,卻永遠替代不了一個穩(wěn)定的國際市場。對豆農來說,中國才是唯一能長期消化數(shù)千萬噸大豆的買家,沒有這個市場,他們的生計就是斷了線的風箏。
大豆不是奢侈品,而是戰(zhàn)略性農產品。中國雖然自己種植,但遠遠不足以滿足龐大的養(yǎng)殖業(yè)需求,進口不可或缺。美國原本借此形成了一種穩(wěn)定依賴,如今這一依賴被中方硬生生掰開,轉而培育新的供應網絡。
特朗普此刻的尷尬在于,他很清楚豆農是自己最核心的票倉。美國農業(yè)帶一旦動搖,不只是農民的選票流失,更會讓整個共和黨的基本盤失去穩(wěn)定。大豆關乎農業(yè),農業(yè)關乎產業(yè)鏈,產業(yè)鏈最終會折射到經濟大盤。如今美國經濟已經有了不少麻煩,再疊加一個農產品出口的危機,這不是火上澆油,而是搬來了一桶汽油。
美媒也開始敲警鐘。大量報道直言,美國農民的生計正在被嚴重拖累,如果白宮不能迅速找到解決方案,特朗普的政治代價將遠遠超出預期。畢竟農民不同于華爾街的金融精英,他們的訴求很直接:種出來的莊稼要有人買。
中美之間的這場博弈,已經超越了簡單的貿易摩擦。它觸及了供應鏈、政治選票、戰(zhàn)略安全等多個層面。中國展現(xiàn)的是一種堅決——合作可以,但不能帶著枷鎖;美國暴露的是一種短視——以為關稅就能迫使對方低頭,卻忽略了被精準反制的可能性。
如今,大豆倉庫在美國中西部越堆越滿,農民的怨氣越積越深。特朗普終于意識到,糊弄不下去了。市場的缺口擺在眼前,農民的怒火傳到耳邊,再裝聾作啞只會讓局勢更不可收拾。
這一回,美國必須認真對待,不只是為了農民的口袋,也是為了自身的信譽。因為當合作伙伴被一次次推向別的選擇,美國農業(yè)的黃金時代,或許就真的一去不復返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