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香濃的咖啡,是無數人清晨的啟動器、午后的救星。但究竟幾杯才是健康的“黃金標準”?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窗簾,許多人的一天是從一杯咖啡開始的。那份香氣不僅喚醒了沉睡的感官,更成為了現代人應對快節(jié)奏生活的“續(xù)命神器”。
據統(tǒng)計,全球每天有超過10億人飲用咖啡,它已成為僅次于水的世界最受歡迎飲品之一。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加劇,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多病共存的患病率持續(xù)上升。多病共存是指同時患有兩種或以上慢性病,如2型糖尿病、癌癥、心血管疾病等。與單一慢性病患者相比,這些患者面臨更嚴重的功能損傷、更高的死亡風險和更短的預期壽命。
1、咖啡與健康的新發(fā)現
近日,哈爾濱醫(yī)科大學研究團隊在《營養(yǎng)代謝與心血管疾病》雜志上發(fā)表了一項突破性研究,揭示了咖啡攝入與慢性疾病發(fā)展之間的微妙關系。
這項題為“習慣性咖啡攝入、遺傳易感性與非傳染性慢性疾病多病共存軌跡:英國生物銀行的一項前瞻性研究”的論文,填補了咖啡研究領域的重要空白。
過去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習慣性飲用咖啡可以降低多種單一慢性病風險。但咖啡攝入如何影響從初始慢病到多病共存的進展,以及后續(xù)的死亡率,科學界一直缺乏明確答案。
哈醫(yī)大團隊利用英國生物銀行的大規(guī)模數據,進行了長期前瞻性研究,試圖解開這個謎團。研究結果出乎意料地清晰:咖啡的益處與風險之間存在一條明確的分界線。
2、少飲有益,多飲有害
研究發(fā)現,每天飲用1-3杯咖啡的人群展現出最理想的健康 outcomes。這一攝入量不僅有助于降低首次患上慢性病的風險,還能減少從單一慢性病進一步發(fā)展為多病共存的可能性。
對于已經患有慢性病的人群,適量飲用咖啡同樣顯示出保護作用。這可能與咖啡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特性有關,這些成分有助于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和調節(jié)代謝。
然而,當每日攝入量超過5杯時,情況發(fā)生逆轉。研究顯示,高量咖啡飲用可能增加單一慢性病發(fā)展為多病共存的風險,并提高從多病共存到死亡的風險。
這種“J型關系”(少量有益、過量有害)在營養(yǎng)學中并不罕見,但這項研究首次在咖啡與多病共存領域明確了這一趨勢。
3、咖啡因的雙面性
咖啡因作為咖啡中最知名的活性成分,是一把雙刃劍。適量時,它能提升警覺性、改善認知功能和情緒;過量時則可能導致焦慮、失眠和心血管壓力。
除了咖啡因,咖啡還含有數百種生物活性化合物,包括綠原酸、萜烯類和 Melanoidins等。這些成分共同作用,形成了咖啡對健康的復雜影響。
研究人員指出,咖啡的影響可能因個體遺傳背景、代謝能力和生活習慣而異。研究中特別提到,遺傳因素在咖啡與健康關系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有些人天生代謝咖啡因較快,而有些人則較慢,這可能導致相同攝入量下產生不同的健康效果。
4、基于這項研究,我們可以得出一些實用的健康建議:
對于一般不飲用咖啡的人群,可以考慮適量引入咖啡作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但不必刻意開始飲用。
現有咖啡飲用者,理想攝入量可能控制在每天1-3杯。如果你的攝入量長期超過5杯,可能需要考慮逐步減少。
已患有慢性病人群,在調整咖啡攝入量前,最好咨詢醫(yī)生或營養(yǎng)師,因為個體情況可能存在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的“一杯”指標準咖啡杯(約200-250毫升),而非超大杯型。同時,咖啡的制備方式也很重要——黑咖啡與加入大量糖、奶油和風味糖漿的咖啡具有截然不同的健康影響。
未來研究需要進一步探索咖啡影響健康的具體機制,以及不同人群(如不同年齡、性別和遺傳背景)對咖啡反應的差異??茖W家們也表示,咖啡只是健康拼圖的一部分,均衡飲食和健康生活方式才是基石。
英國生物銀行的數據顯示,那些每天堅持1-3杯咖啡的人,往往也是教育水平較高、蔬菜攝入量較多、運動更頻繁的群體。咖啡可能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標志,而非唯一原因。
咖啡與健康的天平,就握在你手中的杯子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